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 第117章 各司其职内外协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河县衙的晨光里,十五县舆图依旧悬挂在议事厅正墙,只是原先交织缠绕的标注,已被清晰的分区线条取代。梨花木长桌上,五份烫金边框的《权责分工细则》整齐排列,分别对应着内宅民生、外交情报、特种部队与边防、医疗防疫、经贸工业五大板块,墨迹未干却已透着沉甸甸的分量。马小丑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五位神情笃定的女子,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经过前日一整天的细致商议,困扰临城多日的权责重叠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一套“内外分明、各司其职、协同顺畅”的运转体系正式确立。

“今日起,便按这份细则行事。”马小丑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内宅安稳是根基,外务拓展是枝叶,民生保障是血脉,只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临城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他抬手示意,身后的侍卫将五份细则分别递到五人手中,“这既是职责,也是信任,我相信你们定能不负所托。”

五位女子接过细则,指尖触及纸面的瞬间,眼中都燃起了清晰的光芒——那是职责明确后的笃定,是能放开手脚干事的畅快。她们起身齐声应道:“请司令放心,我等定各司其职,护临城安稳,促内外协和!”

话音落下,五人便各自带着细则与卷宗,步履坚定地奔赴岗位。议事厅内的茶香尚未散尽,临城新的运转节奏已悄然开启,如同春日里的齿轮,精准咬合,稳步前行。

林婉清:内宅民生总揽,筑牢安稳根基

林婉清回到财政署时,署内的官员早已等候多时。她身着湖蓝色暗纹长衫,将《权责分工细则》铺在办公案上,指尖落在“内宅与民生”板块,目光锐利而清晰:“从今日起,内宅财务与外务财政彻底分离,单独建账核算;民生事务统归我管,涵盖基建、户籍、救济、乡县治理四大块,各部门需配合的,按细则流程来,不得推诿。”

她首先着手梳理内宅事务。之前内宅开支与外务财政混在一起,账目混乱,她让人将内宅的饮食、衣物、房屋修缮、仆役薪资等开支逐一拆分,建立专门的内宅账本,规定“五百银元以下开支由我审批,五百银元以上需报司令核准”。针对仆役管理混乱的问题,她制定了《内宅仆役守则》,明确分工:洒扫、膳食、修缮各有专人负责,设总管一名,每日汇报工作,杜绝推诿偷懒。

“内宅是司令与核心团队的后盾,必须井井有条。”林婉清亲自巡查内宅,看着原本杂乱的库房被整理得井然有序,膳食房的采购清单清晰明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她特意交代膳食房:“司令与各位主事平日忙碌,饮食需兼顾营养与口味,按季节调整菜单,每日食材采购需记账备案,确保新鲜卫生。”

内宅事务理顺后,林婉清将重心转向民生。新收五县的基建是重中之重,清丰县那条争议已久的“工业与民生共用道”,她亲自带队前往考察,最终裁定“归民生基建范畴,从民生专项资金拨款,但工业署需承担三成费用,因其主要受益于煤矿运输”。这个裁定既符合细则,又兼顾了各方利益,工业署与行政署都无异议,道路很快破土动工。

户籍混乱是新收五县的另一大难题。东阿县百姓迁移户籍难的问题,林婉清专门制定了《户籍迁移流程》,明确“乡县提交申请,民生署审核,治安队协助核实,三日内办结”。她还派人到各乡县设立户籍办理点,张贴流程告示,配备专门的办事人员。不到十日,东阿县之前积压的百余件户籍迁移申请便全部办结,那位跑了五趟县衙的百姓,拿到新户籍时,激动地对着民生署的官员连连作揖:“林主事真是为民做主,现在办事太顺畅了!”

除了基建与户籍,民生救济也是林婉清的重点。她下令在十五县各设一处救济站,储备粮食、棉衣、药品,专门帮扶贫苦百姓、孤儿寡母与军属。针对新收五县部分百姓因战乱失去土地的问题,她协调行政署划出闲置荒地,发放种子与农具,组织百姓开垦,承诺“第一年免租,第二年减半,第三年按‘十税一’缴纳”。范县的老农王大爷,战乱中失去了两亩耕地,拿到救济站发放的种子与农具时,老泪纵横:“林主事,您真是救了我们全家,以后我们一定好好种地,报答马司令的恩情!”

