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出酒店。

众人各自散了,准备回家休息。

明天是交流会的最后一天,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陈长江开车来了,在门口的停车场等他。

陈长河上了车,道:“往东开一小段,去大伟饭庄。”

“还要进行一场?”

“去接晓颖姐和曼姐。”陈长河说道。

顾晓颖和李曼,就在一个叫“大伟饭庄”的饭店吃饭。

但这件事,并不是顾晓颖和李曼告诉他的。

而是陈怀旭——那个当年在清园大学里面认识的,诗社里的研究生。

陈怀旭在92年研究生毕业后,就加入了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一直在国企改革课题组工作,是课题组的骨干成员。

在交流会开始之前,陈长河就给他和中心里的另外两名清园毕业的研究员,布置了一个小任务,那就是多与从清园大学来的青年学者们进行接触,暗暗抛出橄榄枝。

今天,陈怀旭三人请顾晓颖等人在大伟饭庄吃饭,就是怀揣着这个目的。

“好。”

陈长江答应一声,开车很快就到了大伟饭庄。

此时,顾晓颖等人的饭局也刚刚结束,一群人刚从饭店里走到路边。

陈长河下了车,笑呵呵地向其他青年学者们打过招呼,看向顾晓颖和李曼:“晓颖姐,曼姐,上车吧,回家了。”

“嗯。”

被地位尊崇的陈长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称呼“姐”。

顾晓颖和李曼既十分不好意思,脸颊微微泛红,内心深处又不免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荣耀感。

而周围一同出来的青年学者们,看着她们俩,眼神里都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羡慕。

陈长河如今在学界是何等地位?

能让他亲自来接,并且如此自然地以“姐”相称,这得是多么深厚的私交?

在学术界,除了自身的才华,强大的人脉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资源。

能与陈长河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巨星保持如此亲密的关系,在旁人看来,简直就是抱住了一条最粗壮的大腿,未来的学术道路不知要平坦多少,机会不知要多出多少,这如何能不让人羡慕?

“嗯。”

两人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略显羞涩地应了一声,跟着陈长河上了车。

车子驶离。

陈长河坐在副驾驶,转头看了看后座二人,笑呵呵地问:“怎么样,和怀旭他们聊得还开心吗?”

“挺好的!”

顾晓颖笑吟吟道:“我们都是研究生,能和这些已经工作、更有经验的学者们聊天,真的能学到很多课堂上、书本里没有的东西。

白天听庄教授、李教授的讲座,还有下午的授课,有些似懂非懂的地方,趁着吃饭请教他们,经他们一点拨,很多地方立刻就通透了不少。”

李曼也点头表示赞同。

“说起来,挺不好意思的。”

陈长河略带歉意地说:“本来答应给你们解疑答惑,但这几天晚上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实在抽不出整块的时间……”

“长河,你千万别这么说!”

顾晓颖连忙说道:“我们这点小事算什么,当然是你和庄教授、李教授,还有其他领导们谈的正事要紧,可不能因为我们耽误了。”

李曼同样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你的事情远远更重要,我们有什么搞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记着,以后再向你请教就是了。”

“谢谢理解。”

陈长河笑了笑,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们经济研究中心怎么样?在这儿待了这几天,感觉如何?”

“非常好!”

李曼抢先说道,语气真诚:“中心的老师们,还有像陈怀旭师兄这样的研究员,对我们都特别热情友好,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顾晓颖则说道:“这里的学术氛围特别浓厚,大家讨论问题的劲头都很足……”

“和你们清园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相比呢?”

陈长河笑问。

顾晓颖思考了一下,道:“清园当然也很好,底蕴深厚,学术氛围同样浓厚,大师云集。

不过……也确实难免有一些老牌机构都有的通病。

比如论资排辈的现象会相对明显一些,机构也更庞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会显得更……正式一些。”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相比之下,你们这里整个团队更年轻,充满活力。

感觉氛围特别好,无论是罗主任、胡院长这样的领导,还是普通的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大家相处起来感觉很融洽。

工作起来,能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团结、有战斗力的集体。

工作之外,又更像是朋友,没什么架子。

用一句话说,就是既有学术的严肃,又不失集体的活泼。”

李曼表示赞同。

陈长河笑笑:“那……你们要不要正式考虑一下,明年毕业后,就加入这里?”

他想邀请她们加入中心。

不仅是因为私交。

更重要的是,顾晓颖和李曼,本身就很优秀。

否则也不会在本科时期便被推荐去参加那次交流论坛。

读研之后的顾晓颖和李曼,在学术方面的进步和成绩,要明显超过其他同学,是非常优秀且具有潜力的。

这样的人才,对于中心来说,多多益善。

陈长河的这个问题,让顾晓颖和李曼同时一怔,神色变得纠结起来。

对于清园大学,她们当然是有深厚感情的。

一来,清园大学的院系老师和经济研究中心领导们,对她们也不错。

二来,她们已经在清园大学生活、学习六年半了,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她们难以割舍。

第三,她们都是京城人,在清园大学上学,校内校外的环境都很熟悉,还时不时就能回趟家、见见亲人。

但……

在这里的几天,她们亲眼目睹了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蓬勃朝气与强大实力。

这里的硬件条件、科研氛围、薪资待遇,还有未来的成长空间,对于青年学者们而言,都极具很强的吸引力。

而更重要的是。

今天饭桌上,不止一个人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语气对她们说:“你们和陈主任有这么铁的关系,这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资源……要是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利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