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集团证券投资部的战术指挥室内,空气仿佛因高度专注而凝滞。环绕曲面屏上流淌的实时数据,在沈皎洁眼中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幅幅即将成型的动态画卷。他站在主控台前,双手自然地搭在桌沿,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笼罩着他。与以往不同,那种奇异的预知能力此刻如同温顺的潮水,悄然涌来,毫无过去的刺痛或负担,只留下纯净的信息。
“St,现价51.3元,涨幅3.7%,我们的试探性空单浮亏约5%。”林卿卿的声音在他身侧响起,冷静而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她知道,沈皎洁的“状态”来了。
沈皎洁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看似落在分时图的波动上,但意识深处,更精确的画面已然呈现:下午2点30分,股价将如断线风筝般直线下挫,精准跌至48.5元附近,随后会有一波技术性反弹至50元整数关口,但这只是假象。真正的溃败将在2点45分后开始,一路阴跌,直至收盘跌破45元。时间、价位、甚至盘口的挂单变化,都如同电影预告片般在他脑中清晰放映。这种能力变得如此驯服和清晰,让他自己都暗自惊讶。
他必须将这种“先知”转化为合理的市场判断和所谓的“盘感”。
“不对,”沈皎洁开口,声音沉稳,他指向屏幕上价量关系的一个细微背离,“卿卿,你看,股价在创日内新高,但对应的成交量柱却在萎缩。这是典型的顶背离形态,上涨动能已经不足。而且…”
他故意停顿,走向策略白板,仿佛在组织基于现有数据的逻辑,实则在为脑海中的预知画面寻找合理的解释壳。
“而且什么?”林卿卿追问,目光紧随他的动作。
“而且,从更大周期的波浪结构看,”沈皎洁在白板上快速勾勒出晟通科技的日K线图,“目前这波上涨很可能处于第五浪的末端,是强弩之末。更值得警惕的是…”他调出龙虎榜数据,指向几个营业部席位,“前期活跃的、嗅觉敏锐的游资席位,如‘东方财富证券上海分公司’和‘国泰君安南京太平南路’,都在近期持续减仓。而接盘的,多是些名不见经传的散户集中营席位。这说明了什么?”
林卿卿眼中闪过领悟的光芒:“说明‘聪明钱’在悄然离场,市场的狂热主要由散户情绪驱动,根基不稳。”
“不仅如此,”沈皎洁的“盘感”再次强化,让他捕捉到更隐蔽的线索,“我怀疑有资金在暗中布局空头头寸。这种盘面结构,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他再次用了“感觉”这个词,这是市场老手们心照不宣的“盘感”代名词。
“你的判断是?”林卿卿的表情严肃起来。
沈皎洁知道,必须给出更具体的、看似基于深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我认为,下午2点30分会是一个关键转折点。”他的语气笃定,仿佛经过精密计算,“届时可能会引发一波快速的技术性杀跌。但那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趋势性下跌会在2点45分后正式展开。”
他走向风控台,开始部署具体策略,将预知的画面转化为一步步的战术:
“我建议我们分阶段建立空头头寸。第一阶段,在当前51-51.5元区间,建立总计划20%的空单;第二阶段,待股价有效跌破50元心理关口后,加仓至总计划的50%;第三阶段…”
他略微停顿,脑海中那个“48.5元强反弹”的画面闪过,“在48.5元附近,市场必然会有抵抗,形成一波反弹,那将是我们最佳的加仓机会。”
林卿卿微微蹙眉:“浩杰,如此具体的时间点和价位判断…这已经超出了常规技术分析的精确度。”她的目光带着审视,但更多的是好奇。
沈皎洁心中微动,但面色如常,他指了指K线图上一个前期的密集成交区:“这是一种综合判断,或者说,是强烈的盘感。你看这个位置,是前期的支撑平台,一旦跌破,支撑变压力,必然会引发多杀多的踩踏。我的盘感告诉我,今天这个结构会非常标准地演绎出来。”
指挥室内一片寂静,几位资深交易员也露出惊讶之色。如此具体且自信的预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极为罕见。
“好。”林卿卿最终点头,选择了信任,“就按你的盘感来执行。但我们需制定详细的动态风控预案,应对小概率的走势偏离。”
“当然。”沈皎洁应道。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如同一位精准的指挥官,将预知到的市场节奏,一步步转化为团队的交易指令。他不断引用技术指标、市场心理学、资金流向等专业工具来佐证自己的决策,让每一步操作都显得有理有据,将其惊人的“盘感”包裹在严谨的专业分析之中。
下午1点30分,沈皎洁下达指令:“开始第一阶段建仓,节奏放慢,避免引起市场注意。”
交易员们迅速执行,空单如涓涓细流般融入市场。股价在51.2-51.4元间震荡,似乎印证着他的判断。
然而,市场总是充满意外。下午2点刚过,异变突生!
