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团聚兴奋之情,被时间慢慢冲淡。

北迁的各部各司入驻阳翟腾出来的大宅,各大臣也住进前颍川太守韩胤安排好的宅子。随着北迁的百姓也在阳翟租上房子住上,就等新城建好,好买上新宅。

宛陵北上这么多人,一时阳翟人声鼎沸,各个商家小贩赚得盆满钵满。每日收工提着不少钱回家,惹得家人笑容满面。

阳翟城西新开的酒肆里,刚从衙门下值的几个年轻官吏正围坐饮酒。其中一人感叹道:这阳翟城月余前还冷冷清清,如今街上摩肩接踵,连买个炊饼都要排队。

另一人接话:可不是么,昨日吾去城南布庄扯布,店家说这个月的进项比往常半年还多。明王这一迁都,倒是让这颍川旧郡重现繁华了。

看着一切平稳后。波彦召集众大臣议事,欲了解如今明国上下大体情况。

看着下方的各府各部各司官员,以及一些新人与年轻面孔。波彦豪气冲天,天下英杰,尽归吾彀。

又想到还有各地无数有才能的地方官员。波彦才觉得这十余年从军中教人读书习字没有错,成立烈属营无比正确,再加上后来各地官学兴盛,前几年宛陵四所学院建立,涌现源源不断的人才,帮他治理地盘,群臣老中青惧有,未来几十年都不愁治政之人。

今后与曹操、袁绍大战,如不能快速取胜,凭借这些人才,加之以淮河之下为大后方,都能拖死二人。

拜见大王,大王万年。

哈哈哈,免礼,诸位一年多没见,风采依旧,感觉精神更甚。

兵部尚书徐庶出列说道:都是托大王洪福,大王去年出征,马到成功,一举取下司凉二州,扩地数千里,纳民数百万。各位有荣与焉,才有如此面貌。在此祝大王早日一统天下,让天下臣民都沐浴在大王德政中。

众臣跟随徐庶恭贺波彦,又望波彦早日一统天下,改朝换代。

波彦听着彼此起伏的声音,摆手道:好了,好话都爱听,要早日一统天下,离不开诸臣,尔等认真做事,做好职责之事,不贪赃枉法,天下迟早是明国的。

想必诸位也知晓了荀氏之事,利用孤的宽容,做叛国之事,倒卖南阳、颍川的粮食、铁锭给明国之敌曹操。

可恶的是还勾结以往的门生故吏,以官府名义向百姓收取钱粮,坏官府名声,肥自己腰包。孤从来没有计较荀氏在曹操帐下出仕,一直还礼遇有加,多次让严公相邀荀氏去宛陵出仕,或进官学任傅士,一直屡遭拒绝。

原先认为荀氏是汉室忠臣,瞧不起吾等这些乱臣贼子。

可孤最后才发现,是吾等把荀氏在颖阴的田地分给百姓,他们不能做高高在上的世家了,身边没有奴仆、佃户伺候,恨上吾等,才做出这大奸大恶之事。损公肥私,他们荀氏卖粮卖铁给曹操,在河东买了不少田地,用私兵逼迫不少百姓成为他们荀氏佃户,为他们种地。

加上他们荀氏竟敢将手插进军中,设计逼迫渡口守将为他们行方便之举,放运粮运铁船只过河,罪不可饶恕,孤在才下夷三族之令,望各位谨记,明国法度,不容侵犯。

孤已令唐瑁担任监察府御史,持孤之剑巡视天下,杜绝南阳郦县之事再发生,逼迫百姓多交钱粮,逼做出弃婴之事。

殿中几位年轻官员闻言,不禁交换了眼神。他们都是近两年从官学选拔入仕的寒门子弟,对荀氏这等世家大族本就无甚好感。其中一人低声道:大王此举大快人心,这些世家仗着祖上荫庇,视百姓如草芥,早该整治了。

大王英明。吾等谨遵大王之令,吸取荀氏教训,遵守明国律法。

波彦说这些主要还是告诫众人,让其收心。

之后对众人说道:荀氏之事已过,相当清除一颗毒瘤。吾等还得为明国将来打算。今日百忙之中召集众臣议事,孤欲了解明国如今是怎样的实力。各位在各部各司任职,应比孤清楚明国各处的状况。谁先给孤说说。

这时民部尚书陶让出列说道:回禀大王。老臣卖老一番,先说说民部之事。

好,那就由外舅开场。

回禀大王,如今大王治下交州七郡,荆南、荆北二州七郡,扬、福二州十郡,豫兖二州十三郡,青徐二州七郡,司凉二州十四郡,加之益州牂牁、汉中二郡。共计六十郡。

各地依人分地造册,奴仆、佃户、隐户加之野外野人归治,蛮、越、羌大量人口编户齐民,依各郡太守向民部新交的民册、田册。

民部统筹得,大王治下三千八百三十余万人,田亩共计三亿一千二百万余亩,人均八亩。

众人听到明国已有六十郡,治下之民快四千万之巨,倒吸一口凉气,一霎间,大殿凉快许多。

不知不觉明国已强大如此了!如丧心病狂,十丁抽一,可得一、两百万大军,发兵北上,曹操、袁绍拿什么抵挡。

从洛阳返回的工部尚书刘晔忍不住低声道:去岁清查人口时还只有三千多万出头,这才一年光景,竟增加了几百余万。

身旁的户部侍郎轻声解释:司凉二州新附,各地按人分地清查出了不少隐户、野人,再加归化之人,这才有如此增长。

接着陶让又了说了各地府库存量与各处收支,众人也明白了明王为何休养生息。

大军年年征战,耗费巨量,国库中钱财还剩很多,但粮草存量没多少了,加之司凉新得,兖州大旱还没恢复过来,需运粮补贴。各地时不时还发生灾害,需粮救灾。所以得停战屯田,连统帅府大军也不例外,也得下地干活,积攒粮食。

波彦听完民部自己丈人的奏报。对众人说道:明国地盘大了,人口不断增加,实力增强不假,可是开支也是不断剧增,今是动一发而牵全身。如国库无存粮,连救灾都办不了,要是那时在花钱购粮,灾民都成白骨了。国库无粮,要是大战一起,将士如何迎敌,如何征召民夫。

孤这次休养生息,主要还是因粮草不足。接下来望诸位齐心协力做好屯田之事。工匠营与工部抓紧打造军械兵甲。北伐之时孤不希望何人拖后腿!

这时,农部尚书田畴出列奏道:大王,臣在豫州推广的新式犁具,可使耕效提升三成。若能在全国推广,可大大减少百姓劳力,还能增产。

波彦闻言大喜:准奏!田卿立即拟定推广之法,所需钱财直接向户部申领。

尊大王令。众人也知粮草之重,可谓是国家生死钥匙,有了国家继存,没有烽火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