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绣春雪刃 > 第47章 当票疑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处理掉那烫手的五十两银子后,我刻意保持了数日的低调,除了必要的点卯和巡逻,几乎足不出户,仿佛真的被那点“赏银”和“升迁”满足,安心做着我的试百户。然而,内心的警惕却提到了最高,我知道那双暗处的眼睛很可能还在盯着我。

果然,风波并未平息。

几日后,当我再次带队在南城巡查时,那个牙行经纪王五又如同幽灵般出现了。这一次,他脸上没了之前的谄媚,反而带着一丝焦急和惶恐,趁着与我擦肩而过的瞬间,极其快速地将一件东西塞进了我的袖袋,同时压低声音急促地说了一句:“大人,有人要小的把这个交给您!说您一看便知!小的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传个话!”

说完,他不等我反应,便像受了惊的兔子一样,迅速钻入人群消失不见。

我心中凛然,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完成巡查任务。回到北镇抚司分配的简陋值房后,我才屏退旁人,从袖中取出那件东西。

并非金银,而是一张半旧的、散发着淡淡霉味的当票。

票面上字迹模糊,但依稀能辨认出:当物为一支“点翠银簪”,当本五两银子,当期三个月,落款是“惠民当铺”,日期则是一个月前。

点翠银簪?惠民当铺?

我立刻意识到,这绝非王五或者其背后之人无意中得到的。这是一条精心设计的、指向性极强的线索!

他们不再试图用钱收买或警告,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似乎想引导我去查什么。

点翠银簪,通常是女子所用。惠民当铺,位于南城,是一家老字号,但也因其位置,常成为一些灰色财物变现的渠道。

他们想让我去查这支簪子?查当簪子的人?这支簪子又藏着什么秘密?与周府案有关?还是与那“柳姑娘”有关?

这是一个明显的陷阱。但我却不得不踩进去。

因为忽略它,可能意味着错过重要的信息,或者激怒那背后的势力,招致更直接的报复。而我,也需要弄清楚,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我没有动用北镇抚司的权限去查,那太容易暴露。我再次换上了便装,化身成一个普通的顾客,来到了惠民当铺。

当铺里光线昏暗,柜台高耸,朝奉先生戴着眼镜,一副精明冷漠的模样。

我递上当票,声音平静:“赎当。”

朝奉接过票,仔细看了看,又抬眼打量了我一下,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或许是我的错觉)。

“客官稍候。”他转身进入后堂。

等待的时间似乎格外漫长。我警惕地注意着四周的动静。

片刻后,朝奉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木盒出来,放在柜台上:“本金一两,利钱一钱,共一两一钱银子。”

我付了钱,接过木盒。入手很轻。

打开盒子,里面果然躺着一支点翠银簪。做工精巧,但并非绝世珍品,看起来像是中等人家女眷的旧物。

然而,当我拿起簪子仔细查看时,却发现簪身靠近尖端的地方,似乎有一道极其细微的、不自然的划痕,像是后来刻上去的。我将簪子对着窗外光线仔细辨认,那划痕似乎组成了一个极其模糊的图案——像是一扇微缩的、扭曲的窗户,或者……一道裂痕?

这是什么意思?标记?暗号?

除此之外,簪子再无异常。没有夹层,没有暗藏字条。

我收起簪子,状若无意地问朝奉:“请问,当初来当这支簪子的,是什么人?”

朝奉皮笑肉不笑地回道:“客官,咱们当铺有规矩,只认票不认人。何况都过去一个月了,每天人来人往,谁还记得清啊。”

我知道问不出什么,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走在街上,我把玩着那支冰冷的银簪,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

给我当票的人,想让我看到这支簪子?看到这个奇怪的刻痕?这个刻痕代表什么?是下一个目的地的提示?还是一个警告?

我尝试着回忆京城的地图、着名的建筑、甚至北镇抚司内部的一些秘密标识,都无法与这个“扭曲窗户”或“裂痕”的图案对应上。

这更像是一个谜语,一个只有特定人才能看懂的暗号。

而我,显然不是那个“特定人”。他们或许误以为我是,或许……是想通过我,将这个信息传递给真正能看懂的人?

是谁?沈佥事?还是其他人?

我将银簪小心收好。我知道,这件事远未结束。

这支意外的银簪,像一把钥匙,似乎想要打开一扇我更未知、更危险的大门。

当铺之行,没有找到答案,只带回了更多的疑问。

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提线木偶,被无形的手操控着,走向一个早已布置好的舞台。

而台下,等待着我的,不知是掌声,还是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