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的朝议,让波彦心中踏实了许多。
听着各部各司的述职,大部成果斐然,内政可谓是稳固如山。尤其是应对东海的地龙翻身与江淮数郡的蝗灾,官府的救灾堪称典范。
波彦端坐于王座之上,思绪不由得飘回了数月前。东海郡地动,若非太史蜀提前预警,各地官署反应迅速,奔赴各地劝导百姓在外搭棚避祸,并第一时间调集钱粮救援,伤亡绝不可能如此之轻。
灾后,官府非但没有弃之不顾,反而拨出专款钱粮,以工代赈,征集百姓修缮房屋、道路及沟渠。
此举不仅让灾民有了生计,更重建了家园,也重建了民心。如今东海郡百姓提及明国,无不感激涕零,秋收后征兵,青年才俊踊跃参军,视入选为莫大荣耀,只因军中待遇优厚,更能为家中减免赋税。落选者,反倒垂头丧气,如丧考妣。
江淮几郡亦是如此。蝗灾如乌云压境,当地官员想尽办法,甚至持节前往江淮督救灾之事的步骘,果断调动驻军,与百姓一同挖沟掘壕,以火为墙,或抛撒石灰,最后喷洒药剂,硬生生阻隔了蝗虫的蔓延,保住了大半耕地,使得秋收未至绝境。
加之官仓充盈,百姓家中亦有存粮,这场天灾并未引发人祸。
百姓们亲眼目睹官府与官兵为保他们安宁生活而奋力救灾,心中自有一杆秤。如今走在江淮市井,能清晰感受到那份归属感,人们交谈间,已自然而然地以明人自居。
这些消息通过不同方式汇聚到波彦案头,让他深感欣慰。他深知,麾下的文武大臣,无不期盼着早日一统天下,追随他开创不世功业,名留青史。这是君臣共同的抱负。
看着府库中堆积如山的钱粮,武库内寒光闪闪的兵甲,波彦知道,时机正在成熟。
必须尽早结束这分裂的局面,方能凝聚整个华夏的力量。届时,再休养生息一两年,北驱草原胡虏,西定西域诸国,方是长治久安之策。
因此,他决定不再等待。待明年夏收、秋收之后,国库再充实一分,便即刻挥师北上。前两日的朝议,他首次将北伐大计公之于众,而在此之前,此等宏图仅有几位心腹重臣知晓。
此刻,大殿之内,檀香袅袅。波彦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群臣,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沉寂:
“今岁要做之大事,孤知晓各部各司均已出色完成。孤明年秋收就可安心北伐。”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变得凝重,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北伐成功与否?关乎明国生死,若此次北伐失败,不知又要等多少年!要知为了此次北伐,孤足足休战两年,与民生息,积蓄力量,补充国库。”
“故北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灭掉袁曹二人,大军立马北上驻守边城,防止草原人乘虚而入。”
“想要成功,必须面面俱到,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安排补给?都是大事,疏忽不得,不能给袁曹二人任何可乘之机。”
最后,他环视众人,抛出核心问题:“诸公计将安出?”
话音落下,大殿内陷入了更深的寂静。唯有殿外寒风掠过檐角,发出呜呜的声响,更衬得殿内落针可闻。
文武重臣们皆低头沉思,或捻须,或蹙眉,或目光闪烁,快速推演着各种可能。北伐事关国运,一言一行都需慎之又慎。
时间在沉默中缓缓流逝,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移动的光斑。
终于,一阵轻微的衣袂摩擦声响起。只见统帅府之首的贾诩,手持玉笏,缓步出列。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仿佛蕴藏着无穷智慧。
“回禀大王,”贾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臣需要舆图。”
波彦眼中精光一闪,立刻下令:“来人,为贾卿挂好舆图,各地大军驻军图也挂上。”
“诺!”殿外侍从早已准备多时,闻令而动,迅速抬上高大的木架,将两幅巨大的卷轴悬挂起来。一幅是标绘精细的天下州郡舆图,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一目了然;另一幅则是明、秦、魏三方的兵力驻防图,密密麻麻的标记代表着无数的营垒和将士。
贾诩走到舆图前,目光如炬,仔细审视着明国与秦、魏二国的交界之地,尤其是黄河沿线与司凉之地。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点,脑海中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推演。其余大臣也纷纷起身,围拢过来,凝神观看,但都默契地保持安静,生怕一丝声响打断了这位智者思路。
许久,那仿佛凝固了时间的气氛,才被贾诩沉稳的声音再次打破。
“大王,”贾诩转身,面向波彦,语气坚定,“臣认为,北伐需正兵三十五万,辅兵与民夫需征集六十五万人,共计百万大军,方可成事。”
此言一出,殿内隐隐传来几声倒吸凉气的声音。百万大军,这几乎是倾国之力,也是明国第一次动用如此多的人向外征伐!
贾诩不待询问,便开始阐述理由:“其一,大军北伐,袁曹二人势弱,必结攻守同盟。吾军若主力过河北上攻打袁绍,曹操必不会坐视。彼必分兵两路,西犯关中:一路率领归附其的匈奴、羌胡骑兵,自北地、上郡南下,猛攻左冯翊;另一路则集结河东兵马,强渡黄河,进犯京兆尹,意图直逼长安,迫使吾军回援,从而达到围魏救赵,为袁绍解围之目的。”
他走到驻军图前,指向司隶和凉州方向:“反之,若吾军尽发司、凉二州精锐,攻打曹操的北地、上郡及河套之地,袁绍也绝不会错过良机。”
“彼必会挥师南下,渡河攻打兖州,或自青州出兵,攻打大王治下北海、东莱及泰山三郡,威胁兖州、徐州,以此救援曹操。”
“因此,大军北伐,兵力绝不能少,东西两线,无论主攻还是佯动,亦或坚守,各路兵马皆需稳固如山,不能后退一步。兵力若寡,则东西难以兼顾,首尾不能相顾,必生大患。”
他稍作停顿,让众人消化这复杂的战略态势,然后继续道:“其二,袁曹二人之势力,亦不容小觑。袁绍虎踞冀州多年,冀州乃天下最富庶之州,人口数百万,钱粮广盛。加之其掌控青州大部、幽州及并州雁门等要地,养兵数十万不足为奇。更需警惕者,魏国与草原鲜卑、乌桓交好,换取了大量战马,军中有不少骑兵,意图在平原之地,以其铁骑与吾军争锋。若战事不利,袁绍极有可能引草原胡骑入关,以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