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三秒种大田 > 第475章 剩余玉米的“防冻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5章 剩余玉米的“防冻战”

雪后的望海坡村,寒风依旧凛冽,吹过玉米地时,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在提醒人们,这场与冰雪的较量还远未结束。三秒站在田埂上,望着那些还挂在秸秆上、尚未完全成熟的玉米,眉头紧锁。虽说已抢收了近六千斤玉米穗,可剩下这些玉米若不能平安度过这场严寒,之前的努力便会大打折扣。

“不能就这么干等着。”三秒喃喃自语道,他深知时间紧迫,每耽搁一刻,玉米受冻的风险就增加一分。思索片刻后,他迅速掏出手机,拨通了镇上农技站的电话。电话那头,农技站的张站长耐心听完三秒的描述,给出了搭建简易保温棚的建议,并表示站里有一批塑料薄膜可供借用,能帮他们解燃眉之急。

挂了电话,三秒马不停蹄地赶回合作社,召集社员们开会。社员们陆续赶来,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又期待的气氛。三秒站在台前,神情严肃却又透着坚定:“乡亲们,咱们抢收了一部分玉米,可还有不少挂在秆上。这几天温度还得降,要是不采取措施,这些玉米就保不住了。农技站建议我们搭保温棚,用塑料薄膜把玉米地罩起来,给玉米保暖。”

陈老五率先点头:“我觉得行!我以前在老家也见过这种法子,能保住不少庄稼。虽然这活儿不轻松,但为了保住玉米,咱必须得干!”

“对,干!”“只要能保住玉米,再苦再累我都愿意!”社员们纷纷响应,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的眼神里满是决心。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三秒便带着几个年轻社员,开着合作社的货车前往农技站拉塑料薄膜。寒风呼啸,吹得货车车身微微摇晃,可大家的热情丝毫未减。到了农技站,张站长早已等候多时,在他的帮助下,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捆捆塑料薄膜搬上货车。

回到村里,玉米地旁早已聚集了不少社员,大家分工明确,迅速投入到搭建保温棚的工作中。三秒拿着卷尺,在玉米地边缘测量着尺寸,指挥着社员们摆放支撑用的竹竿:“两根竹竿间隔两米,插深一点,一定要插稳,不然风一吹就倒了。”

小林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插竹竿,他们手持铁铲,在雪地里挖出一个个小坑,将竹竿稳稳地插进去,再用土填实。虽说天气寒冷,可大家的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双手也被冻得通红,却没人喊一声累。“嘿哟,这竹竿可得插好了,这可是保温棚的‘顶梁柱’!”小林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将一根竹竿插进土里。

老王和陈老五则带着中年社员们铺设塑料薄膜。薄膜又大又沉,在寒风中被吹得呼呼作响,很难控制。大家两两一组,一人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扶,小心翼翼地将薄膜展开,覆盖在插好的竹竿上。“大家慢点儿,别把薄膜扯破了!”陈老五扯着嗓子喊道,他双手紧紧地拽着薄膜的一角,双脚用力地踩在雪地上,防止薄膜被风吹走。

妇女们和老年社员也没闲着,他们拿着绳子和石头,跟在铺设薄膜的队伍后面,将薄膜的边缘用绳子固定在竹竿上,再在绳子上压上石头,确保薄膜不会被风吹起。赵二婶蹲在地上,仔细地将绳子系在竹竿上,打了个死结,又拿起一块石头压在上面:“这石头可得压稳了,不然风把薄膜掀开,玉米可就遭殃了。”

乐乐和几个孩子也赶来凑热闹,他们在田埂边帮忙递工具,时不时地跑过去给大人们加油打气:“叔叔伯伯们加油!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搭好保温棚!”孩子们清脆的声音,给寒冷的玉米地增添了几分暖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保温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型。当最后一块薄膜被固定好,整个玉米地被一层透明的“保护膜”笼罩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三秒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总算是赶在降温前把保温棚搭好了。”

社员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满是自豪。虽然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雪,双手也被冻得麻木,但此刻,大家的心里却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然而,考验并未就此结束。到了晚上,狂风大作,吹得保温棚的塑料薄膜哗哗作响,仿佛随时都会被撕裂。三秒躺在床上,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心里七上八下,怎么也睡不着。他担心保温棚扛不住这大风,担心玉米会再次受到威胁。

天还没亮,三秒就起身,匆匆赶到玉米地。到了地头,他发现已经有不少社员提前来了,大家正拿着绳子和工具,检查保温棚的情况。“三秒,你来了!”陈老五看到三秒,连忙迎了上去,“昨晚风太大了,有几处薄膜被吹松了,我们正打算加固一下。”

三秒点点头,和社员们一起投入到加固工作中。大家仔细检查每一处固定点,将松动的绳子重新系紧,补上被吹落的石头,还在一些薄弱的地方加了支撑竹竿。经过一番忙碌,保温棚终于重新稳固下来,抵挡住了狂风的侵袭。

接下来的几天,保温棚发挥了重要作用。白天,阳光透过塑料薄膜,为玉米地提供了温暖;夜晚,薄膜又有效地阻挡了寒冷的空气,让玉米在相对温暖的环境中继续生长。社员们每天都会到玉米地查看,精心呵护着这些“希望的种子”。

在这场与严寒的较量中,望海坡村的社员们凭借着团结一心、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剩余的玉米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他们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迎来丰收的曙光,让这片土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