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几天。

杨景升每天都会早早完成工作,然后回到乔欣语和乔思静的家。

他会帮乔欣语做一些家务,陪乔思静一起画画、做作业。

一开始,乔思静还是对他很冷淡,但慢慢地,她开始愿意和杨景升说几句话了。

有一天晚上,杨景升和乔思静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乔思静突然问:“爸爸,你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来看过我?”

杨景升认真地说:“思静,爸爸真的不知道你的存在。如果爸爸早知道,一定会第一时间来找你的。爸爸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会离开你了。”

乔思静看着杨景升,眼中的戒备渐渐消失。

她轻轻点了点头。

看到乔思静的变化,杨景升和乔欣语都很欣慰。

他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思静会真正接受杨景升这个爸爸的、

然而,他心里感到十分纠结。

在海城市,他有自己的家,有温柔贤惠的妻子苏清雅,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杨悦宁,家庭生活温馨而幸福。

这件事一旦被他们知道,将会带来怎样的震动和冲击?

他们是否会因此感到震惊、失望,或是陷入深深的忧虑与不安?

与此同时,他的亲生父亲刘海波和亲生母亲杨秀清,在得知他与乔欣语之间竟然有着与他们当年相似的经历后,内心将会作何感想?

是否会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引发他们对命运轮回的感慨,或是让他们陷入对家庭与亲情的复杂思考?

此外,他同父异母的双胞胎妹妹刘紫涵和林朵儿,以及她们各自的家人,在听说突然多了一个侄女乔思静之后,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是感到意外与惊喜,还是因此而产生种种疑虑与困惑?

她们是否会接纳这个新的家庭成员,并与之建立起新的亲情纽带?

这一切的未知,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与担忧之中。

杨景升心里清楚,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有男人的担当,不能像自己的亲生父亲刘海波当年那样懦弱。

他必须要妥善处理好这一切。

他决定先找个合适的时机,向苏清雅坦白这件事。

毕竟,他们是夫妻,应该坦诚相待。

关键是,在他与苏清雅谈恋爱之前,知道有前女友乔欣语的存在。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杨景升乘坐飞机回到了海城市。

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家,而是把苏清雅约到了一家安静的餐厅。

在见到杨景升的时候,苏清雅感到是又惊又喜,

她笑着问道:“景升,你这是干什么啊?神神秘秘的,回到了海城,也不提前跟我说一声,怎么突然约我出来了?”

杨景升看着苏清雅那温柔的笑容,心里一阵愧疚。

但还是鼓起勇气说:“清雅,我之所以约你出来,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

苏清雅察觉到杨景升的严肃,笑容渐渐消失。

她紧张地问:“怎么了?景升,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杨景升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清雅,我在滨城遇到了乔欣语,跟她在一起生活的,还有一个11岁的女儿,名叫乔思静,她告诉我说,那是我和她的女儿。”

苏清雅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

她难以置信地说:“你说什么?你和乔欣语有一个女儿?这怎么可能,这么多年你都不知道吗?”

杨景升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我和乔欣语是12年前分手的,当年的情况你是知道的,从时间上看,乔思静的确是我的女儿。”

随后,他把乔欣语的遭遇,以及自己得知此事后的心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苏清雅。

苏清雅听完后,沉默了许久,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一方面,她深爱着杨景升,相信他不是故意隐瞒;另一方面,突然冒出来的女儿让她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过了好一会儿,苏清雅缓缓开口道:“景升,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你也是刚知道这件事。但是,这对我们的家庭来说,毕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接受。”

杨景升握住苏清雅的手,感激地说:“清雅,谢谢你的理解。我知道这件事让你很为难,我会处理好的,不会让你受到伤害。我只是希望你能给我一些时间,让我慢慢弥补对思静的亏欠。”

苏清雅点了点头,说:“我相信你,景升。不过,我们也要考虑悦宁的感受,他今年才8岁,年龄还小,不知道能不能接受突然有一个姐姐。”

杨景升认真地说:“我会和悦宁好好沟通的,让他明白这一切。我也会努力平衡好对两个孩子的爱,不会让悦宁觉得被冷落。”

两人又聊了很久,苏清雅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

她知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只能勇敢地面对。

她决定和杨景升一起,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给乔思静一个完整的家。

随后,夫妻二人一起回家, 并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家庭会。

与会人员有——

亲生父亲刘海波,继母徐萍。

亲生母亲杨秀清和继父李向阳,儿子杨悦宁。

姑姑刘海霞和姑父陆峰。

同父异母的妹妹刘紫涵和林朵儿,还有她们的丈夫李志远和张峰。

同母异父的妹妹朱若溪和她的丈夫陈宇。

大家围坐在客厅,气氛有些凝重。

杨景升站起身,深吸一口气,把乔欣语和乔思静母女二人在滨海市相依为命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话音刚落,客厅里就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