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42章 定西黄土坡:让马铃薯走出大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章 定西黄土坡:让马铃薯走出大山

立秋后的定西,黄土坡被晒得泛着暖黄色,漫山遍野的马铃薯秧子顺着坡地铺开。村民马建国蹲在地里,扒开土块看着饱满的马铃薯,眉头却拧成了疙瘩:“今年雨水匀,土豆长得比往年大,可愁人的还是销路——去年运到外地,一半都在路上发了芽,剩下的也卖不上价。”林舟踩着松软的黄土走过去,手里攥着之前做的调研笔记,上面记着定西马铃薯的核心难题:储存难、运输损耗高、缺乏品牌辨识度。

团队一进村子就忙开了。第一步先解决“储存”问题——联系农业专家,在村里建了两座“恒温储薯窖”,窖里装着温湿度传感器,手机能实时查看数据,温度高了自动通风,湿度低了自动补水,能让马铃薯储存期从2个月延长到6个月。马建国第一次走进储薯窖,伸手摸了摸堆得齐腰高的马铃薯,笑着说:“以前土豆收了就得赶紧贱卖,现在有了这‘保鲜窖’,咱也能等个好价钱!”

接着要攻克“运输损耗”的痛点。工程师发现,传统麻袋包装容易让马铃薯磕碰、受潮,于是定制了“透气泡沫箱+防震隔板”的专用包装,还在箱角印上“定西马铃薯”的统一logo。同时升级“助农运输专线”,联系冷链物流车,从储薯窖直接装车,全程保持5c恒温,把损耗率从30%降到了5%以下。第一次发冷链车时,马建国跟着去了县城,看着工人小心翼翼地把土豆装箱,忍不住拍了段视频发在村里群里:“咱定西的土豆,现在也能坐‘空调车’去外地了!”

光解决储存和运输还不够,得让更多人知道定西马铃薯的好。团队又搞起了“品牌赋能”:先帮村里注册了“黄土坡薯香”集体商标,再请设计师把定西的黄土坡、梯田元素画进包装,还教村民拍短视频——马建国的儿子小马拿着手机,在地里拍马铃薯从采摘到装箱的全过程,配上“定西土豆,粉面香甜”的解说,没想到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评论区里全是求购买链接的网友。

为了拓宽销路,团队还在“山地农产品产销系统”里加了“定西马铃薯专区”,开通“产地直供”通道,一边对接外地超市、菜市场,一边搞“社区团购”,让城市居民能直接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新鲜土豆。有次上海的社区团购订单一下来了5000斤,马建国带着村民们装了整整3车,他摸着包装上的logo说:“以前觉得土豆就是土里的‘疙瘩’,现在成了能让咱赚钱的‘金疙瘩’!”

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订单农业”的新模式。团队帮村里和外地食品加工厂签了长期合同,按照工厂要求种“高淀粉土豆”,从选种、施肥到采收都有标准,村民只管按技术种,成熟了工厂直接来收。村民李桂兰家种了5亩高淀粉土豆,秋收时一算账,比往年种普通土豆多赚了8000块,她拿着账本给林舟看:“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明年我还想多种两亩!”

霜降时节,定西的黄土坡上飘起了零星小雪,储薯窖里却热闹非凡——工人们忙着给各地发订单,小马在直播里展示刚煮好的土豆泥,网友们纷纷留言“看着就香”。马建国特意装了一袋最大的土豆,塞给林舟:“你尝尝,咱定西的土豆,不管蒸着吃、煮着吃都好吃,现在能卖到全国,多亏了你们!”

林舟拿着土豆,站在黄土坡上眺望远方,地图上甘肃定西的标记已经被红笔涂满。他掏出手机,给团队发了条消息:“定西的土豆已经‘走出去’了,下一站,咱们去看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柑橘,帮果农们解决销路难题。”

寒风里,储薯窖的门缓缓关上,里面的马铃薯正等待着被运往全国各地,而黄土坡上的村民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知道,好日子就像这窖里的土豆,只要用心守护,就会越来越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