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惠安帝命内侍打开尘封的内库,将历年藩属国进贡的珍宝、先帝遗留的名家字画尽数清点,交由工部与户部联合估价,最终折算成二十万两白银划入赈灾专款。

消息传至后宫,皇后带头卸下凤冠上的东珠,贵妃们亦解下腕间金钏、鬓边玉簪,各宫凑得的五万两虽不足内库之数,却如一粒石子投入湖面,为朝野捐输立了表率。

朝堂之上,大臣们的反应却分了层次。

九卿重臣或捐出半年俸禄,或献出京郊田产,每人五千至万两不等,合计筹得十五万两;而地方官员与闲职京官多持观望态度,捐银多则三千、少则数百。待账目汇总,皇室与朝臣的款项相加,竟不足总需额的三成。

此时众人才看清,真正能撑起这场赈灾的,是那些常年依托朝廷专营权、盘踞四方的皇商势力。

皇商之中,明家的动作最是掷地有声。

当其他商贾还在私宅密议“捐多少不亏”时,明家京城的主事人明维新已揣着四十万两银票踏入宫门。

御座前,他躬身递上银票,语气沉稳:“臣代明家上下,愿为陛下分忧,为怀远府解难。”

这笔银两所占总筹款额的三分之一,如一场及时雨,瞬间浇灭了朝堂上的焦虑。

消息传出,原本观望的商贾们幡然醒悟,或三万、或五万,纷纷递上捐银文书,最终八十万两商银入了国库,赈灾款项总算凑齐。

明家的慷慨从非盲动,惠安帝亦深谙“赏罚分明”的帝王术。

朝会之上,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了口谕:“明家忠君体国,特将次年全国官营茶叶专营权赐予明家。”

这道旨意分量极重——官茶不仅供应皇室与百官,更垄断着与漠北部落的边贸互市,每年利润远超百万两,既是对明家四十万两捐银的回报,更是给所有皇商的信号:与朝廷同心,自有厚利可图。

一时间,明家“忠君济世”的美名传遍街巷,而惠安帝则以一场精准的“权财相换”,既解了赈灾燃眉之急,又加固了朝堂与商贾间的纽带。

这厢朝堂风波渐平,那厢国公府的内院正飘着茶香。

怀清指尖捏着茶盏,听春知转述完朝堂诸事,长睫轻轻一抬,缓缓点了头。

她与明家之间从无需多言,明家捐银的决断、惠安帝赐下的官茶专营权,早落在二人未说出口的默契里——她懂明家借捐银谋长远的算计,明家亦知她暗中推动此事,是为国公府与明家的后续合作铺路。

正思忖时,院外传来春音的轻唤:“夫人,明家派人送来了捐银回执与谢礼。”

怀清放下茶盏,声音平静却透着条理:“先将回执入档,谢礼送到西跨院库房,让账房仔细登记。”

春音应着转身,她却忽然出声叫住:“等等,把我前几日新得的‘狮峰雪芽’取两罐,再备一张我的亲笔谢帖,一同送去明家。”

那狮峰雪芽是她空间独产的珍品,每年仅得十余罐,芽叶细嫩如雀舌,冲泡后茶汤清冽带兰香,寻常富贵人家连见都难见。

怀清此举,看似是内宅女子间的寻常应酬,实则藏着两层深意。

一层是贺。

明家以四十万两换得官茶专营权,既是荣耀亦是实利,她以珍稀茶品相赠,是贺明家得此厚遇,也是认下这份“君臣相得”背后,她与明家的深层联结。

更深一层是谢。

数日前,国公府欲往怀远府送一批粮米药材,可考虑沿途关卡因灾情严查,运力更是紧张,她进退两难。

她寻到明维新时,对方未多问一句,当即调动明家遍布南北的货栈与商队,用运茶的商车作掩护,答应将物资悄无声息送抵目的地。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分,她一直记在心上。如今明家正是风光时,金银谢礼反倒显得生分,不如这两罐狮峰雪芽——既合文人雅趣,又能让明家懂她的心意:你为我解困,我为你贺喜,彼此扶持的情分,都融在这一盏温润的茶香里。

待春音捧着茶罐与谢帖离去,怀清重新端起茶盏。

捧着明家的回帖与一只锦盒归来时,怀清正临窗整理赈灾物资的账册。

窗台上的狮峰雪芽还剩半罐,茶汤的兰香尚未散尽,她抬手接过回帖,指尖触到信纸时,便觉那纸质比寻常书信更显厚重。

展开回帖,明维新的字迹遒劲有力,字句间皆是客气的谢语,既赞狮峰雪芽“味冠春茶,实为珍品”,也隐晦提及“官茶专营事宜已着手筹备,待秋日茶季便赴江南督办”,字里行间满是稳妥。

可读到末尾,一行稍显潦草的小字却让怀清的指尖骤然顿住——“另,近日得信,血煞盟中人已分批入京,行事低调,似有图谋,望君留意。”

“血煞盟”三字如一块冰投入温茶,瞬间让满室的暖意凉了几分。

怀清抬眸看向春音,声音不自觉沉了些:“明家来人除了回帖,还说什么了?”

春音连忙回话:“这是明二爷亲自嘱咐务必带到的,还说血煞盟以往多在西南边境活动,专做走私、劫镖的勾当,手段狠辣,江湖上人称‘见血不留活口’。这次突然大批入京,他们查不到具体目的,但瞧着不像是来做寻常买卖的。”说着,她将手中的锦盒递上,“明二爷还说,这是给夫人的,说是能应急。”

怀清打开锦盒,里面静静躺着一枚雕工精致的墨玉令牌,令牌正面刻着“明”字,背面是细密的云纹,边缘还嵌着一圈不易察觉的银线。

她指尖摩挲着令牌,心中已掀起波澜——明维新肯将明家的应急令牌送来,足见血煞盟入京的消息绝非虚言,甚至可能比她预想的更危险。

她重新看向那封回帖,末尾的小字墨迹略深,显然是明维新临时添上的,想来是怕书信传递途中出岔子,才特意当面补充。

怀清捏着回帖的指尖微微收紧,纸上“血煞盟入京”的字迹仿佛要透纸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