林婉清的忙碌是无声的,却如同春雨般滋润着临城的根基。她的案头永远堆满了民生报表与基建图纸,深夜的财政署常常还亮着灯火,她却乐在其中——看着内宅井然有序,看着百姓安居乐业,看着新修的道路贯通乡县,她便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苏玉婷:外交情报掌舵,把控内外局势

苏玉婷的情报署与外交署相邻,她回到署内,第一件事便是将《权责分工细则》中“外交与情报筛选”的条款抄录下来,贴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她一袭素色旗袍,坐在案前,将皖系特使的情报与新收五县的民情反馈分门别类,脸上不见波澜,心中却已勾勒出清晰的工作脉络。

外交方面,皖系特使下周到访是首要任务。苏玉婷按照细则,制定了详细的接待流程:“行政署负责住宿与场地布置,军事署负责安保,商贸署负责行程中的经贸洽谈对接,我统筹全局,负责核心谈判与礼仪安排。”她亲自对接各部门,确认住宿的规格、安保的部署、洽谈的场地,甚至细化到特使的饮食偏好、随行人员的名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为了深化与皖系的合作,苏玉婷提前梳理了临城的优势资源与需求清单:“我们能提供的是丝绸、铁器、煤炭,需要的是先进的工业设备、军事装备与紧缺药材。”她还根据情报,分析了皖系的痛点——直系的压迫与工业原料的短缺,制定了“以资源换设备、以战略换支援”的谈判策略。“皖系需要我们在冀南牵制直系,我们需要皖系的技术与装备,这是互利共赢的合作,谈判时要守住核心利益,也要展现诚意。”苏玉婷对身边的外交参谋说道。

情报筛选是苏玉婷的另一项核心工作。之前情报繁杂,真假难辨,常常让决策层困扰。她按照细则,建立了“三级筛选机制”:第一级由情报员收集原始情报,第二级由专人核实真伪,第三级由她亲自筛选出关键情报,分类上报。针对内情报,她重点关注“民怨、官员贪腐、叛乱隐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处理;针对外情报,她聚焦“直系、奉系、周边军阀的动向”,尤其是直系的兵力部署与政策变动,每日整理成《情报简报》,上报马小丑。

不久后,一份“范县乡绅暗中联络直系”的情报被送到苏玉婷手中。她立即启动核实流程,确认情报属实后,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先分析了乡绅的动机——不满“十税一”税制与土地政策。她一方面将情报上报马小丑,另一方面协调林婉清的民生署,了解该乡绅的具体诉求,制定了“约谈劝导+政策解读”的方案。最终,在苏玉婷的斡旋下,乡绅放弃了联络直系的想法,还主动配合官府推行新政,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动乱。

“情报的价值不在于收集,而在于筛选与运用。”苏玉婷看着整理好的《情报简报》,对情报员说道,“我们要做的,是为司令提供精准、有效的情报,让决策有据可依,让临城始终占据主动。”她的工作如同幕后的掌舵人,看似不显眼,却把控着临城的内外局势,为临城的发展保驾护航。

沈若雁:特战边防双责,守护疆土安宁

沈若雁回到锐锋特种队营地时,队员们正在进行晨练。她一身玄色劲装,将《权责分工细则》掷在演武场的案上,声音洪亮如钟:“从今日起,锐锋特种队归我直接指挥,负责特种作战、外贸通道护卫、重要目标安保;十五县边防由我统筹,驻军与治安队各司其职,驻军负责边境防务与大规模匪患,治安队负责地方日常治安,不得越界!”

她首先整顿锐锋特种队。之前队员们既要参与边防巡逻,又要配合地方治安,还要护卫外贸物资,疲于奔命。沈若雁根据细则,将特种队分为三个小队:第一小队负责特种作战与敌后侦查,第二小队负责外贸通道与重要目标的常态化护卫,第三小队作为预备队,应对突发情况。她还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日晨练、每周演练、每月考核”,确保队员们始终保持巅峰战力。

“外贸通道的护卫,之前混乱的情况绝不能再发生!”沈若雁专门与夏晚晴的商贸署对接,制定了《外贸物资护卫流程》:“商贸署提前三日提交护卫申请,明确物资种类、运输路线、时间,我根据情况调配第二小队,与地方治安队做好衔接,治安队负责沿途的人流管控,我们负责物资的直接护卫,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阳谷漕运码头是外贸物资周转的核心,沈若雁亲自带队驻守,划定了护卫区域与治安队的管控范围,安装了信号联络装置,确保遇到问题能及时沟通。一周后,一批运往上海的丝绸在此装船,特种队与治安队配合默契,装卸过程顺畅高效,比之前节省了近两个时辰。夏晚晴特意派人送来感谢信:“沈姐姐,护卫流程顺畅多了,这批丝绸能按时装船,多亏了你们!”

