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小年,四九城的雪下得不大,跟筛面粉似的,落在西砖胡同有雪的灰瓦上,根本看不见。
刘平寇一大早就起来扫雪,外院的葡萄树、樱桃树下,都扫出了一条小道。
刚扫完,就听见胡同口传来汽车的声音,刘平寇没想到,是平东回来了!
“哥!嫂子!”
平东穿着军装干部服,(这个时期没有军衔,只有职务),身后跟着老婆郑巧和儿子刘弘光。
刘弘光十五岁,也穿着件军装,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爷奶的礼物。
刘平寇赶紧迎上去,认真的看了一下,这个十几年没见的弟弟。
“平东,可算回来了!路上冷不冷?”
“不冷,坐部队的车回来的,暖和。”
平东“哥,我这回来就不走了,转业的事定了,年后就去报到。”
郑巧也笑着打招呼。
“哥,嫂子呢?我们带了点福建的红菇,给爷奶补补身子。”
林淼听见声音,赶紧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拿着块刚纳好的鞋底。
“平东,郑巧,快进来!外面雪大。”
爷奶爹娘也从屋里出来了,看见平东,爷爷高兴得直搓手。
“平东啊,你可算回来了,快让爷爷看看,瘦没瘦?”
平东赶紧走到爷爷跟前,扶着他。
“爷,我没瘦,部队伙食好。您身子骨咋样?”
“好,好,有你哥伺候,好着呢。”
奶奶拉着郑巧的手。
“这就是郑巧啊,长的可真俊,弘光都长这么高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呢。”
这边刘平寇也在问平东。
“平东,你转业去哪啊?”
平东叹了口气。
“去海市下面的一个县当县长,说是副师级待遇,最后才给了一个处级,还离家那么远。”
刘平寇愣了一下,以为平东说不走了,是在家附近呢,没想到是不回部队。
“海市?那可够远的,年后啥时候走?”
平东“过完正月十五就走,那边催得紧,就这还是我争取的呢,要不初五就得走。”
林淼“那正好,过年你就在这儿住,平清和平韵那个小院有空的房间,今天就让她们收拾好了,你们一家三口住那儿正好,想在家里住就得挤一挤了。”
平东“还是嫂子想的周到,那我们一家就住平清和平韵那个院,反正也不远。”
接下来之后几天,家里就热闹起来了。
咱们先说今天,下午,平清和平韵听说平东回来了,也带着孩子过来了。
平清的儿子赵建平、平韵的儿子赵国平,都是十一岁,跟弘光差不多大,三个少年凑在一起能玩到一起。
平清还带来了自己做的饺子馅。
“哥,嫂子,今儿小年,咱们包饺子吃,我跟平韵调的白菜猪肉馅,爷奶爱吃。”
林淼赶紧和面“正好,今天准备的馅不够呢。当家的,你把酒拿上来,晚上跟平东喝两杯。”
刘平寇应了一声,就去地下室拿酒去了,上来后开着他的卡车,把平夷一家和平洋一家也都接来了。
这一天刘平寇这一房人聚齐了,最高兴的是娘李香梅,两个小儿子都回来了。
爷奶也很高兴,爷爷还多喝了一杯(温补的药酒),兄弟三个都喝多了,平东被抬回去的。
一连几天,白天平东一家都在这边,小十领着几个孩子,天天缠着二叔讲打阿三的事迹。
转眼就到除夕这天,家里更忙了。
刘平寇一大早就出去买食材——肉、鱼、鸡、菜,装了满满一解放牌卡车。
回来的时候,胡同里的人都很羡慕他。
“刘科长,买这么多菜,过年啊?”
刘平寇“可不是嘛,一大家子人,得多准备点。”
厨房里,林淼、郑巧、平清、平韵四个女人忙着洗菜、切菜、炖肉,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
正房里,爷爷跟平东、平洋(平洋腊月二十九才回来,工业部加班到最后一天)聊天。
爹跟平夷的老公李延说话——李延是烈士遗孤,在商业局当副局长,腊月三十才抽空过来。
平夷也来了“哥,嫂子,我来晚了,局里事儿多,江哥让我盯着点,生怕过年出事儿。”
刘平寇“不晚,正准备做饭呢,你歇会儿,待会儿包饺子。”
小五、小六、小九、小十,还有赵建平、赵国平、刘弘扬、刘弘光,一群人在院里放鞭炮。
“开饭了!”
林淼喊了一声,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坐——餐厅里摆了两张桌子。
大人的坐一桌,小的坐一桌。
桌上摆满了菜,福袋豆腐,红烧鱼、炖鸡块、炒肉片、大对虾、酱牛肉,肘子,猪蹄,凤爪,手抓羊肉,还有几大盆饺子。
爷爷“今儿除夕,咱们刘家能聚这么齐,不容易。最辛苦是平寇,你在家要照顾老的小的都没自己时间了,平东、平洋、平夷你们工作好好干。来,咱们干杯!”
碰了碰酒杯,气氛一下搞起来了。
小五端着酒杯跟平东碰了碰“二叔,我明年想再考大学,您给我点鼓励呗。”
平东“好,有志气!二叔支持你,男人就得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这一晚最开心的是刘平寇,他此时看着家人,心里在想这一世真好,一个没少,还多了不少。
将来他还要带领大家,发展壮大家族,要现在世界之巅,但要隐藏在世人之中。
过完年,正月十五闹完元宵,日子就又恢复了常态。
小六要回学校了,他是历史系大三的学生,这次要住校到暑假才回来。
临走前,刘平寇给他装了满满一背包的吃的。
“建设,到了学校好好学,别总去琉璃厂掏物件,钱不够了就回家拿,别小气吧啦的。”
小六“知道了爸,您放心吧。”
小九开学比小六晚几天,报到那天,刘平寇开着解放牌卡车,林淼也跟着去了。
北师大门口挤满了人,小九背着书包,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眼睛里满是好奇。
“小九,这就是你的宿舍,302室。”
宿管阿姨领着他们上楼,宿舍是八人间,上下铺,已经来了七个同学。
“你好,刘艺芯是吧?我叫王芳,今年三十了,跟你一个寝室。”
一个穿着打补丁棉袄的女人站起来,笑着打招呼。
其他同学也纷纷自我介绍,最大的王芳是老三届的,最小的才十七岁。
小九把行李放下,林淼帮她铺床。
“你们寝室人挺多的,以后互相照应着点。”
王芳“阿姨您放心,我们都会照顾她的。”
刘平寇看了看宿舍,感觉屋里全是床,看着挤得慌,但是很干净。
他摸了摸小九的头,有点舍不得。
“小九,缺啥就跟家里说,爸给你送过来。”
小九“知道了爸,您跟妈回去吧,周末就回家了。”
从学校出来,林淼叹了口气。
“你看那王芳,都三十了还来上学,不容易。小九在这儿,咱们也放心。”
刘平寇“嗯,小九懂事,能照顾好自己。”
第一周的周六晚上,刘平寇早早就开着卡车去北师大接小九。
校门口等了一会儿,就看见小九跟几个同学一起出来了。
“爸”
小九看见他,赶紧跑过来。
“在学校怎么样?吃的习惯吗?”
刘平寇接过小九的书包,问道。
小九坐上车说“爸,我们寝室同学都挺难的,学校发的补助,她们都寄回家了,自己就留一点,刚够吃饭,还吃不饱。王芳姐每天就吃两个馒头,喝点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