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 第395章 马腾归降,截住韩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5章 马腾归降,截住韩遂

马腾在本阵望楼上,亲眼目睹了儿子那悲壮而徒劳的冲锋,看到了他被魏军重重围困,又看到他在庞德掩护下狼狈突围西逃。

整个过程,他的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几乎无法呼吸。

当马超的身影终于消失在远方,战场上只剩下魏军开始清理战场、收拢降兵的景象时,

马腾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踉跄一下,几乎站立不稳。

马岱连忙扶住他。

“父亲……”

马腾推开马岱,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望着那面巍然不动的“张”字帅旗,

望着周围将领和士兵们眼中无法掩饰的恐惧与绝望,他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叹息中,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无奈、对时势的屈服,也有一丝如释重负。

“罢了……罢了……”

他喃喃自语,

“天意如此,非战之罪……为了这数万追随我的儿郎,为了马氏一族……不能再打下去了。”

庞德此时也带着满身伤痕和疲惫返回本阵,沉痛道:

“主公,少主已突围而去,暂无性命之忧。

然……我军已陷绝境,魏军……不可敌。”

他虽然勇猛,但现实让他不得不说出这番话。

帐下其他将领也纷纷跪下:

“主公!降了吧!”

“魏军威武,非我等能抗!”

“为将士们寻条生路吧!”

马腾闭上眼睛,片刻后猛然睁开,眼中虽仍有痛苦,却多了一份决断:

“马岱!”

“孩儿在!”

“你……即刻持我的印信和节杖,前往魏军大营,去见张合都督。”

马腾的声音沙哑却清晰,

“就说……陇西马腾,愿率本部全体将士,归顺大魏,听从魏王与张都督发落。

所有条件……一概应允。”

“父亲!”

马岱眼中含泪。

“快去!”

马腾挥挥手,转过身,不再看众人,背影显得异常萧索。

马岱捧着马腾的印绶和节杖,单骑出营,在白旗的引导下,前往魏军中军大营。

张合得知马岱来意,并未感到意外。

他率领文丑、于禁、乐进等文武,在中军帐前接受了马腾的请降。

仪式简单而肃穆。

马岱跪地,高举印绶节杖,朗声道:

“败军之将马岱,奉家父陇西马腾之命,特来向天朝王师请降。

家父深知罪愆,悔不该听信韩遂谗言,抗拒王化。

今愿率本部兵马,缴械归顺,听候魏王与张都督发落!

只求王师宽宏,保全将士性命!”

张合上前一步,接过印绶,沉声道:

“马将军能迷途知返,免去一场兵戈,实乃凉州之幸,将士之福。

本督代表魏王,接受尔等归降。

此前承诺,一概有效。

然,需即刻执行:

其一,陇西军全体放下武器,出营列队;

其二,所有营垒、粮草、军械册簿,交由我军接收;

其三,马腾将军及其麾下主要将领,即刻随我军前往长安,觐见魏王。”

“谨遵都督号令!”

马岱叩首。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

马腾军营寨大门洞开,一队队西凉士兵面色复杂地走出营门,依令将手中的刀枪弓弩堆放在空地上,然后默默地列队。

曾经纵横西凉的铁骑,此刻卸下了爪牙。

魏军部队有序进入马腾军营,接管防务,清点物资。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并未发生任何骚乱。

张合等人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策马来到已成空营的陇西军大营前。

马腾在庞德等将领的陪同下,徒步走出,对着张合深深一揖:

“败将马腾,参见都督。”

曾经雄踞一方的西凉诸侯,此刻终于低下了头颅。

张合下马,扶起马腾:

“马将军请起。魏王求贤若渴,将军日后于朝中,仍可为国效力。”

话虽客气,但解除兵权、迁往中枢监视居住的命运已然注定。

至此,陇山决战以魏军的彻底胜利告终。

韩遂主力覆灭,狼狈西逃;

羌胡联军溃散;

马腾率部归降。

通往凉州腹地的最后一道屏障被彻底扫清。

凉州金城以西的戈壁滩上,风沙漫天。

一支狼狈不堪的小队人马正在艰难前行,正是败逃的韩遂及其残部,身边仅剩成公英等数十骑亲信,个个带伤,甲胄破败,早已不复往日雄风。

“主公,再往前就是羌地了,或许……”

成公英话音未落,便被韩遂烦躁地打断。

“羌地?饿何、烧戈那些首鼠两端之辈,早已跪伏在魏军脚下了!我们去,是自投罗网!”

韩遂声音嘶哑,眼中布满血丝,回首东望,满是不甘与愤懑。

他想起不久前会盟时的声势,如今却落得如丧家之犬,心中凄惶。

就在这时,侧翼沙丘后突然转出一队骑兵,约百余人,盔甲鲜明,阵容严整,与韩遂的残兵败将形成鲜明对比。

为首一将,正是早已归顺魏军的杨秋!

韩遂心中一紧,厉声道:

“杨秋!你这叛主之贼,竟敢拦我去路!”

杨秋勒住战马,神色平静,拱手道:

“文约公(韩遂字),别来无恙?

非是杨秋叛主,实乃顺天应人。魏王神武,一统北疆乃大势所趋,文约公何必逆天而行,徒增杀孽?

张合都督有令,若公愿降,可保体面。”

韩遂气得浑身发抖,怒骂道:

“无耻小人!背信弃义,有何颜面在此饶舌!我韩文约宁死不降!”

杨秋并不动怒,反而叹道:

“公何其执迷不悟?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魏王平定四方,乃为结束这乱世,还百姓太平。

公若归降,不仅可保家小无恙,亦可免麾下儿郎再做无谓牺牲。”

他目光扫过韩遂身后那些面露惶恐、伤痕累累的亲兵,继续道:

“这些弟兄追随公多年,公忍心让他们随公赴死吗?”

成公英见状,悄声对韩遂道:

“主公,其言虽逆耳,却非虚言……不如暂且假意应允,再图后计?”

韩遂尚未回答,杨秋却仿佛看穿其心思,朗声道:

“文约公,休要再存侥幸。实不相瞒,末将此来,并非孤身一人。四周皆有魏军游骑,公已无路可退。

末将念在旧日情分,方才好言相劝,若动起手来,玉石俱焚,非你我所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