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平定高句丽后,东征大军主力于辽东东道都督府境内休整逾月。

时值夏末秋初,海况相对平稳。军师祭酒郭嘉建言:

“陛下旨意,乃欲威加四海。

今高句丽已平,三韩臣服,然倭岛悬居海外,蛮夷未知王化,且其地或产金银硫磺,颇有价值。

当乘胜扬帆,一举而定,使东海永靖,亦显我大宋舟师之利,无远弗届。”

大都督李勇、主将太史慈皆深以为然。

遂即集结舰队,以李勇水师为主力,太史慈挑选精锐陆军随征。

吕绮玲及其翎麾营经历高句丽战事,减员数百,但士气愈发高昂,亦全员请战,获准同行。

大军自朝鲜半岛东南端口岸启航,千帆竞渡,直指东方茫茫大海中的倭岛诸屿。

航行之初,碧波万顷,天高海阔。然海峡气候多变,不久便遭遇风浪。

巨舰虽稳,亦颠簸剧烈,许多北地出身的陆军士卒呕吐不止,苦不堪言。

吕绮玲见状,下令女兵协助水手照顾晕船军士,分发药物,稳定军心。

她本人亦克服不适,立于舰首,任凭风吹浪打,身形挺拔,为部下做出表率。

其坚韧意志,令李勇、太史慈亦暗自称赞。

舰队历经数日航行,终见陆线。

依据俘获的倭人向导及零星海商情报,宋军将首个登陆点选在了倭岛西北部的筑紫(即九州岛北部)。

此地地势相对平缓,且有天然良港(如后世博多湾雏形)。

倭岛此时尚处于部落联盟时代,虽有邪马台国(大致位于九州和近畿地区)号称拥立女王(卑弥呼后继者),但统治松散,各地豪族(夷王)割据一方。

筑紫地区亦有数个较强部落。

宋军庞大舰队的出现,如同天外神兵,令沿岸倭人惊恐万状。

一些小部落试图以竹弓石矢抵抗,其箭矢甚至难以射穿宋军战舰的舷墙。

李勇下令楼船以弩炮进行威慑性射击,巨石轰击海滩,火光冲天,巨响如雷,瞬间将那些零星的抵抗碾碎。

太史慈指挥陆军,搭乘小艇,在舰炮掩护下顺利登陆,迅速控制滩头,建立营寨。

吕绮玲率翎麾营紧随其后登陆,负责清理战场周边林地,警戒侧翼,动作迅捷有效。

宋军登陆筑紫、并轻易击溃当地抵抗的消息,很快传开。

筑紫地区的豪族们惊慌失措,有的欲聚兵反抗,有的则欲遣使探听虚实。

消息也传到了邪马台国。

此时的邪马台国,虽为倭岛较大势力,但其军事力量与高度组织化的大宋王师相比,无异于云泥之别。

国中权贵闻听“巨船如山、甲士如神、能发雷霆”的“天兵”降临,顿时陷入巨大恐慌。

内部争论不休:

主战者认为当集结全国之力,保卫“神国”;

主和者则认为天威难测,当遣使问询,表示臣服。

尚未等邪马台国做出统一反应,太史慈已挥军向内陆推进。

宋军军阵严整,甲胄鲜明,尤其是装备的少量火药武器——爆炸时声光效果震撼,给遭遇的倭人武装造成了毁灭性的心理打击,往往未接战便已溃散。

倭岛山林密布,地形复杂。

一些倭人豪族试图利用地形,遁入山林,骚扰宋军粮道或小股部队。

一次,一支宋军运粮队于狭窄谷道遭数百名倭人伏击。

押运军官一时失措,阵脚微乱。

恰逢吕绮玲率一队女兵巡哨至此。

她临危不乱,立刻下令女兵占据两侧高地,以劲弩居高临下射击倭人。

倭人弓箭射程不及宋弩,顿时被压制。

吕绮玲更亲自率数十名精锐,手持刀盾与短戟,从侧翼直冲倭人首领所在!

其势如猛虎,画戟翻飞,接连斩杀数名倭人勇士。

倭人见首领被杀,且对方虽是女子却如此悍勇,顿时胆寒,大呼:

“亚麻跌……亚麻跌……”,四散逃入山林。

粮队转危为安。

此战虽小,却再次证明了翎麾营的价值。

太史慈闻报,特予嘉奖,并更加放心地将巡逻、清剿山林残敌的任务交给吕绮玲所部。

女兵们心思细腻,观察入微,善于发现蛛丝马迹,且在山林间行动较重甲步兵更为灵便,屡立奇功,被倭人畏称为“赤甲鬼女”。

邪马台国最终未能统一意见,但其国内最强的一支豪族武装,在部分主战贵族的支持下,试图集结兵力,与宋军进行一场“决战”,企图挽回颓势。

他们选择了筑紫地区一处相对开阔的平野作为战场。

太史慈正求之不得。

他率主力列阵迎敌。

宋军以重步兵为中坚,两翼辅以骑兵和弩兵,阵型如山。

倭军人数虽众,但装备杂乱,多为竹甲皮甲,武器以铜铁刀剑、长矛、竹弓为主,阵型松散,冲锋时毫无章法,全凭一股悍勇之气。

战斗毫无悬念。倭人的冲锋在宋军密集的箭雨(尤其是破甲弩箭)和如林的长矛阵前撞得头破血流。

当宋军阵中投出几声巨响、腾起火光烟柱(火药包)时,倭军彻底陷入混乱,以为天神发怒。

太史慈见状,令旗挥下,发动总攻。

重步兵稳步推进,骑兵两翼包抄。

吕绮玲亦率翎麾营,与其他步兵一同投入反击。

她们虽不承担正面冲击任务,但善于穿插分割,追歼溃敌,表现极为活跃。

倭军大败,伤亡惨重,残余力量逃散。此战彻底粉碎了倭岛有组织的抵抗能力。

“决战”惨败的消息传回邪马台,主战派彻底失势。

邪马台女王在巨大恐惧下,终于派出使团,携大量贡品(包括珍珠、玛瑙、初步提炼的银锭、硫磺等),前往宋军营寨乞降。

使团成员跪伏于太史慈、李勇、郭嘉面前,言辞极尽恭顺,表示邪马台国愿世代臣服大宋天朝,永为藩属。

郭嘉代表大宋提出条件:

一、邪马台国主需接受大宋皇帝册封,去王号,称“倭地都督”或类似官职。

二、年年纳贡,贡品清单由大宋指定。

三、允许大宋在筑紫等地设立镇倭都尉府,驻军监督。

四、不得阻碍大宋商船往来贸易,并需提供便利。

五、派遣贵族子弟前往开封学习汉文化。

倭使一一应允,不敢有丝毫违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