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9章:同舟共济

南平府衙,如今临时充作帅府的大堂内,灯火通明。一场虽不奢华却诚意十足的接风宴正在举行。赵高翔坐于主位,左侧是王秀楚、陈子龙、李猛、张鼐等嫡系文武,右侧则是以李过、高一功为首的忠贞营主要将领。令在座部分原明军将领稍感意外的是,一位气质刚毅、目光沉静的中年妇人也位列席间,正是李自成遗孀,忠贞营的精神领袖之一——高桂英。

酒过三巡,气氛在赵高翔有意的引导下,逐渐从最初的拘谨走向热络。他并未急于谈论军事部署,而是首先举起酒杯,面向陈子龙,语气诚挚无比:

“子龙先生,满饮此杯!若非先生不辞艰险,一度深入湖广,纵横捭阖,陈说大义,我赵高翔与忠贞营数万弟兄及家眷,今日如何能在此地把酒言欢?”他话语中充满感慨,“诸位或许不知,子龙先生第一次前去联络二位将军及高夫人时,我部尚在赣北山区辗转,兵不过万,地仅数城,可谓风雨飘摇。那时便欲与忠贞营联手,绝非觊觎诸位兵力,实是深知高夫人与二位将军乃国之干城,抗清之砥柱,真心欲引为奥援!”

他这番话,既高度赞扬了陈子龙的功劳,更点明了一个关键事实:他在弱势之时便主动寻求联合,其心可鉴。这让在座的忠贞营将领们神色都缓和了许多,看向陈子龙的目光也充满了感激。

有些话坦诚点说还是比较合适的!

李过放下酒杯,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率:“侯爷坦诚!子龙先生首次到来,所言侯爷之志,我等便将信将疑。及至先生二次前来,闻听侯爷已据闽北,连克坚城,仍遣心腹重臣亲迎,更在广信、南平妥善安排,方知侯爷诚意非虚。”他言语干脆,承认了心态的转变,也显出其重事实、看行动的性格。

高一功接口道,语气沉稳而理智:“侯爷在弱势时不弃同盟之念,在强盛时仍以礼相待,令我全军入城,粮草立至,眷属亦得安置,此等胸襟气度,高一功佩服。”他微微一顿,目光深邃,“如今清虏势大,席卷中原,唯有合力抗敌,方能存我汉家衣冠。分散则力弱,合则力强,此乃不易之理。侯爷深明此义,实乃我等之幸,亦是大明之幸。”

赵高翔见时机成熟,神色转为肃然,他再次举杯,这次目光郑重地投向一直静坐聆听的高桂英:“这一杯,敬高夫人!敬忠贞营全体将士及随营家眷!”他声音高昂,充满敬意,“夫人与将士们流离转徙,艰辛备尝,然矢志不降,忠贞不改,携老扶幼辗转千里来归,此等气节与信任,赵高翔感佩于心,亦觉责任重大!夫人与诸位,皆是我华夏不屈之脊梁!”

高桂英在席间一直观察着赵高翔,见他言辞恳切,举措有度,此刻又亲自致敬,便从容举杯,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坚韧力量:“赵侯爷过誉了。桂英一介女流,唯知家国仇、民族恨,不敢或忘。侯爷能摒弃前嫌,以诚相待,给我等及家小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共抗强虏,此乃大义。我忠贞营上下,铭感五内。”

她话语得体,既回应了敬意,也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更点出了家眷安置这份实实在在的恩情,让联合的基础更加牢固。

赵高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掷地有声地说道:“高夫人深明大义,令人敬服!过往云烟,譬如昨日死!今日之后,我等皆是明臣,共扶社稷!李将军、高将军,尔等此前亦曾受隆武陛下敕封,你我为同殿之臣,本就应同舟共济!如今湖南何腾蛟处,因不能容人,致使局势糜烂,长沙沦陷,前车之鉴,痛彻心扉!我赵高翔在此立誓,必以诚相待,与忠贞营弟兄及家眷祸福与共,绝不行猜忌排挤之事!若有违此誓,天人共戮!”

他这番话说得极其漂亮,既给了忠贞营一个合乎法统的地位(隆武旧臣),又用何腾蛟的失败案例强调了团结的必要性,最后以重誓收尾,彻底打消了对方的最后一丝疑虑。

李过猛地站起身,他性情刚烈,受此触动,抱拳朗声道:“侯爷推心置腹,话已至此,我李过若再有疑虑,非是丈夫!忠贞营上下,愿听侯爷调遣,刀山火海,绝无二话!”

