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荣通道内的穿梭,是一种超越寻常空间传送的奇异体验。并非简单的眩晕或撕裂感,而是仿佛在生与死、创造与终结的边界线上滑行。叶倾城感到自己的意识时而如同初生的嫩芽般充满活力,时而又如同亘古的顽石般沉寂万年。林枫紧握着她的手,那股同源而更加深邃的寂灭道韵如同锚点,稳定着她在这极端对立力量交织的洪流中不至于迷失。
仿佛过去了亿万年,又仿佛只是一瞬。
前方的混沌光芒骤然收敛。失重感消失,双脚重新踏上了坚实的“地面”。
触感冰凉,带着某种金属与晶体的混合质感。叶倾城踉跄一步,连忙扶住身边同样虚弱、几乎全靠意志支撑的林枫。教授则直接瘫倒在地,依旧昏迷不醒。
她迅速环顾四周。
这里并非任何已知的世界景象。他们似乎身处一个巨大无比的、漂浮在无尽虚空中的破碎星体残骸内部。头顶是扭曲的、由凝固的星辰物质构成的“穹顶”,裂痕中透出遥远星河的微光。脚下是光滑如镜的暗色平台,平台边缘之外,便是深邃的、点缀着冰冷星光的宇宙真空。空气中(如果还能称之为空气的话)没有任何气味,温度极低,却有一种奇异的能量场维持着基本的生命所需,隔绝了宇宙辐射。
整个空间空旷、死寂,唯有中央矗立着一座由不明黑色材质建造的、风格古朴简洁的方尖碑。碑身上流淌着微弱的、如同呼吸般明灭的银色符文,散发出一种稳定、隔绝、甚至略带悲伤的苍凉气息。
【洞察术】本能运转,反馈信息极其有限却令人心安:
【星骸之间(安全点)】
性质:独立于主流宇宙序列的间隙地带,由远古星骸与寂灭道痕固化而成。
特性:高维度隐蔽性,规则稳定,对外界探测具有极强屏蔽效果。
能量环境:惰性寂灭背景,兼容微弱生命活性。
备注:疑似人为打造的避难所或观测前哨。残留有强烈的‘林枫’道韵印记。
这里就是林枫预留的“安全坐标”?一个位于世界缝隙中的藏身之处?
“暂时……安全了。”林枫的声音极其虚弱,几乎只剩下气音。他挣脱叶倾城的手,勉强盘膝坐下,双手结印,周身灰金色的寂灭道韵缓缓流转,开始汲取这片空间特有的惰性能量修复己身。他的脸色依旧苍白如纸,气息微弱得仿佛随时会熄灭,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重新燃起了冷静与锐利的光。
叶倾城也立刻检查自身。连续的高强度战斗和穿越,让她身心俱疲,圣树之种近乎枯竭,寂灭道种也消耗巨大。她学着林枫的样子,尝试调息,发现这里的寂灭环境虽然冰冷,却异常“纯净”,对她的恢复大有裨益。她也将一股温和的生机渡入教授体内,稳定他的伤势。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不知过了多久,林枫的气息终于平稳了一些,虽然远未恢复,但至少脱离了随时崩溃的危险。他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叶倾城身上,复杂难明。
“你……成长了很多。”他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叶倾城迎上他的目光,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最终化作一句简单却沉重的话:“我找到了你留下的线索。”
林枫微微颔首,视线扫过她手指上那枚由守墓人赠予、现已黯淡的指环,以及她怀中隐隐散发波动的【真实之镜】碎片和【生命之种】。“看来,你经历了我预设的‘考验’……也触碰到了部分真相。”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凝重:“时间紧迫,‘观测之眼’虽暂时丢失我们的精确坐标,但其搜索网络会持续收缩。长话短说。”
林枫的叙述简洁而冰冷,却揭开了令人窒息的黑暗幕布:
1. 万象天穹的本质: 它并非自然产物,而是一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跨宇宙文明实验与收割系统。其创造者(或主导者)被称为“观测者”,是一群(或一个)凌驾于常规宇宙法则之上的高维存在。
2. 实验目的: “观测者”似乎在研究“文明”这种复杂信息集合体的诞生、演化、巅峰及最终归宿(熵增热寂\/自我毁灭\/外部干预) 的普适性规律。他们将无数宇宙作为“培养皿”,投放基础规则(第一因协议),观察其中文明的兴衰,并在其“成熟”(达到某种熵值或信息复杂度临界点)时进行“收割”,提取完整的文明数据档案,作为某种……“研究资料”或“能源”。
3. 观测之眼的角色: 它是“观测者”派驻在各个实验宇宙中的“管理员”和“收割执行者”,负责监控实验进程,清除“异常变量”(如试图突破极限或反抗命运的文明或个人),并在最后执行“格式化”(归零协议)。
4. 药骸废土的真相: 林枫所在的宇宙,是上一个即将被“收割”的实验场。他所在的“百草仙宗”文明,发展出了触及生命本源和部分高维规则的技术,被视为“高价值样本”,但也引来了更严格的监控和最终的收割。林枫在最终时刻,以身合道,试图对抗收割,虽最终失败导致宇宙寂灭,但他也窃取到了一部分“万象天穹”的底层权限和秘密,并侥幸保留了一丝意识残魂,逃入废墟,等待变数。
5. 叶倾城的玄黄界: 同样是“万象天穹”旗下的一个实验场,目前正处于“成熟期”末期,“观测之眼”已经加强监控,“归零协议”进入倒计时。叶倾城之前的种种遭遇,包括星璇的牺牲、混沌心核的异动,都是“观测之眼”在清理“冗余数据”和准备最终收割的前兆。
6. 林枫的计划: 他利用窃取的权限和药骸废土残留的资源,构建了“心象回廊”等隐藏路径和“星骸之间”这样的安全点,并散播出线索,希望能引导来自其他尚有希望的实验场(如玄黄界)的“强大变量”(即叶倾城),前来汇合。目的是联合所有可能的力量,寻找“万象天穹”系统的漏洞,在最终收割降临前,为各自的文明争取一线生机,甚至……颠覆这场永恒的轮回!
