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色渐沉,邺城魏王府内灯火通明。袁绍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堂下众谋臣,眉宇间既有平定辽东的释然,又带着挥之不去的隐忧。

殿外微风掠过庭树,飒飒作响,与殿内凝重的气氛相映,仿佛预示着这个多事之秋尚未终结。

“诸公,”袁绍缓缓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辽东已退,辽西收回,公孙度在襄平添伤。甘宁、程普二人也被围困,不能再外扩。又与曹操结盟共抗波彦,今岁计将安出?”

他顿了顿,指尖轻叩案几,目光转向许攸:“子远,海船造得如何?孤还要水军驾船学波彦做法,从海路南下,袭扰徐州、杨州等地,报渔阳、右北平二地之仇。这甘程二人如烂疮一般,赖在幽州,令孤吃饭难以下咽。”

袁绍的声音渐沉,带着几分压抑的怒意:“可惜幽州大军受损,需得时间休整,不然早下令攻城,把二人赶下海去。”

许攸应声出列,袍袖轻拂,躬身禀报:“大王,船坊已仿制出五艘海船,如今正在渤海郡沿海试航。水军将士也已开始海上操练,乘风破浪,熟悉海况。依臣估算,不出多久,便可整军南下,实行袭扰之策,必能破坏波彦盐场,使其后方不稳。”

袁绍闻言,紧锁的眉头稍展,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好,可算听到一件喜事了。”

此时沮授缓步出列,朗声道:“恭喜大王。待冀州水师练成,便可从海上牵制波彦,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然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袁绍抬手示意。

“大王在河北与公孙瓒大战多年,虽已灭此獠,但钱粮耗费无数,将士伤亡不小。去岁与辽东一战,高览所部又折损甚重。冀州虽为天下粮仓,也经不起连年征伐啊。”沮授声音沉痛,目光恳切。

他环视殿内同僚,继续道:“臣请大王暂息兵戈,休养生息,整顿政务。以大河天险为屏障,防御波彦北上。趁此良机修缮兵甲,囤积钱粮。更要广纳良马,训练铁骑,以应对波彦麾下已得的西凉骑兵。”

沮授越说越是激昂,手指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待时机成熟,便可与曹操联军渡河,夺取中原,切断波彦与关中、凉州的联系。届时大王可据河北、中原沃土,曹操则取雍凉之地。逼波彦退守荆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此,大王坐拥天下最富庶之地,兵精粮足,大业可成矣!”

袁绍听罢,抚掌大笑:“沮公真乃大才!若依此策,休养生息数载也无妨。只要能削弱波彦,便是上策。孤当即遣使出长城,向草原各部采购良马,加紧训练骑兵。”

沮授见袁绍采纳己见,喜形于色:“大王英明!如此不出三年,河北府库必将充盈,仓廪积粮可支数年,精兵良甲百万之众也是指日可待。”

殿内气氛一时活跃起来,众臣交头接耳,纷纷颔首称是。

就在此时,审配也迈步出列,说道:“禀大王,休养生息固然重要,但有些隐患若不及时清除,恐酿成大祸。”

袁绍微微前倾身子:“愿闻其详。”

审配环视四周,声音低沉却清晰:“甘宁、程普虽被困于海边,但此二人皆乃当世虎将,用兵狡黠。如今他们背靠大海,仍有辗转余地。若不尽早铲除,待其恢复元气,必成心腹大患。”

他顿了顿,继续道:“况且波彦在江南根基日深,若容其稳固统治,将来更难图之。臣以为,当以水师不断袭扰其沿海,同时加强对甘宁、程普所部的围困,断其粮道,扰其军心,待其疲弱之时,一举歼灭。”

“黑山张燕等人也时常出山劫掠,破坏生产,当剿灭或招抚”

许攸闻言,也补充道:“审公所言极是。吾军新造海船,正可借此历练水师。小规模袭扰不会影响休养生息之大计,反而能让将士保持战备,熟悉敌情。张燕也当平定。”

袁绍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案几:“二公所言皆有道理。既然如此,便依此策:大军主力休整,同时以水师不断袭扰波彦沿海;对甘宁、程普所部采取围而不攻之策,断其外援,待其自乱。”

他忽然想起什么,转向沮授:“沮公,与草原各部买马之事,就交由尔全权负责。务必精选良驹,充实大军骑兵。”

又对许攸道:“子远,水师训练与沿海袭扰,汝要多费心。记住,以小股部队骚扰为主,不必求大战果,但要让波彦不得安宁。”

最后对审配说:“审公,围困甘程二人之事,由你统筹。切记,稳扎稳打,不给他们可乘之机。”

“剿灭或招抚张燕由郭公负责。”

郭图四人齐声领命:“臣遵旨!”

袁绍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再次扫过众臣:“诸公还有什么建议?”

一直沉默的逢纪此时出列:“大王,臣以为除了军事准备,还当加强内政。可减轻赋税,鼓励农桑,招揽流民开垦荒地。同时广开学堂,培养人才。如此方能根基稳固,府库充盈。”

袁绍欣然应允:“逢公思虑周全,就依此办理。”

田丰也上前建言:“大王,与曹操结盟之事也当时常维系。可互派使者,加强联络,共商抗波大计。必要时还可通商往来,各取所需。”

“善!”袁绍击节称赞,“就请田公负责与曹操联络之事。”

议事持续到深夜,烛火摇曳中,袁绍与谋臣们详细商讨着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从赋税调整到兵员招募,从边境防务到内政整顿,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

当最后一项议题商议完毕,已是月过中天。袁绍站起身,走到殿门前,望着满天星斗,长舒一口气:“有诸公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众臣齐声应和:“愿为大王效死!”

袁绍转身,脸上露出久违的自信笑容:“既然如此,吾等好生休养数年。待兵精粮足之日,便是与波彦决一死战之时!”

殿内烛火通明,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

袁绍麾下一时面对波彦大军压力空前团结。都害怕波彦北上,他们失去权力富贵。

波彦、曹操、袁绍的势力都在悄然变强,三方势力的角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