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墨西哥枭雄的战争 > 第197章 文化冲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国谷的黎明,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刺眼。惨白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泼洒在无垠的沙地与农田上,将那座孤零零的废弃看守屋烤得如同一个蒸笼。屋内,王强和赵明,以及五名“龙牙”队员,正经历着他们潜入美国后第一个完整的白天,一种与蒂华纳截然不同的、令人窒息的氛围开始悄然弥漫。

第一节:无所不在的“眼睛”

“强哥,不对劲。”赵明的声音透过骨传导耳机传来,带着一丝罕见的紧绷。他面前的六块屏幕正同时闪烁着各种数据流和监控画面。“这里的公共监控密度,远超蒂华纳。几乎每个十字路口、每个加油站、甚至很多农场入口,都有高清摄像头。而且……信号扫描显示,这片区域的无线信号监听基站数量异常多,覆盖频段极广。”

王强凑近屏幕,看着赵明调出的一个实时街景画面。那是卡利科小镇的主街,阳光明媚,车辆稀疏,行人寥寥。但放大画面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电线杆上、商店屋檐下,一个个黑色的摄像头如同冰冷的复眼,静静地注视着一切。

“不仅仅是政府的天网,”赵明切换画面,指向几个隐藏更好的广角镜头,“很多是私人安装的,农场主、商店老板……他们似乎对监控有种偏执的热爱。我们的人只要进入这些区域的覆盖范围,就有被记录的风险。”

这与蒂华纳截然不同。在蒂华纳,混乱本身就是最好的掩护,你可以消失在嘈杂的市集和曲折的小巷里。但在这里,空旷和寂静反而成了敌人,任何不属于这片土地的移动物体,都可能在监控屏幕上显得格外突兀。

“改变策略。”王强立刻下令,“白天非必要不外出。所有外部侦查和情报收集,全部推迟到夜间进行。阿明,能不能干扰或者暂时屏蔽这些摄像头?”

“大面积干扰容易暴露,会立刻引来巡警。”赵明摇头,“但可以尝试定位其信号传输线路,进行精确的、短暂的节点干扰,为我们的人创造时间窗口。不过这需要时间分析和测试。”

第一个文化冲击:在这个看似自由开放的国度,技术的“老大哥”正以另一种方式无处不在,编织着一张难以察觉的巨网。

第二节:当“低调”成为“高调”

下午,王强决定亲自进行第一次近距离侦察。他换上了一身在美国沃尔玛就能买到的工装服,开着一辆毫不起眼的旧皮卡,扮演成一个寻找零活的墨西哥裔工人,前往卡利科小镇购买补给,并顺路观察边境巡逻站。

小镇安静得让人心慌。街道宽阔整洁,车辆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当他停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时,旁边一辆校车上的金发孩子们正好奇地、毫不掩饰地盯着他看。几个坐在路边咖啡馆的白人老人,也投来审视的目光——不是黑帮分子那种充满敌意的打量,而是一种带着距离感的、平静的观察,仿佛在判断这个陌生的拉丁面孔是否属于这里。

王强保持着镇定,但手心微微出汗。在蒂华纳,他混迹于人群中可以像水滴融入大海。但在这里,他这张亚洲面孔,以及刻意模仿的、略带口音的西班牙语(他伪装成墨裔),在这种几乎全是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小镇核心区,反而成了一种醒目的“异类”。他感受到的不是枪口的威胁,而是一种无形的、基于种族和社区认同的排斥感。

在一家便利店购买瓶装水和快餐时,收银的白人老太太虽然礼貌,但眼神中的警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让王强感到极其不适。这种“文明”的疏离,比直接的敌意更难应对。

更让他心惊的是,他刚刚离开便利店,一辆车身上印着“US border patrol”(美国边境巡逻队)的雪佛兰萨博班SUV就慢悠悠地驶过店门口,车内的两名巡逻队员戴着墨镜,目光如同扫描仪般扫过街面,在王强的皮卡上短暂停留了一秒,才加速离开。

