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292章 春塘新局:竹篾织就的致富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2章 春塘新局:竹篾织就的致富路

第二百九十二章 春塘新局:竹篾织就的致富路

高铁驶入南方地界时,窗外的白杨树渐渐换成了熟悉的竹林,空气里漫开清润的竹香,小宇四人相视一笑——春塘到了。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站台边挤着一群人,春塘的孩子们举着“欢迎回家”的纸牌,老阿伯拄着拐杖站在最前面,手里攥着串刚编的竹风铃,风一吹叮当作响。

回到村里的第二天,四人就召集乡亲们在文化站开了会。小虎把北京带回来的合作意向书铺在长桌上,指着文创机构的方案说:“他们想帮咱们做伴手礼,还开线上店,把孩子们编的迷你鱼篓、竹蜻蜓卖到全国去。”上海来的那位女士的儿子也赶来了,对着投影仪演示直播画面:“咱们可以直播砍竹、破篾的过程,让网友看着竹器从无到有,肯定受欢迎。”

人群里炸开了锅,有乡亲搓着手问:“咱没做过生意,能成吗?”阿瑶把老篾匠的图谱放在桌上,翻到“竹有传承,情亦不散”那页:“师傅当年教我们的不只是手艺,还有用心做事的道理。而且市里非遗中心会帮咱们把控品质,不用怕出问题。”老阿伯敲了敲拐杖:“我看行!当年的竹船都能漂去北京,咱的手艺也能撑起饭碗。”

很快,春塘竹编传习所在文化站旁建了起来。小宇负责教基础的破篾、编底技法,阿瑶带着老绣娘把蓝印花布元素融进竹器,朵朵打理线上店铺和直播账号,小虎则跑遍周边乡镇,收选三年生的好毛竹。村里的妇女们最积极,每天把孩子送到传习所旁的临时学堂,就坐在竹凳上编竹篮,既能照顾家,又能赚工钱。有位张婶编完一个小提篮,举起来给大家看:“这比出去打工自在多了,还能看着娃长大。”

传习所还开了周末体验课,城里来的游客跟着孩子们学编竹蜻蜓,竹屑落了一地也不在意。有个小男孩编坏了三次,眼眶红了,小宇蹲下来握着他的手:“当年我编竹船,沉了七次才漂起来呢。”男孩点点头,重新拿起竹篾,终于编出个歪歪扭扭的竹蜻蜓,举着跑向妈妈时,笑声惊飞了塘边的麻雀。

三个月后的一天,小虎拿着手机冲进传习所:“线上店爆单了!这批迷你鱼篓三天卖了两千个!”大家围过来看订单,屏幕上的地址从北京、上海到新疆、海南,备注里满是“送朋友的伴手礼”“给孩子的手工课材料”。阿瑶翻着订单,忽然指着一条笑出声:“这人说‘看到竹器就想起外婆家的塘’,跟在北京收到的便签一模一样。”

傍晚时分,四人坐在春塘边,看着传习所的灯光亮起来,竹香混着饭菜香飘过来。小虎把刚收的竹篾浸进塘里:“陈老说要帮咱们申请国家级非遗,以后春塘的竹编就更有名了。”朵朵举着相机,拍下孩子们在塘边追着竹蜻蜓跑的画面:“下次直播,就拍这个,肯定能火。”

小宇望着塘面,夕阳把水面染成金红色,像当年漂着竹船的模样。他想起老篾匠的图谱、北京的奖杯、乡亲们的笑脸,忽然明白,传承从来不是守着旧物件,而是让手艺活在当下,养活着一方人,温暖着更多心。秋风吹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师傅在说:“你们做得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