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天又到周日了,天还没亮透,今天放晴了。

刘平寇就披着那件蓝布褂子,这衣服是林淼给他做的,穿着很舒服。他就在院里忙活开了。

院里晾衣绳上的露水簌簌往下掉,打湿了他的裤脚,刘平寇只顾着往竹筐里塞东西——白面、玉米面、还有白糖和盐各一包,还好现在还不用票证。

“平寇,那几斤猪肉和鸭子还有鱼,别忘了!”林淼端着搪瓷缸子,里头飘着几片茉莉花茶叶,给刘平寇端了过来。

她比刘平寇大三岁,把刘平寇那缺点看得透透的,不是忘这就是忘那,她老是提醒刘平寇。

刘平寇直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接过茶喝了一口:“好不容易和堂哥一起回老家,不得让家里人多吃点好的啊,爷奶就不舍得吃白面馒头了,你看吧上回拿回去的细粮肯定还有不少呢。”

刘平寇边说边把一个油纸包好的点心,塞进包袱,那是托同事从稻香村捎的。

正说着,里屋传来双胞胎妹妹的争吵声。“这红头绳是我的,你总抢我东西!”平清的大嗓门震得窗户纸直响。

“我就戴一下嘛,你别小气,哥给买那么多你也不差这一个。”平韵软糯的声音带着委屈。

“你也知道哥买的多,那你怎么老是抢我的穿戴”平清气愤的说。

平韵慢悠悠的:“你还老抢我吃的呢,我不也没说什么吗。”

林淼无奈地摇摇头:“这俩小祖宗,天天吵。”她把平寇递回来的茶缸放下,进屋去劝架了。

刘平寇听着屋里的动静,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家里有这俩活宝,日子倒也热闹,就是有时候太过闹腾了。

等一切收拾妥当,门口已经停了两辆三轮车。刘平寇把大大小小的包袱都搬上车,又扶着林淼和大妹坐一辆。

平清和平韵穿着新做的花布衫,坐在第二辆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像两只欢快的喜鹊。

“哥,到了老家我要去看王婶家的小狗!”平韵眼睛亮晶晶地说。

“就知道看狗,到时候可得帮着家里干活,别光知道玩。”刘平寇笑着叮嘱道,知道说了也没用,但还得说,潜移默化的早晚得长大。

三轮车晃晃悠悠地穿过四九城的大街小巷。

卖糖炒栗子的老汉敲着铁皮桶,“栗子哎,热乎的糖炒栗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胡同口几个老太太坐在马扎上择菜,见他们路过,笑着打招呼:“平寇又回老家啊?”这年头一条胡同,住一个星期就知道谁是谁了,特别有人情味。

不像后世对门的邻居住了几年,都不知道是男是女。人情味少的可怜。

一路上,刘平寇跟媳妇说起厂里最近的新鲜有趣的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等他们到海淀北村老家时,日头已经爬得老高。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群孩子正在追跑打闹。

“刘平寇回来了!”

“还带着媳妇和妹妹”孩子们的喊声很快传遍了村子。

刘平寇刚下自行车,就看见爷奶已经站在院门口张望了。

爷爷穿着打了补丁的布衣裳,拿着他那个永远不点火的烟袋锅,奶奶的头发都白了,脸上的皱纹又多了些。

“爷爷奶奶”平武哥快步上前,握住爷奶粗糙又干巴的手。奶奶上下打量着孙子,眼里泛起泪花:“瘦了,在外面是不是没吃好?”

“奶,我好着呢,您看这不是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嘛。”平武忙把带来的细粮和点心拿给爷奶看。

他不知道平寇也准备了好多细粮,不过就算知道了,他也得准备自己的一份孝心。

二伯和二伯母把儿子的东西,从手里接了过去,放进厨房,回来和儿子聊天。

院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爷爷奶奶、二伯二伯母都出来了,堂哥则进了屋里。

刘平寇这时正在往厨房搬东西呢,父母也在帮忙,卸完后给三轮车付了钱,就都进家了。

双胞胎妹妹一进村就不见了踪影,准是找她们的小伙伴去了。

好不容易全回来了,都在堂屋说着话,都是生活和工作的家长里短。

11点一过母亲和二伯母就去做饭了,剩下的家人在堂屋里继续说着话,主要是平武哥说他的事情,毕竟几年没回家了。

厨房屋里很快飘出了饭菜香。母亲和二伯母在灶台前忙活着,把刘平寇带来的白面和肉包了饺子。

堂屋里摆了两张八仙桌拼到一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着久违的小团圆饭,大团圆得等爷爷66大寿了。

到那时候大伯一家和平文哥都会回来。

“平武在医院忙不忙?”父亲问堂哥。

“忙,听说最近接了不少抗美援朝回来的伤员,他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刘平寇接话说。

提到抗美援朝,屋里的气氛变得庄重起来。大家都知道,那些志愿军战士在前线吃了多少苦。

刘平寇是因为受伤提前转业了。

吃过午饭,大家都坐在院子里歇着。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让人直犯困。刘平寇和平武主动帮家里干重活。

兄弟俩在院子里先劈柴,又和煤做煤球。

“城里现在变化可大了。”刘平寇一边挥着斧头,一边对平武说,“我们机床厂最近接了不少大单子,听说以后还要造更好的机器。”

“ 你这天天在医院里,外面的是很少知道吧,没事也多出来走走。”

平武擦了把汗:“医院也是,现在医疗器械越来越多,就是缺专业的医生。我正想着,等有空了去进修进修。”

兄弟俩说着话,手上的活计却没停。地上的煤泥被和黏黏糊糊的,散发着一股泥土的气息。

下午双胞胎姐妹就没出去了,在自己家门口玩。

不远处传来双胞胎妹妹的笑声,偶尔还夹杂着争吵声,很快又被欢快的笑声淹没。

下午四点,三个兄弟骑着自行车来找刘平寇。“平寇,该回城了,再晚就不好走了,天黑容易摔到嫂子。”

“你们三个也回来了?怎么没过来找我?”刘平寇也才知道他们三个回来。

林淼依依不舍地和家人告别。母亲往她兜里塞了几个煮熟的鸡蛋,又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照顾好儿媳妇,别让她累着,怀孕的女人不容易。”

母亲盼着抱孙子呢,要不是刘平寇非得去当兵,早就抱上孙子了,村里的好多跟她同龄的都抱上孙子几年了。

回程的路上,大家都累得够呛。平清和平韵坐在堂哥的自行车上,早就睡眼朦胧了,

有时嘴角还带着笑,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开心事。

林淼靠在刘平寇肩上,轻声说:“今天真开心,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刘平寇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村庄,心里满是温暖。虽然现在不敢明目张胆的拿出来好东西,但有家人在,有朋友在,再苦的日子也有盼头。

主要是以后老年生活肯定很美好。

回到西砖胡同的家时,天已经擦黑了。大家随便吃了点饭,就各自回屋休息了。

刘平寇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鸟叫,回想着这一世的点点滴滴。

不过马上就要到票证时代了,可不敢在这么高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