没有盘问,没有检查,但那种例行公事的、强大的威慑力,已经足以让任何心中有鬼的人脊背发凉。

第三节:“规矩”的陷阱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赵明遭遇了另一种麻烦。他尝试通过网络渗透进入当地警局的非加密通讯系统,过程异常顺利,美国的许多基层执法通讯缺乏高级别加密。然而,就在他试图下载一些过往的巡逻日志时,触发了系统一个他未曾预料到的、极其简单的警报机制——异常流量访问来自非授权Ip段。

几乎在警报触发的一分钟内,赵明通过监听警方频道听到了一段对话:

“指挥中心,这里是7david5,收到网络安全提示,卡利科图书馆公共wi-Fi节点有异常数据请求,指向我们的服务器。可能是哪个大学生的恶作剧,需要我们去看看吗?”

“7david5,收到。例行检查一下,记录在案即可。”

赵明立刻切断了连接,清除了所有临时日志,背后惊出一身冷汗。他没想到对方对于这种低级别的、看似无关紧要的试探,也会有如此迅速和标准的响应流程。这不是某个腐败警察的贪腐或懒惰,而是一整套成熟、高效、且被严格遵守的体系在运作。在这里,破坏“规矩”会立刻引发机制性的反应,而不是个人的、可以收买的反应。

第四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傍晚,王强在返回安全屋的偏僻土路上,遭遇了真正的考验。一辆边境巡逻队的车辆似乎是因为迷路,或者说,更像是一种针对偏远区域的例行巡查,突然从一条岔路拐出,跟在了他的皮卡后面。

王强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通过后视镜,能看到车内两名队员的轮廓。他不能加速,那会显得可疑;也不能减速太多,同样引人怀疑。他只能保持一个合理的、镇定的速度。

巡逻车跟了他将近一英里,没有闪灯,没有鸣笛,只是默默地跟着,施加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王强的手稳稳地握着方向盘,但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他脑子里飞速计算着各种可能性:如果被拦下,如何应对盘问?车座下的手枪和备用弹匣该如何解释?伪造的证件能否经得起现场数据库查询?

就在他几乎要决定冒险驶向一条更荒芜的岔路以试探对方时,巡逻车的对讲机响了(王强车内的收音机调到了公共安全频道,能模糊听到)。

“所有单位注意,尼尔姆斯东区报告有可疑车辆聚集,可能涉及非法移民转运,需要支援。”

跟在后面的巡逻车立刻加速,一个漂亮的U型转弯,拉响警笛,朝着相反方向疾驰而去,卷起漫天尘土。

王强缓缓将车停在路边,这才发现自己紧握方向盘的手指关节已经发白,后背的工装服已经被冷汗浸透。这不是枪林弹雨,却是一种更令人疲惫的心理煎熬。你永远不知道哪一次看似平常的遭遇,会突然演变成灭顶之灾。

第五节:夜幕下的反思

回到安全屋,王强和赵明交换了各自的情报和经历,气氛凝重。

“这里……和家里完全不一样。”一名年轻的“龙牙”队员忍不住低声说,“感觉空气里都藏着眼睛和耳朵。”

王强沉默地点了点头。他意识到,之前的训练和经验,大多是基于墨西哥那种混乱、腐败、可以用金钱和暴力打开缺口的环境。而在这里,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高度组织化、技术化、并且拥有强大国家意志和资源支持的对手。dEA和边境巡逻队代表的不是一两个腐败官员,而是一个庞大的、高效的战争机器。

“我们的优势在于他们想象不到我们的存在和目的。”赵明分析道,“但他们优势在于,这里是他们的主场,他们拥有绝对的制信息权和执法权。我们不能用对付蒂华纳警察那套来对付他们。”

“适应它。”王强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冷硬,扫视着屋内的队员们,“忘记我们在墨西哥的那一套。在这里,我们要变得比他们更守‘规矩’,更像个真正的‘隐形人’。观察、学习、然后……找到他们的‘规矩’里,能为我们所用的缝隙。”

他走到窗边,撩开百叶窗的一角,看向外面被月光照亮的荒原。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感,混合着极度危险带来的兴奋,在他心中涌动。

跨过边境线只是第一步。要在这片强大对手的腹地生存下来,他们必须经历一场彻头彻尾的蜕变,一场针对自身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文化冲击”洗礼。而这场洗礼,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