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 第441章 合作与小心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幕缓缓降临,第一天的学术议程结束了。

然而,思想的碰撞并未因白天的结束而停歇,反而在各种场合下,迸发出别样的火花。

一部分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如社科院程宗源、清园大学蔡周等,更倾向于宁静的深度交流。

他们婉拒了年轻人的热闹邀约,三五人相约在酒店附近的茶室或安静的酒店包厢内,围坐一起。

话题从白天讲座的某个技术细节,延伸到对国内经济改革深层逻辑的思辨,乃至对全球经济学发展趋势的展望。

他们的交流,声音不高,却句句切中要害,充满了智慧与洞察力。

中青年学者和博士生们,则充满了活力。

他们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去寻找云海市的特色餐馆。

热气腾腾的火锅店、烧烤店、颇具海鲜风味的菜馆里,充满了他们的身影和讨论声。

而在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内部,一场小范围的、高强度的“闭门研讨会”正在陈长河的办公室里进行。

与会者仅有陈长河、庄志宏、李隆飞、黄聚山等学术核心。

这里没有客套,只有最直接的思想交锋。

陈长河借此机会,将“基于设计的动态因果推断”的初步构想和盘托出。

李隆飞在时间序列理论层面给予了关键点拨,庄志宏则从宏观架构上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与此同时,在翠湖苑,顾晓颖和李曼正兴奋地与沈麦麦聊天,分享着一天的见闻与震撼。

沈麦麦虽然不懂那些深奥的经济学前沿理论,却能从她们的语气中感受到那种汲取知识后的充实与快乐,不禁为陈长河能主办如此成功的盛会而由衷感到自豪。

交流会的第二天,热度丝毫未减。

大礼堂内依旧座无虚席。

今天讲座的主角是李隆飞。

他的讲座主题是“微观经济理论的新进展”。

与庄志宏的宏观范式梳理不同,李隆飞带领大家深入微观世界的肌理。

从信息不对称、博弈论到市场设计……

他用一个个精巧的模型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个体决策如何汇聚成市场结果,制度设计又如何深刻地影响经济效率。

讲座结束时,掌声同样经久不息。

与会学者们纷纷表示,李隆飞的讲座为他们打开了微观研究的新窗口,其严谨的逻辑和前沿的视角,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学术交流会按照既定的议程,有条不紊而又精彩纷呈地推进。

上午的讲座,庄志宏和李隆飞向大家传授国际前沿理论知识。

下午的分组交流和特邀嘉宾授课,则成为了深化认识、拓展视野的关键环节。

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入不同的分会场,就某个具体问题展开“短兵相接”式的深入讨论。

思想的碰撞时常迸发出新的火花,有时争论激烈,但最终都化为对真理更深一层的敬畏与追求。

特邀嘉宾的授课内容扎实,准备充分,同样赢得了满堂彩。

5号,也就是交流会的第三天。

晚上十点,陈长河带着几名核心,结束了与社科院经济学部、清园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酒宴。

酒宴上,他与程宗源、蔡周深入沟通,达成了共同申请国家重大课题的初步合作意向。

社科院经济学部和清园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两座高山。

前者作为国家级顶尖智库,深耕国情研究数十载,不仅拥有最全面的宏观经济数据资源、最深厚的政策解读经验,更能直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其研究成果往往能成为高层决策的重要参考。

后者则汇聚了国内高校界的顶尖师资与青年才俊,在理论创新、基础研究领域独树一帜,长期与国际学术圈保持深度联动,是国内经济学理论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核心枢纽。

虽然眼下,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风头无两。

但与这两个机构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若是能与这两大机构达成国家重大课题方面的合作,对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来说,意义重大。

当然,对于这两大机构来说,合作同样好处多多。

这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情。

从学术层面而言,三方合作,可谓是“理论创新”与“实践根基”的深度融合。

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以陈长河提出的“基于设计的因果推断范式”为核心,主打前沿方法论创新与本土实践结合。

社科院经济学部则手握海量一手宏观数据与政策实践案例,能为方法论提供最广阔的应用场景与验证土壤。

清园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则在微观理论、数理模型等基础领域功底扎实,可弥补前沿方法论在理论溯源与模型深化上的潜在短板。

他们联手,既能避免单一机构“重理论轻实践”或“重经验轻创新”的局限,又能推动形成“方法论创新—理论深化—实践验证—政策转化”的完整研究闭环,产出真正兼具学术高度与现实意义的顶尖成果。

让国内经济学研究不再是“跟跑”国际前沿,而是能基于自身改革实践,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范式与理论体系,

从实践层面来看,他们的合作能够直指国家经济改革的核心痛点。

当前国内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国企改革的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等重大议题,都需要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研究支撑。

社科院的政策敏感度、清园大学的理论深度。

再加上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在因果识别、政策评估上的精准方法论,以及在国企改革、地区扶贫等项目上积累的丰富经验说。

三者联手开展重大课题研究,能更好为政策优化提供决策依据,让改革举措更具针对性、更少走弯路,真正实现“学术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初心。

当然,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好处。

陈长河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希望可以借着这样的合作,不断从其他机构里面发掘人才,挖到自己这边来。

而事实上,这项工作,在交流会举办的这三天,已经在做了。

在他的布置下,罗志旺、胡春梅等人代表中心,频繁而高效地与多位表现出色的青年学者、博士生进行接触。

凭借中心强大的学术平台、充足的科研资源,以及他强大的个人号召力……

已经成功吸引到多位极具潜力的青年才俊表达出了加盟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