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其琛闻讯,脸色瞬间阴沉如水。那个蠢妇,竟还不安分!

他立刻下令加强西苑看守,彻底切断瑾太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并将相关涉事人员一律严惩。但这件事,也给他敲响了警钟。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并未完全清除。而安湄的身份和所作所为,在某些人眼中,始终是一把可以利用的刀。

他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才能守护住这来之不易的转机,也才能……守护住那个看似冷静、实则内心有着自己坚持的女人。

他看向桌案上那份关于进一步深化“励耘阁”职能、将其逐步发展为真正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核心的规划草案,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陆其琛下令彻查西苑,严惩涉事看守,试图掐断瑾太妃与外界的联系,然而,他终究是晚了一步。瑾太妃如同困兽,在绝望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和运气,她通过一个早已被收买、且身份极其隐秘的老宦官,成功地将一份密信送出了宫墙。这封信并未直接送往任何朝臣府邸,而是几经辗转,通过一条早已埋设多年、连陆其琛都未曾察觉的暗线,分别送往了几个不同的方向:一份给了朝中少数依旧对李氏正统抱有执念、且对陆其琛专权日益不满的顽固老臣;一份则悄然流向了北境一位与旧贵族关系匪浅、手握部分兵权的边将;而最致命的一份,其目的地,赫然是——渊国!

这封信的内容,远比陆其琛想象的更为恶毒和具有煽动性。信中,瑾太妃以“先帝遗孀”、“皇帝生母”的口吻,泣血控诉陆其琛“矫诏摄政,架空幼主,残害忠良,任用私人,其心昭然若揭”!更将矛头直指安湄,称其“身为渊国郡主,仗花月楼之势,干涉晟国内政,勾结摄政王,输送利益至渊国,名为互助,实为蚕食!长此以往,晟国将不国,李氏江山必亡于陆逆与安氏妖女之手!”

这封信,巧妙地将陆其琛的摄政、安湄的背景、以及正在进行的边境贸易捆绑在一起,描绘成一幅“权臣勾结外敌、卖国求荣”的骇人图景。它精准地戳中了许多保守派官员和部分军中将领内心最深的恐惧和疑虑,也给了外部势力一个介入的绝佳借口。

消息如同瘟疫般在暗地里传播开来。首先发难的是朝中那几个收到密信的老臣,他们联名上奏,措辞激烈,虽未敢直接要求罢黜陆其琛,却强烈要求“彻查边贸中是否存在资敌行为”、“肃清宫闱,维护皇室尊严”,并隐晦地提及“王妃身份特殊,宜深居简出,避嫌为要”。

紧接着,北境那位边将也按捺不住,上书质疑朝廷为何对渊国“过于亲近”,并要求增加军费,加强边防,摆出了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

一时间,朝野上下暗流再次汹涌,质疑和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陆其琛刚刚借助边贸稍有起色的局面,瞬间又变得岌岌可危。

而最让陆其琛心惊的,是那封送往渊国的密信!他无法确定这封信会落到谁手里,又会引发渊国怎样的反应。安若欢会相信吗?渊国皇帝会如何看?那些本就对安若欢怀柔政策不满的渊国强硬派,会不会借此大做文章?

“蠢妇!该杀的蠢妇!”陆其琛在书房里暴怒地摔碎了心爱的砚台,胸口气血翻涌。他千防万防,却没防住那女人临死前的反扑会如此致命!

他立刻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以更强硬的手段压制朝中的反对声音,将那几名带头闹事的老臣或罢黜或远调,迅速稳住朝堂;另一方面,紧急召见北境那位边将,一番恩威并施,暂时稳住了军方。同时,他加派人手,全力追查密信下落,尤其是送往渊国的那一封,试图在事态扩大前拦截下来。

然而,送往渊国的那封信,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这种沉默,反而更让人不安。

安湄也很快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朝臣们看她的眼神多了几分审视与疏离,宫中流言蜚语再起。她心知肚明,这必然是瑾太妃的手笔。

她没有慌乱,反而异常冷静。她首先加强了自身和王府的戒备,同时通过花月楼自己的渠道,密切关注着渊国国内的动向。

“王爷打算如何应对?”她找到神色阴郁的陆其琛,直接问道。

陆其琛看着她平静的脸,心中的焦躁竟奇异地平复了些许。他沉声道:“朝中与军中,本王已暂时压下。但渊国那边……消息恐怕已经送达。本王已派人去追,但希望渺茫。”

安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兄长那边,我会写信说明情况。但恐有人会断章取义,在渊国朝堂搬弄是非。”

“你有把握说服安丞相?”陆其琛看向她。

安湄微微摇头:“兄长自有判断。但我能做的,是将事实和利害关系陈述清楚。至于最终如何,非我能掌控。”她顿了顿,看向陆其琛,“王爷,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做出成绩,用事实堵住悠悠众口。边贸不能停,‘励耘阁’更不能停!唯有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让国家显出强盛的迹象,这些谣言才会不攻自破。”

她的冷静和远见,再次让陆其琛动容。在如此危机之下,她想到的依然是推进事务,而非自保或抱怨。

“你说得对。”陆其琛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不能被这些宵小之辈乱了阵脚。边贸要扩大,‘励耘阁’要加速!本王倒要看看,是他们的嘴快,还是本王的刀快,做的事多!”

就在晟国这边全力应对内部风波之时,渊国皇都,那封来自瑾太妃的密信,果然被呈送到了安若欢的案头。送信渠道隐秘,并非通过官方途径,而是出现在了一位与晟国旧贵族有私下往来、且对安若欢政策素来不满的渊国宗亲手中。

这位宗亲如获至宝,立刻在渊国朝堂上发难,公开质疑安若欢对晟政策的正确性,声称有“确凿证据”表明晟国摄政王与王妃内外勾结,损害渊国利益,养虎为患,要求重新评估对晟策略,甚至暗示应趁机施压,获取更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