边防方面,沈若雁重新部署了十五县的驻军:清丰、南乐作为北境门户,各增派五百兵力,加固防御工事,增设了望塔;莘县、范县毗邻鲁西,重点防范小股匪患与联军残余;东阿、阳谷控制运河与黄河通道,加强水上巡逻。她还建立了“边防联动机制”,各县驻军每日汇报防务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相邻县驻军可快速支援。

不久后,清丰县边境出现一股三百余人的联军残余,试图劫掠边境村落。驻军发现后,立即按联动机制上报,沈若雁下令清丰驻军正面阻击,南乐驻军侧面迂回,锐锋特种队第一小队突袭敌后。三方配合默契,不到半日便将这股残余全部歼灭,未让边境百姓遭受任何损失。“这就是分工明确、联动顺畅的效果!”沈若雁站在清丰边境的防御工事上,看着远处的疆土,眼神坚定,“有我们在,定能守住临城的每一寸土地!”

白若曦:医疗防疫统筹,守护军民健康

白若曦的医疗署内,医护人员们早已集结完毕。她身着浅粉色衣裙,将《权责分工细则》放在医疗卷宗旁,温柔却坚定地说道:“从今日起,十五县的医疗与防疫工作统归我管,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确保军民有病可医、有疫可防。”

她首先推进医疗站建设。针对之前医疗站建设“选址、土地、资金”衔接不畅的问题,白若曦按照细则,直接与林婉清的民生署对接土地与资金,与夏晚晴的商贸署对接设备与药材采购,省去了中间的繁琐流程。她亲自到新收五县考察医疗站选址,要求“必须靠近村落集中区域,交通便利,地势干燥”。不到一个月,莘县、范县、清丰、南乐、东阿五县的医疗站便陆续破土动工,预计两个月后就能投入使用。

医疗站建设的同时,白若曦开始培训基层医护人员。她从民生医院挑选了二十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培训队,前往各乡县,培训赤脚医生与接生婆。“我们不仅要让百姓能看病,还要让他们能看好病、少生病。”白若曦亲自授课,讲解常见疾病的诊治、伤口的处理、产妇的护理,还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医疗常识手册》,发放给每一位培训人员与百姓。

莘县之前爆发的轻微流感,让白若曦意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她制定了《十五县防疫细则》,要求各医疗站定期开展卫生宣传,组织百姓清理村落垃圾、疏通沟渠;在漕运码头、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防疫检查点,测量体温、发放防疫草药;建立疫情上报机制,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治疗,防止扩散。

她还重点保障紧缺药材的供应。按照细则,她直接将药材采购清单提交给夏晚晴的商贸署,商贸署开通“医疗物资采购绿色通道”,优先采购奎宁、磺胺、阿司匹林等紧缺药材。白若曦在民生医院设立了专门的药材储备库,分类存放药材,定期盘点,确保各医疗站与医疗点的药材供应充足。

不久后,台前县因连日降雨,出现了几例痢疾病例。当地医疗站按照防疫细则,立即隔离患者,上报医疗署,同时对患者居住的村落进行消毒。白若曦接到上报后,立即派医疗队前往支援,调配痢疾特效药,组织村民清理污水、饮用煮沸的水。在她的统筹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没有扩散到其他村落。“防疫工作,贵在及时、精准。”白若曦看着康复的百姓,温柔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要我们做好预防与应对,就能守护好军民的健康。”

夏晚晴:经贸工业统筹,驱动经济腾飞

夏晚晴回到惠民纺织厂时,新到的三十套纺织机正在调试。她身着米白色工装,挽着袖口,将《权责分工细则》交给身边的工业参谋,语气干练:“从今日起,经贸与工业统归我管,纺织厂、煤矿、兵工厂的生产扩张,内外商贸的拓展,都按细则推进,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