“有情况!”分析师急报,“一笔超过500万股的巨量买单突然涌现,股价快速拉升!”
St如同被注入强心剂,瞬间从51.3元飙升至52.5元,涨幅扩大至6.5%!指挥室内气氛瞬间紧绷,刚建立的空单浮亏迅速扩大。几位交易员不约而同地看向沈皎洁,眼神中充满了疑虑和紧张。
林卿卿也看向他,虽未言语,但眼神明确地在问:你的盘感还准吗?市场出现了你未提及的变量。
沈皎洁却心如止水。因为在那笔巨单出现的前一瞬,他清晰的“预知”已经捕捉到了这个插曲,并看到了其短暂的本质——这是一次来自某个关联方的刻意诱多。
“保持镇定!”沈皎洁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这是典型的诱多行为!你们看这笔买单的挂单方式——全部是市价单,不计成本地向上扫货,这完全不符合机构投资者的正常交易逻辑,更像是急于制造突破假象的短期行为。”
他迅速调出L2数据:“而且,大单主要集中在52.3元和52.5元两个价位,明显是想快速打掉这两个价位的卖单,制造技术突破的假象。相信我,这波拉升根基不稳,持续不了多久。”
他的冷静和分析感染了团队。果然,股价在52.5元关口仅仅徘徊了约五分钟,买盘力量便迅速枯竭,股价开始回落。到下午2点20分,股价已回落至51.8元附近。
“现在,按计划执行第一步加仓,增加10%空头仓位。”沈皎洁果断下令。
2点25分,股价跌破51.5元,沈皎洁预判的第一阶段建仓区域达成。
“当前浮亏已缩小至2%以内。”林卿卿报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服。
沈皎洁并未松懈,他知道,关键的2点30分即将到来。
“全体注意,2点30分预计会有快速杀跌,波动会加剧,但不要被恐慌情绪影响,那只是开始。”他提前预警,稳定军心。
2点30分整,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开关,股价如期直线下跌,短短三分钟内从51.3元猛跌至48.6元,几乎完美命中沈皎洁预知的48.5元目标位!
指挥室内响起一阵压抑的低呼。之前心存疑虑的交易员,此刻看沈皎洁的眼神已充满惊异甚至敬畏。
“精准无比!”一位年轻交易员忍不住低叹。
沈皎洁无暇他顾,立即下令:“第二阶段,现在开始,在48.5-49元区间建立空单!”
果然,股价在48.5元获得短暂支撑,展开一波技术性反弹,五分钟内回升至50.2元。
面对反弹,部分交易员再次动摇:“沈总,反弹力度不小,要不要先平仓观望,锁定部分利润?”
“不!”沈皎洁斩钉截铁,“按原计划加仓!这波反弹是市场给予我们更好的入场机会,不要被短期的波动迷惑。真正的下跌还未开始。”
他看向林卿卿,发现她也正看着自己,眼神复杂——信任、钦佩,以及一丝更深层次的、难以言喻的探究。她似乎隐约感觉到,沈皎洁的“盘感”已经超越了寻常的市场经验。
下午2点45分,当股价反弹至50.5元时,预知中的总攻时刻到来!
抛盘如决堤洪水般涌出,股价一泻千里。49元、48元、47元…一个个支撑位被轻易击穿,多方毫无抵抗之力。
“第三阶段,全力出击!”沈皎洁下达总攻指令。
此刻,团队对他的判断已深信不疑,指令被迅速执行。空单如雨点般落下,进一步加速了股价的下跌。
至下午3点收盘,St股价定格在45.2元,全日跌幅8.9%。沈皎洁团队建立的空头头寸获得了巨额浮盈。
指挥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交易员们围拢过来,由衷地称赞沈皎洁“神乎其技的盘感”。
林卿卿走到他身边,轻声说:“你今天的表现,堪称完美。这种精准到时间和价位的判断,已经不能简单用盘感来解释了,更像是一种…艺术。”
沈皎洁心中了然,但表面只是淡然一笑,将功劳归于团队:“是大家执行得力,市场也给了机会。运气比较好而已。”
但他深知,这绝非运气。那如潮水般温顺涌来、毫无副作用的预知能力,已成为他手中最强大的武器。他需要做的,就是更好地隐藏它,并用更精妙的“盘感”和专业分析来为其伪装。
收盘后,沈皎洁独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陆家嘴的璀璨灯火。那种清晰的预知感再次悄然浮现,这一次,他看到的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片更加广阔、暗流汹涌的金融海啸的轮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远方酝酿,而他,已被卷入这场风暴的中心。
“看来,今天的胜利,仅仅是个开始。”他轻声自语,眼神中既有迎接挑战的锐利,也有一丝对未知前路的深沉思绪。他能感觉到,自己与这种能力正在达成一种更深的默契,而未来的道路,也将因此变得更加莫测与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