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287章 篾香传绪:春塘的新老故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7章 篾香传绪:春塘的新老故事

第二百八十七章 篾香传绪:春塘的新老故事

入夏的春塘被蝉鸣浸得透亮,塘边的竹棚下多了几张矮凳。小虎把打磨光滑的竹篾分发给围坐的孩子们,最前排的小姑娘攥着篾条,指尖还留着上周编小竹篮时蹭到的竹屑印:“虎爷爷,今天能教编鱼篓吗?我想装塘里的小虾米。”

“得先学认经纬篾才行。”小虎拿起两根竹篾交叉摆放,“这根竖的是‘经’,横的是‘纬’,编的时候要压一抬一,就像塘里的菱叶浮在水上,有章有法。”他边说边示范,竹篾在掌心翻飞,不一会儿就起好了鱼篓的底,“你们看,四方底要排够八片经篾,这样才结实。”

阿瑶端着凉茶过来,竹盘里摆着新蒸的菱角。她瞥见一个男孩总把篾丝穿错次序,索性坐在他身边,握住他的手腕慢慢引:“别急,哪根压上、哪根穿下,得顺着竹的纹路来。”阳光透过竹棚的缝隙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和孩子们发梢的碎光缠在一起,倒比塘边的野菊还温柔。

小宇蹲在塘埂边修渔网,朵朵拿着相机拍个不停。镜头里,小虎正教孩子们给鱼篓收边,把最后一根竹篾折进内侧“藏头”,指尖按压的力度轻得像碰易碎的玻璃珠;远处的竹丛下,两个孩子举着刚编好的迷你竹篮,正追着蝴蝶跑,篮沿的彩绳是阿瑶昨天特意染的,和当年船尾的颜色一模一样。

“当年咱们学编竹器,可比他们笨多了。”朵朵翻看相机里的照片,忽然笑出声,“你非要在竹篓上刻小太阳,结果把篾条刻裂了,还躲在塘边哭了半天。”小宇挠挠头,指尖触到渔网的棉线结,那“三绕两缠”的手法,还是当年老篾匠手把手教的——就像此刻小虎教孩子们的模样。

正午的日头渐烈,孩子们抱着半成品鱼篓散去,竹棚下只剩他们四人。小虎忽然提起:“村支书说想办个竹编展,把咱们的旧物件和孩子们的新作都摆出来。”他从渔具包翻出个铁盒,里面除了竹船草图,还有张泛黄的奖状,“这是当年编竹船得的‘巧手奖’,没想到还留着。”

“我去请老阿伯来当顾问。”阿瑶起身要走,却被小宇叫住。他指着塘对面的新竹:“那片竹长得正好,两年生的,柔韧性最适合编大件。咱们给竹棚编个新竹帘吧,下次孩子们来就不晒了。”

四人分工协作,小宇和小虎负责剖篾,选的都是笔直无破绽的竹材,刮青后剖开的竹片薄如蝉翼;阿瑶和朵朵则负责编织,竹篾在经纬交错间慢慢舒展,竟编出了菱叶相叠的纹路。“当年编竹船的布帆,也是这样一点点拼出来的。”阿瑶的指尖沾着竹绒,眼里却亮得很。

暮色漫上来时,竹帘终于挂在了棚顶。风一吹,篾片相撞发出轻响,混着塘水的潮气,漫出满棚的竹香。孩子们又跑了回来,把装着小虾米的鱼篓举得高高的,其中一个举着颗玻璃珠:“朵奶奶,这颗给你,能映出竹帘的影子!”

朵朵接过玻璃珠,阳光透过珠身照在竹帘上,纹路投在地上,像极了当年竹船漂过的涟漪。她忽然明白,老篾匠说的“竹藏时光”,藏的不仅是他们的过往——那些手手相授的技法里,有春塘的蝉鸣,有孩子们的笑,更有篾香里绵延不绝的故事。

小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在青石上,旧竹盘、老渔网和新鱼篓挨在一起,竹篾的光泽新旧交融。小宇望着这一幕,忽然轻声说:“竹有节,不仅藏得住时光,还能串起新老故事。”

晚风掠过春塘,竹帘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晃,塘里的菱叶也跟着摇。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混着竹篾的清香飘向天际,像一封封写给时光的信,说着春塘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