信息量巨大,冲击力更是无以复加。叶倾城虽然早有猜测,但听到林枫亲口证实这残酷的真相,依旧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整个宇宙,无数生灵的奋斗与挣扎,竟然只是高等存在实验室里的数据点?
“所以……我们的一切努力,在它们眼中,只是……实验报告上的几行字?”叶倾城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不。”林枫的目光锐利如刀,“正因为是‘实验’,就存在‘变量’,存在‘误差’,存在‘超出预期’的可能。我们,就是那个‘误差’!‘观测者’追求绝对的规律和效率,但它们无法完全计算‘意志’和‘偶然’的力量。我的寂灭,你的变量特质,以及我们此刻的联合,就是它们模型中最不可预测的部分!”
他指向叶倾城带来的两件物品:“‘真实之镜’能映照万物本源,或许能看穿‘万象天穹’的虚拟界面,找到其真实结构。‘生命之种’蕴含的‘枯荣’法则,与我的寂灭道互补,若能真正融合,或许能创造出一种‘观测者’无法理解、无法归类的新力量,成为撕破它们规则网络的利刃!”
就在这时,一旁的教授发出一声呻吟,悠悠转醒。他茫然地看着四周,最终目光落在林枫身上,充满了震惊与敬畏。
林枫看了教授一眼,对叶倾城说:“他的科技侧知识,在某些层面或许能弥补我们修行侧认知的盲区。我们需要一切可能的力量。”
教授挣扎着坐起,苦笑道:“我……我这点知识,在你们谈论的层面,恐怕连蝼蚁都不如……”
“蝼蚁亦能溃堤。”林枫淡淡道,“‘万象天穹’系统庞大,但其维持运转依赖精密的数据流和能量循环。任何微小的干扰,在关键节点放大,都可能引发连锁崩溃。我们需要找到那个节点。”
叶倾城压下心中的波澜,思路逐渐清晰:“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直接反攻‘万象天穹’的核心?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林枫摇头:“当然不是。我们需要积蓄力量,联络其他可能存在的‘反抗火种’,同时,必须尽快返回玄黄界!‘归零协议’的倒计时不等人!我们必须在那之前,找到办法中断或干扰玄黄界的收割进程!”
他看向叶倾城:“你是关键。你来自玄黄界,是那个世界的‘坐标’和‘变量’。只有你回去,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本土力量,并利用‘真实之镜’和‘生命之种’寻找生机。”
“如何回去?‘观测之眼’一定严密监控着所有通往玄黄界的通道。”
林枫目光投向那座中央的方尖碑:“利用‘星骸之间’的屏蔽特性,以及我们两人‘枯荣合一’的力量,可以短暂开辟一条极其隐蔽的、绕过常规监控的‘裂隙通道’。但通道不稳定,维持时间极短,且只能将你一人送回大致坐标附近。我和教授留在此地,一方面继续恢复,另一方面尝试利用这里的独特环境,进一步解析‘万象天穹’的漏洞,并设法与可能存在的其他‘星骸之间’或反抗者建立联系。”
叶倾城心中一紧。又要分离?而且是将林枫独自留在如此危险的地方?
林枫看穿了她的担忧,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却充满自信的弧度:“放心,我既然能在这里躲藏这么久,自然有保命之法。况且……”他目光深邃,“真正的战场,在玄黄界。你肩上的担子,更重。”
他伸出手,掌心浮现出一枚由寂灭道韵凝聚而成的、极其复杂的灰金色符印。“这是我的本源道印,蕴含我对寂灭的最终感悟,以及一丝联系印记。关键时刻,或可助你一臂之力,亦是我们远程沟通的桥梁。”
叶倾城郑重地接过符印,感受到其中浩瀚而冰冷的力量,以及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只有并肩作战的决意。
“我明白了。”叶倾城眼神坚定,“我会返回玄黄界,尽我所能,阻止收割,找到生机!”
林枫点头:“事不宜迟,我们尽快准备。你需要时间熟悉‘枯荣合一’的初步运用,并调整状态。教授,你也需要尽快掌握这里的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持。”
三人在死寂的星骸之间,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新的征程,不再是孤独的探索,而是携带着沉重真相与微弱希望,向命运发起的主动挑战。
星火虽微,终可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