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京的深秋,香山的红叶正当时。但在cbd一栋高档写字楼的顶层会议室里,气氛却与窗外的闲适景致截然不同。

《时光密码》的后期制作正在紧要关头,张导却把所有人都拉到了这个陌生的会议室,开一场“头脑风暴会”。美其名曰换个环境找灵感,实则是因为原工作室楼下正在施工,电钻声能逼疯任何一个试图集中注意力的人。

“不行,这段剪辑还是太温了!”张导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撑在会议桌上,眼睛死死盯着投影幕布,“秦风得知苏眠要离开时的那种爆发力,我要的是那种撕心裂肺却又要保持体面的矛盾感!现在这个版本,太文明了!”

剪辑师小王委屈地撇撇嘴,小声嘀咕:“顾老师那段表演已经很到位了……”

“到位?我要的不是到位,是完美!”张导的声音又拔高了一个度,他那头标志性的乱发随着激动的动作微微颤抖,“你们知道这场戏有多重要吗?这是全片的情感转折点!观众能不能跟着哭,就看这一下了!”

坐在角落里的林浩慢悠悠地喝了口茶,眼皮都没抬一下:“老张,你吓着孩子们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奇迹般地让会议室里紧绷的气氛缓和了几分。

张导深吸一口气,重重坐回椅子上,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我这不是急吗?离送审就剩最后几天了!”

“急就能急出好片子?”林浩终于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小王,把第47分32秒到49分15秒那一段,再放一遍。大家安静看,仔细听。”

投影仪再次亮起。画面中,顾言琛饰演的秦风站在雨中,看着沈清玥饰演的苏眠坐上出租车决绝离去。他没有嘶吼,没有追赶,只是站在原地,雨水混合着泪水从他刚毅的脸庞滑落。那双总是深邃锐利的眼眸里,此刻盛满了破碎的痛苦和无力挽回的绝望。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画面结束,林浩才缓缓开口:“老张,你仔细看言琛右手的小拇指。”

所有人都是一愣。张导凑近屏幕,眯着眼看了半晌,突然猛地一拍大腿:“我明白了!”

他激动地转向众人:“看见没有?顾言琛的右手小拇指在微微颤抖!那不是剧本要求的,是他自己加的!这就是我要的那个‘体面下的撕心裂肺’!他整个人都僵住了,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这个小拇指,这个最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出卖了他内心海啸般的情绪!”

林浩点点头,露出一个“你总算明白了”的笑容:“所以,剪辑的重点不应该放在他脸上的特写,那太直白了。应该给这个手部一个短暂的、但必须清晰的镜头,让细心的观众自己去发现,去体会。这种克制的表达,比嚎啕大哭更有力量。”

张导茅塞顿开,兴奋地在会议室里踱步:“没错没错!老林,还是你眼睛毒!小王,听见没有?就这么改!把前面那个冗长的对视剪短,在这个手部细节这里,给我留足三秒钟!对,就三秒,多一秒则肥,少一秒则瘦!”

剪辑师小王立刻埋头操作起来,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会议在一种豁然开朗的氛围中继续。张导依旧会时不时地爆发,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甚至有些苛刻的要求,而林浩则像定海神针一样,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用最冷静的观察和最精准的建议,将偏离的航向拉回正轨。

会议中场休息时,几个年轻编剧围在一起小声议论。

“张导这脾气……也就林制片能治得了。”

“你懂什么,这叫互补。张导是艺术家的极致追求,林制片是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平衡。”

“听说他们合作十几年了,从来没红过脸?”

“红脸?那是你没见过他们年轻时。现在嘛……是默契到不需要吵架了。”

的确,此刻的张导正毫无形象地瘫在沙发上,啃着林浩助理买来的三明治,含糊不清地抱怨:“这地方的咖啡真难喝,比咱们工作室楼下那家差远了。”

林浩坐在他对面,慢条斯理地吃着另一份,闻言只是淡淡地说:“楼下那家昨天倒闭了。”

张导噎了一下,瞪大眼睛:“倒闭了?为什么?”

“因为老板要回老家结婚。”

“……”张导无语了片刻,愤愤地咬了一大口三明治,“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坚持都没有。”

林浩看着他,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这对黄金搭档的友谊,要追溯到近二十年前。那时张导还是个留着长发、满脑子先锋理念、在各大电影节蹭放映的“独立电影人”,而林浩也只是个刚入行不久、靠着精准眼光倒卖电视剧播出权的小制片。

他们的相识并不浪漫,甚至有些狼狈。在一个南方城市举办的影视交易会上,张导带着他砸锅卖铁拍出来的艺术片拷贝,四处兜售却无人问津。而林浩则因为看走眼,高价买下了一部注定赔钱的电视剧,正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

两人在交易会外面的马路牙子上相遇,一个醉醺醺地抱着拷贝盒,一个垂头丧气地抽着烟。

“你说,电影到底是什么?”张导醉眼朦胧地问。

“是生意。”林浩吐了个烟圈,回答得干脆利落。

“放屁!”张导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电影是艺术!是梦想!”

