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咯吱咯吱,伴随着沉闷的声响,平舆城门缓缓地开启。那厚重的木门像是被岁月侵蚀的老人,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

门外,早已等候多时的众人如饿虎扑食一般,迫不及待地向城内冲去。一时间,人喊马嘶,尘土飞扬。

有一人却如鹤立鸡群般引人注目。他胯下一匹赤兔宝马,风驰电掣般疾驰而过,手中的方天画戟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令人不寒而栗。此人正是吕布,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入了城中。

此刻的吕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立战功,换取丰厚的奖赏。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城内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敌人的地方。

当他领军来到平舆,看到波彦帐下那些猛将帅才、智谋过人的谋臣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敬畏之情。

这些人都是人中龙凤,实力超群,吕布深知自己若想在他们面前崭露头角,就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于是,吕布毅然决然地打消了心中的一切杂念,发誓从今往后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为大将军冲锋陷阵,用自己的实力与勇气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与此同时,张辽也骑着马,在人群之外,静静地看着吕布冲入城中。

他嘴角微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自言自语道:“原先那个勇猛无敌的奉先又回来了,真是令人期待啊!等回到并州,与胡人大战,吾倒要看看奉先的风采究竟如何。”

说罢,张辽也催动胯下战马,如离弦之箭一般,向着平舆城中疾驰而去。

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投降。然而,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人,大军毫不留情地予以斩杀,一时间,喊杀声、求饶声响彻云霄。

渐渐地,大军如铁桶一般将袁术的皇宫包围起来。皇宫内,纪灵与赵云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最终,纪灵不敌赵云,惨死在其枪下。

袁术在皇宫内听到外面的喧闹声,心中一阵慌乱。他颤抖着倒了一杯蜜水,一饮而尽,试图平复内心的恐惧。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桌子一旁的传国玉玺上时,脸上露出了一丝凄惨的笑容。

“吾袁术这辈子也算值了,”他喃喃自语道,“出生就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死之前也过了皇帝的瘾。哈哈哈……”笑声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显得格外悲凉。

“本初啊,”袁术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同族兄弟袁绍,“要是吾兄弟俩不相争,这天下早就是袁氏的了,哪有那黄巾小儿的出头之日。悔不该当初啊!”

说罢,袁术缓缓地站起身来,手持佩剑,毫不犹豫地自刎而亡。随着他的倒下,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也滚落一旁,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当波彦走进这间房时,看见躺在一旁的袁术尸体,及地下的传国玉玺,平静的说道,“将袁术葬进袁家祖地。”说完走了出去,看着外面的天空,看着进进出出麾下兵马。

对一旁郭嘉、鲁肃等人说道:“袁术已灭,中原已得,需得尽快稳定新得二州之地,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统帅府要派兵驻守各地,镇压心怀不正者,剿灭匪寇,稳定人心。”

“政务府得尽快安排官吏奔赴各地为百姓分田分地,快速恢复生产。”

“特别是兖州,干旱两年,百姓不知饿死多少,早点把粮食送到他们手上,也能救活很多人。”

“按功劳簿把奖赏给有功之士发放下去,再调部分兵马北上,取东郡南岸之地,北岸几县不用管。还是留给袁绍。”

“调二万水军,巡视黄河,监视河北袁绍。”

又转头对鲁肃说道:“兖豫二州已得,吾欲让子敬为一任豫州刺史,好好治理豫州一番,不知子敬意下如何?”

鲁肃上前一礼:“多谢明公信任,肃定当为明公治理好豫州。”

“豫州刺史有了,那兖州刺史可有谁担任。”

郭嘉出列说道:“禀明公,豫章太守波德可为兖州刺史。”

波彦听郭嘉举荐自己二叔,“奉孝,可有原由?”

郭嘉一礼:“回禀明公,波德于颍川与明公父子共同举事,多年来劳苦功高,担任豫章太守以来,每年上计都为上上等,郡内人口每年增加,耕地也是如此。民间评风好。由此可见波德乃是一善政者。为兖州刺史刚好。”

“再者波德乃明公长者,任之为兖州刺史,可显明公仁孝之义。他为兖州刺史岂不是两全其美之法!”

波彦听完郭嘉的两个理由,笑了起来。“好,就依奉孝之言,迁二叔为兖州刺史。”

又接着说道:“子敬为豫州刺史后,兵司司长有了空缺,何人补之?”

一位吏司侍郎站出来说道:“明公,可由南阳太守徐庶任之,徐庶能文能武,多年来为明公治理地方,又随大军征战,担任军师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大功,为兵司司长再好不过了。”

波彦点点头:“嗯,徐庶这些年来也是够累了,到处跑。也该补偿一下他,就调他为兵司司长。”

“还有尽快召回子刚,弘农之事也应该差不多处理完了,让他回来主持吏司,麟选新得之地各郡太守,还有补齐空缺之位。这些大事可耽误不得。”

这位吏司侍郎立马回到:“是,尊明公令。”

这时鲁肃又出列说道:“明公,今袁术灭了,中原已得,明公手中握有六州,加之司隶弘农、益州牂牁、青州北海东莱二郡,天下大半之地被明公所掌,治下之民已超二千万之巨,明公该准备称王之事了。”

说完跪下请波彦称王,众人也一一跟随鲁肃劝进波彦。

波彦看着跪了一地的人文臣武将,“诸位请起,称王之事可行,只是王都定于何处,又该以哪个王号称之?需得返回丹阳商议。”

“眼前重要之事还是先稳定二州再说,吾在平舆坐镇,等各郡县平静下来。”

“喏。”众人见波彦答应称王,也起身忙自己的事去了。

这时,一封急报往平舆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