工业方面,夏晚晴首先解决了之前的流程瓶颈。针对染料采购“审批流程绕”的问题,她按照细则,直接与林婉清的财政署对接资金审批,与白若曦的医疗署提前确认染料安全性,省去了中间的冗余环节。“染料采购是生产的关键,不能再耽误时间。”她与上海洋行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约定“每月固定供货,质量不合格无条件退换”,确保纺织厂的生产不受影响。

她还推动了工厂的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惠民纺织厂新设备调试完毕后,她组织工人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技巧,月产能很快从两万匹提升至两万五千匹;莘县煤矿新增了两座矿井与开采设备,月产煤炭从十五万斤提升至二十万斤,不仅能满足内部需求,还能外销十万斤;兵工厂新增了五座锻造炉与两台机床,月产步枪从一千五百支提升至两千支,机枪从八十挺提升至一百挺,弹药产能也同步提升。

“工业是临城经济的支柱,必须不断升级才能保持竞争力。”夏晚晴在兵工厂考察时,看着新机床精准加工零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还计划引进炼钢技术,建立自己的炼钢厂,彻底摆脱对外部钢材的依赖。

经贸方面,夏晚晴重点拓展外贸通道与规范内贸市场。她协调沈若雁的军事署,确保外贸通道的常态化护卫;与上海、广州的洋行深化合作,将临城的丝绸、细布、铁器销往欧洲、南洋的更多地区,外贸订单量较之前增长了三成。针对内贸市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问题,她协调林婉清的民生署,制定了《市场管理细则》,设立物价监测点,打击违规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稳定。

新收五县的商户经营权问题,夏晚晴也妥善解决。她简化了外贸经营权的申请流程:“商户提交申请,商会审核资质,商贸署备案,三日内办结”。范县的商户李老板,之前跑了多趟都没办下来的外贸经营权,按照新流程,不到两日便拿到了备案凭证,他激动地对夏晚晴说:“夏主事,现在办业务太方便了,我终于能把自家的布匹卖到海外去了!”

夏晚晴的忙碌是充满活力的,她穿梭于工厂、码头、集市之间,用她的商业智慧与干练,驱动着临城的经济不断腾飞。每月的外贸利润与工业利税持续增长,为临城的财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民生改善、军事强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内外协和:齿轮咬合,共筑繁荣

分工明确后的临城,如同精准咬合的齿轮,每一个环节都运转顺畅,内外协和的成效日益显现。

清丰县的道路建成后,煤矿的煤炭运输效率提升了五成,周边百姓出行也更加便利,工业署与民生署都满意;皖系特使到访时,苏玉婷统筹全局,行政署、军事署、商贸署各司其职,接待过程井然有序,谈判也取得了圆满成功——皖系同意向临城提供十套炼钢设备与五千支步枪,临城则承诺每月向皖系供应二十万斤煤炭与五千匹丝绸;阳谷漕运码头的外贸物资运输,沈若雁的特种队与夏晚晴的商贸署配合默契,再无之前的混乱,物资周转效率提升了三成;台前县的痢疾疫情,白若曦的医疗署与林婉清的民生署联动,快速控制了疫情,百姓们纷纷称赞;新收五县的商户拿到外贸经营权后,内贸市场更加活跃,外贸订单也持续增长,经贸与民生形成了良性循环。

马小丑在视察十五县时,看到的是一派繁荣有序的景象:工厂里机器轰鸣,码头上商船林立,乡县间道路畅通,医疗站里医护忙碌,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安稳的笑容。他站在阳谷漕运码头的高台上,看着满载丝绸与铁器的商船扬帆起航,心中感慨万千:“各司其职、内外协和,这才是临城该有的样子。”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十五县的土地上,金色的光芒映照着繁荣的城镇、富饶的田野、忙碌的工厂。林婉清的民生报表上,民生支出合理、百姓满意度持续提升;苏玉婷的情报简报上,内外局势稳定、合作持续深化;沈若雁的边防报告上,疆土安宁、无任何异动;白若曦的医疗记录上,医疗网络不断完善、军民健康有保障;夏晚晴的经贸报表上,产能利润双增长、市场持续拓展。

五位女子的工作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如同五根手指,握在一起便是坚实的拳头。她们各司其职,却又相互配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筑起了临城的繁荣与安宁。而临城,也在这份“各司其职、内外协和”的运转中,愈发强大,成为乱世之中冀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