“没有钱的梦想,就是做梦。”林浩冷笑。

那晚,两个理念截然不同的人,就着廉价的啤酒和花生米,从电影吵到人生,又从人生吵回电影。最后,张导红着眼睛说:“你给我钱,我一定能拍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东西!”林浩盯着他看了半晌,把烟头摁灭:“好,我信你一次。但你得听我的,艺术可以搞,但不能亏本。”

他们的第一次合作,是一部小成本都市爱情片。张导天马行空的镜头语言和林浩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片子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小赚了一笔,更让当时还是新人的女主角拿到了第一个有分量的奖项提名。

从此,一个敢想敢拍,一个敢投敢闯,两人的名字开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经历过一夜爆红的风光,也品尝过血本无归的苦涩;有过因为创作理念不合在片场吵到几乎动手的时刻,也有过在项目失败后,默默给对方递上一支烟的默契。

张导的艺术家脾气,让他得罪过不少投资方和演员,是林浩一次次地从中斡旋,替他收拾烂摊子。而林浩偶尔过于商业化的考量,也会被张导毫不留情地怼回去,逼他拿出更有艺术追求的方案。

他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截然不同,却又不可或缺。

“说起来,”张导咽下最后一口三明治,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当初《星辰大海》找顾言琛和沈清玥,你小子是不是早就看出苗头了?”

林浩拿起纸巾擦了擦手,神色高深莫测:“你说呢?”

张导凑近他,压低声音:“别跟我打马虎眼。那次在横店,‘江南春’那顿饭,是不是你故意撺掇王导带着沈清玥他们剧组过来的?”

林浩笑了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我只是觉得,让两位主角提前见个面,培养一下默契,对拍摄有好处。”

“屁的培养默契!”张导嗤笑一声,“我当时就看顾言琛那小子不对劲,眼神老往人家沈清玥那儿瞟。还有你,没事老把他俩往一块儿凑。老实交代,是不是早就打算用这个当宣传噱头了?”

林浩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慢悠悠地说:“好的化学反应,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遇上了,自然要好好珍惜。至于能不能成……”他顿了顿,眼里闪过商人的精明与过来人的通透,“那得看他们自己的造化。我们嘛,最多就是……提供一点合适的土壤和温度。”

张导看着他这副运筹帷幄的样子,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但嘴角却带着笑:“老狐狸。”

他心里清楚,林浩或许有商业上的考量,但更多是出于对演员和作品的尊重与爱护。他记得《星辰大海》拍摄期间,有投资方想借恋情炒作,搞些低俗的营销方案,是林浩态度强硬地顶了回去,坚持要用作品本身说话。他也记得,在顾言琛和沈清玥恋情曝光,承受巨大压力时,是林浩第一时间调动资源,引导舆论,为他们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宁的空间。

“不过话说回来,”张导靠在沙发上,语气变得有些感慨,“能看到他们这样,真好。戏里戏外,都是真感情。咱们在这个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见过太多虚情假意了。能亲眼见证这么一段,值了。”

林浩放下茶杯,目光投向窗外。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是啊,”他轻声应和,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温情,“能见证美好,本身就是我们这份工作最好的回报之一。”

休息时间结束,会议继续。张导又恢复了那副“暴君”模样,对着音效师刚做出来的雨声音效大呼小叫:“这雨声不够痛!我要的是那种砸在心上,一下一下,又冷又疼的感觉!”

音效师一脸茫然:“导演,雨声……怎么痛?”

林浩在一旁,不紧不慢地插话:“把中高频稍微提升一点,混入少量冰雹撞击玻璃的音效,做远场处理,不要太明显。”

音效师恍然大悟,连忙操作起来。

张导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对林浩说:“晚上喝一杯?我知道附近新开了家日料,味道不错。”

“行,”林浩应得干脆,“你请客。”

“凭什么又是我?”

“因为刚才是我发现的顾言琛小拇指抖了。”

“……成交。”

夕阳西下,会议终于结束。众人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会议室时,看到张导和林浩并肩走在前面。一个还在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某个镜头该怎么改,一个则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或者简短地提出一两个建议。

他们的影子在走廊的灯光下被拉得很长,时而分开,时而交汇,就像他们这十几年的合作,个性迥异,道路不同,却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成就了彼此,也成就了无数荧幕上的经典。

这,就是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