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448年,北魏太武帝派大将万度归西征,目标直指西域要道。万度归率领五千精骑神速进兵,鄯善国本就兵微将寡,根本无力抵抗,国王真达只得开城迎降。

北魏并未屠戮当地族人,反而延续了鄯善的地域名称,在此设立鄯善郡,隶属沙州管辖,郡下设县,推行郡县制治理,税收、军政皆归北魏朝廷统辖,官吏由北魏委派,昔日的鄯善国彻底失去独立地位。

为安抚当地民心,北魏仍名义上保留了鄯善王的封号,指派韩拔出任,实则仅为象征性统治。

鄯善国的主体族人并未消亡,大多依旧聚居在故地,从独立王国的国民变成了北魏郡县的编户齐民,继续在此耕作、通商,与北魏迁徙而来的军民渐渐融合。

通商的火种虽未完全熄灭,但丝绸之路南道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加上长期与外界通婚,族人身上残存的古人族血脉愈发稀薄,那份远超凡人的生命力与独特资质,早已在一代代融合中淡化,只剩下容貌出众这一点印记,还能让人隐约想起这个族群曾经的特殊渊源。

先祖守护血脉的遗训,早已在郡县制的统辖与日常生计的奔波中彻底被遗忘。

北魏郡县制下的岁月流转,由纯正古人族的神力灵根与生命力所化的金龙龙脉,始终默默注视着后裔的变迁。

它一直以自身灵力滋养这片土地,让孔雀河水流丰沛、罗布泊烟波浩渺,草木繁茂、万物滋生,才造就了楼兰昔日的富饶与繁盛。

可当它感知到混血族人彻底遗忘守护血脉的遗训,在通婚与融合中让神脉稀释到近乎凡俗,那份跨越万古的期盼终究化为彻骨失望。

失望之下,金龙龙脉不再克制自身神力。它将残存的灵力抽离出一部分,硬生生撕裂空间壁垒,缔造出一个独立于现实的秘境,正是徐明所处的这片天地。

龙脉把古人族昔日的族群记忆、神脉残影凝练成秘境中的居民,成为先祖念想的具象化,因此秘境里始终维持着“死一人、生一人”的平衡,人数不增不减,永远定格在古人族最后时期繁盛的模样,成为龙脉最后的精神寄托。

而现实中的楼兰故地,随着金龙龙脉收回滋养之力,异动悄然发生。随着滋养土地的灵力消散,山脉隐动、河道改道,孔雀河的水流日渐枯竭,罗布泊也开始收缩。往日水草丰美的绿洲渐渐失去生机,风沙逐年侵蚀良田,植被枯萎,水源稀缺,原本富饶的鄯善郡慢慢沦为荒凉之地。

环境的恶化,让本就融入郡县治理的鄯善族人愈发艰难。农耕无收,商道因沙化彻底断绝,族人或死于饥馑,或被迫向南迁徙。北魏的郡县治理也因环境恶劣难以维系,渐渐放弃了对这片土地的直接管辖。

曾经繁盛的鄯善族群,在龙脉异动引发的环境浩劫中再度衰弱。

而楼兰故地也仅有零星绿洲残存。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向导艾尔迪克,在罗布泊西北岸偶然发现了一片古代遗址。1901年,斯文·赫定专程返回发掘,根据出土文书中的“楼兰”字样,将其定为楼兰古城,沉睡千年的古城就此被世人知晓。

真正的浩劫始于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向导带领下,找到了孔雀河旁的千棺之墓,即此后的小河墓地,这座藏有千具古棺的秘境彻底暴露。

消息传开后,欧洲各国探险队与投机者蜂拥而至,他们被“古尸能治病、长生”的荒谬传言蛊惑,对墓地展开了疯狂洗劫。

有些人无视考古伦理,野蛮撬开一具具古棺,将里面纯正古人族的遗骨视作神药,生吃或研磨成粉服食。据后世痕迹推算,原本与楼兰墓地镜像对应的1000具古棺,有600多具遭此厄运,古神族遗骸被肆意亵渎。

扎根于此的龙脉彻底震怒。千棺之墓的古棺承载着古人族最后的神脉余韵,与徐明所处的独立秘境存在隐秘联结。

龙脉将怒火尽数倾泻在现实世界,原本仅存的水源彻底枯竭,罗布泊完全干涸,狂风黄沙日夜肆虐,绿洲被沙丘彻底吞噬,地表龟裂寸草不生。

龙脉更以神力布下无形屏障,让这里成了绝境天险,沙尘暴频发、磁场紊乱、方向难辨,此后无数科考队与探险者慕名而来,要么无功而返,要么葬身沙海,再也无人能轻易触及千棺之墓的核心。

曾经的富饶之地,也彻底沦为无人敢踏足的生命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