高一功也缓缓起身,他虽然冷静,此刻眼中也闪烁着决然的光芒:“侯爷睿智,洞悉大势。一功不才,愿与李兄及忠贞营全体将士,附侯爷骥尾,共抗清虏,至死不渝!”

高桂英亦微微颔首,表示认可。她的态度,对于稳定忠贞营军心至关重要。

“好!好!好!”赵高翔连道三声好,亲自下席,执起李过与高一功的手,并向高桂英郑重颔首,“得高夫人、二位将军及忠贞营全体信任,我赵高翔必不负所托!自今日起,我等便是一家人!来,满饮此杯,为了光复河山!”

“为了光复河山!”堂上堂下,原靖朔军与忠贞营的将领们齐声高呼,声震屋瓦。

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象征着两支力量在经过谨慎的试探与坦诚的交流后,终于初步达成了牢固的同盟意向,决定在赵高翔的统领下,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肩作战。

高桂英的在场与表态,无疑为这个联盟增添了更多的份量与稳定性。南明的抗清大业,在闽北之地,迎来了一个实力与士气都大为提振的新阶段。

当赵高翔与李过、高一功等把酒言欢,誓言同舟共济之时,席间的靖朔军旧部们,表面上虽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与肃立,内心却是波澜起伏,各有思量。

陈子龙 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成就感。作为两次深入联系、促成此次联合的关键人物,他目睹自己辛苦奔波结出的硕果,只觉得一切冒险与辛劳都是值得的。

他素来胸怀大局,擅长外交斡旋,此刻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一步润滑双方关系,确保联盟稳固,至于内部具体的权力分配和过往恩怨,他反而不是最在意的。“联合抗清,大势所趋,侯爷此举,可谓抓住了关键。”他暗自思忖,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王秀楚。这位深受传统士大夫观念影响的谋士,看着昔日被斥为“流寇”、“闯贼”的李过、高一功如今成为座上宾,与侯爷平起平坐,心中总有一股说不出的别扭。

尽管理智上他清楚隆武皇帝曾对李过等人有过敕封,也明白联合是当前形势下的最优解,但情感上那道坎却难以轻易迈过。“唉,虽是权宜之计,亦是隆武陛下怀柔之策,然与此辈共席,终觉……罢了罢了,侯爷既然决心已定,且观后效吧。”他微微垂目,捻着胡须,将那一丝不适压在心底,告诫自己要以大局为重。

刘光标 则没那么多复杂想法。他是最早跟随赵高翔从扬州杀出来的老人,亲眼看着这支队伍从流亡溃兵发展到如今雄踞一方的规模。

在他心里,侯爷的决定从来都是对的。“人多了好,人多了力量大!打清虏就更带劲了!”他乐呵呵地想着,已经开始盘算这多出来的一万多人马,粮草辎重该如何调配,库存还能支撑多久,后续从哪里调拨更便捷。于他而言,只要赵高翔一声令下,他负责的那摊子事就必须办好,别的不用他操心。

而 马士英 和 朱大典 相视一眼,眼神中交换着一种更深沉的意味。马士英这位曾经的“阉党”干臣,历经宦海浮沉,对权力格局的变化极为敏感。

他注意到赵高翔麾下原本就成分复杂,有原明军系、有收编的义军、有地方豪强,如今又加入了实力不俗的大顺军余部。“这潭水是越来越深了……”他心中暗道,“不过,侯爷手段非凡,看似年轻,实则洞若观火,绝非何腾蛟之流可比。在此等雄主麾下,想要站稳脚跟,乃至更进一步,唯有更加兢兢业业,拿出实绩,切不可行差踏错。”

他瞬间坚定了埋头做事、谨慎自处的念头。朱大典亦有同感,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决心在军工后勤上做得更出色。

至于以 李猛 为代表的众多武将,想法则单纯得多。李猛看着李过那彪悍的模样,非但没有排斥,反而隐隐有些兴奋,觉得这是个能打的狠角色。

他早年也曾混迹义军,只是那时人微言轻,如今跟着赵高翔,早已认定这是能带他们打胜仗、建功立业的主公。“侯爷说咋干就咋干!管他以前是干嘛的,现在能一起砍鞑子就行!”他咧了咧嘴,摩挲着刀柄,眼中只有对接下来大战的期待和对赵高翔毫无保留的信赖。

这一刻,南平府衙的宴席之上,联盟的酒杯刚刚碰响,而水面之下,各种心思暗流涌动。赵高翔凭借其威望、手腕和坦诚,暂时统合了这支成分复杂的力量,但如何真正融为一炉,使之如臂指使,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