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 第42章 春种秋收、供养万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章 春种秋收、供养万家

腊月的风裹着碎玉琼瑶,将洛阳城层层包裹,整座城池都坠入了深冬的怀抱。

权贵世家的赏梅宴、围炉宴一场接着一场,醉红妆的门槛几乎被踏破,而姜祭酒府上的赏雪宴,更是名动京城的风雅盛事。

姜府原是安王府邸,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间流淌着岁月的古韵。雪落无声,银白覆黛瓦,红梅缀枝头,朱红廊柱在雪景中更显明艳,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

按理说,以姜祭酒四品官员的身份,居住王府规格的宅邸自然是越制的,搁谁眼里都是扎眼的事。

可架不住姜家祖上是德威帝堂妹,金册玉牒里明晃晃记着皇亲血脉,又有现任国子监祭酒姜辞、大理寺卿的姜夔在朝堂执牛耳,这宅子的飞檐便稳稳越过规制,成了帝王念旧的活招牌,谁敢置喙?

每逢冬日,姜家便敞开府门,广邀宾客。这赏雪宴,成了京城权贵文人趋之若鹜的盛会。

怀清本想窝在家里猫冬,可姜家的帖子实在不好推辞,况且这也能成为日后回青州的一段珍贵回忆,便阖家前往。

踏入姜府,翠绿琉璃瓦、碧瓦红砖、层楼叠榭,白雪覆于其上,美得令人心醉。

文人雅士钟爱的梅兰竹菊不必多说,大片翠绿的竹林尤为惹眼。雪后的竹林,竹枝低垂,被白雪覆盖,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冰雕艺术品。

怀清应接不暇,惊叹不已,直呼不虚此行。

怀淑攥着她的手直晃,指着湖心亭那道冰挂兴奋地直嚷:“大姐,你看那里!”

只见园内湖心亭的瀑布在低温下凝结成冰凌,形成晶莹剔透的冰帘,与雪景相互映衬,美得恍若仙境。

姐妹俩如同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对府中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

不过,这种自嘲可以出自她们之口,别人若说,怀清可绝不答应,尤其是涉及小妹。她们确实来自乡下,没见过太多世面,但当面嘲讽,便是无礼。

“姑娘是哪家的贵人?”怀清有礼问道。

“哼,我家小姐是安远侯府的三小姐!”那丫鬟趾高气扬地抢答道。

“安远侯府?”怀清一脸茫然。

春知见状,赶忙低声解释,正是单元达一心要反出来的那个安远侯府。

“哦,原来是安远侯府。”怀清神色淡淡,“那又怎么样?我们就是乡下来的!”

众人纷纷嗤笑。

怀清挺直腰板,得益于灵泉水滋养,这一年她长高不少。

她伸手比了比自己与单三小姐的身高,虽未达到前世的高度,却已比单三小姐高出一截。

“农户出身就比别人矮一截吗?”

单三小姐最恨别人拿身高说事,这一下,正中她的痛处。

“你!”单三小姐气得脸色发白。

怀清环视四周,看着围拢的公子小姐,朗声说道:“请问各位,你们家三代以上有几个不是从乡下来的?

再往上数三代,又有几个不是农户?瞧不起农户?

那我倒要问问,你们吃的饭、吃的菜从何而来?

安远侯府三小姐,我最后问你,你可知我朝先祖德威帝是什么出身?”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单三小姐脸色瞬间惨白,瘫软在地。

德威帝自然是农户出身,但就是借她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对德威帝有半分不敬,单三小姐咬着唇,一时气结竟昏厥在丫鬟怀里。

旁人纷纷后退,既是给单家仆人让出位置,也是对怀清敬而远之——这姑娘太过厉害,实在得罪不起。

有人小声嘀咕她咄咄逼人,也有人暗暗称赞她不畏权贵、不卑不亢。

怀清面色阴沉如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披风边缘,方才受辱的寒意混着怒意涌上心头。

真扫兴,这帮人,坏了她们的好心情!

呼出的白雾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恰似她此刻凝结的情绪

——这便是她厌恶权贵聚会的缘由,在这座被门第观念浸透的京都,农户出身的她们,永远像误闯金銮殿的山雀,连振翅都显得格格不入。

农户怎么了?

她攥紧腰间的银香囊,金属棱角硌得掌心生疼,却比不过心口翻涌的酸涩。

“春种秋收、供养万家,凭什么要被人踩在脚下?”

寒风卷着雪粒扑在脸上,她却挺直脊背不肯后退半步,眼底燃烧的倔强比红梅更艳。

“姑娘说得好!”

人群突然骚动起来,像被惊散的寒鸦般让出通路。

怀清抬眼望去,正见头戴獬豸冠的国子监祭酒姜辞姜大人负手而来,深绯色官袍上的暗纹绣着海水江崖,在雪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

他身后跟着嫡子,也就是大理寺卿姜夔,腰间玉佩随步伐轻晃,倒添了几分温润。

齐国公捋着白须站在侧首,紫色袍身绣云纹、瑞兽,瑞兽上的金线在这雪幕中尤其显眼。

“姜大人,小姜大人,齐国公!”众人纷纷行礼,衣袂摩擦声如寒风吹过枯叶林。

怀清带着怀淑福身,指尖还在微微发抖:“怀清贸然搅扰赏雪宴,实在惶恐。”

姜辞抬手虚扶,目光扫过她泛红的眼眶,意味深长地笑道:“该说抱歉的是老夫。”

他身后的姜夔也是敛了笑意,“招待不周,倒让姑娘受委屈了。”

话音未落,童锦清携着芳宁匆匆赶来,月白斗篷上还沾着细碎雪沫。

“方才在厅堂没见着妹妹,可受惊了?”童锦清握住怀清冰凉的手,目光扫过远处单家仆役抬着的软轿,眼中闪过一抹了然。

“不碍!”怀清摇头,受惊倒没有,受的气也当场怼回去,就是有点意难平。

姜辞的目光扫过雪地中单家仆役慌乱抬走的软轿,忽然朗声道:“诸位可知,今日赏雪宴的湖心亭冰瀑,原是仿照德威帝故里的太行冰挂所建?”

他抬手拂过廊柱上未化的积雪,声音陡然沉了三分,“当年先祖微时,在田间扛犁耕地,靴底沾的泥比在座诸位谁的靴底都要重。”

这话如重锤砸在雪地上,众人皆噤了声。

齐国公捋须轻笑,紫色袍袖拂过石案上的青瓷茶盏:“先祖登基后首道圣旨便是‘重农桑、恤农户’,如今倒有人敢在姜府地界轻视农户,可是忘了太庙里的祖训?”

安远侯夫人本在廊角隐忍,此刻听得“祖训”二字,脸色青白交加。

姜辞转身对怀清笑道:“姑娘方才说的好——‘吃的饭、吃的菜从何而来’,这话该让国子监里的贵胄子弟多听听。”

他抬手示意姜夔,“明日让国子监典簿将《齐民要术》抄录百本,分发给各官署,就说老夫要请诸位大人‘温一温耕读传家的道理’。”

姜夔领命时目光在怀清面上稍作停留,唇角微扬:“父亲这主意妙,不如再在太学开堂‘农桑课’,请青州来的行家讲讲冬小麦种植之法?”

这话明着是说农事,暗里却将怀清与“行家”二字挂钩。

童锦清趁热打铁,挽住怀清的手往主厅走:“正好祖母在暖阁备了姜茶,咱们且去歇歇,方才那单家三小姐的事,自有祖父主持公道。”

一行人也随着童锦清等人前往主厅。

雪幕中,安远侯夫人的软轿终于起行。

轿帘内,她盯着袖中被攥皱的拜帖,耳畔还回荡着姜辞说的“先祖故里”——当年德威帝发迹前,确在安远侯封地做过三年屯长,若真要论起“农户出身”,自家侯府的田庄契约上,至今还盖着德威帝亲批的屯田印。

想到此,安远侯府夫人喉间泛起苦杏仁味,以往提及先祖故里侯府皆以此为荣,但今日起最该怕提农户出身的,就是他们安远侯府!

“夫人,回府吗?”丫鬟轻声问。

安远侯夫人咬了咬牙:“回府。”

她要赶回去和侯爷好好商讨一下此事。

主厅内,怀清捧着暖手炉,听着外间雪片扑打窗纸的沙沙声。

童锦清笑着往她碟子里添了块梅花酥:“这是用山泉水和面做的,比别家用露水的更香甜。”

窗外,湖心亭的冰帘在暮色中折射出细碎虹光。

怀清忽然明白,姜家的“出头”从不是明火执仗的呵斥,而是将她的话化作太学的典籍、贵胄的谈资,让那些轻视农户的人,在祖训与礼法的夹缝里,不得不咽下自己的傲慢。

雪,还在下。

但怀清掌心的茶盏,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