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店门虚掩着,门口垂下一席长长的竹帘,挡住了店内的景象,透出一股安静的意味。

陈屿心里咯噔一下,生出些不太妙的预感。

他上前两步,轻轻叩了叩木质的门框,里面没有传来往常秦叔那声洪亮的“来了”,只有一片沉寂。

“看样子,今天好像没营业?”陈屿转头对苏晚晚说,语气里带着点不确定和惋惜。

苏晚晚凑近些,透过竹帘的缝隙往里瞧了瞧,光线有些暗,看不太真切。

“是不是秦叔魏姨今天有事休息了?”她小声猜测,脸上也露出些失落,“那今天吃不到面了。”

两人正站在门口低声说着话,身后忽然传来“哗啦”一声响动。他们回头,看见侧面小巷里一扇小铁门被拉开,秦叔秦文探出半个身子,手里还沾着些面粉。

“诶!老婆,我就说听着门口像有人说话嘛!”秦叔嗓门依旧亮堂,看到陈屿和苏晚晚,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

“是你们俩啊!小屿,晚晚,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啦?”

“秦叔,魏姨!”陈屿和苏晚晚连忙打招呼。陈屿解释道:“今天周末,我们出来随便走走,爬到这儿就想着来您这吃碗面,好久没尝您的手艺了。刚看门关着,还以为……”

“以为我们不干啦?”秦叔笑着接话,一边拉开正门的竹帘

“进来进来,想吃面有的是!你魏姨正在后头擀面呢!”

店内的陈设依旧,不大的空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木质桌椅摆得整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好闻的面粉和柴火气息,混合着一种竹子的清香。

装修是简单的中式风格,素雅宁静,是陈屿一直很喜欢的感觉。他下意识地举起相机,对着空无一人的店内环境拍了几张照片。

魏淑芬魏姨系着围裙从后厨走出来,手上还带着未干的水渍,看到他俩,也笑起来:“小屿来啦?哟,还带上相机了,这是要当摄影师啦?”

“魏姨好,”陈屿有点不好意思地收起相机,“就是瞎拍着玩,记录一下。”

“吃面得等一会儿哈,”魏姨擦擦手,“面现擀的,要费点功夫,菜也是后园刚摘的,新鲜着哩。”

“不急不急,我们没事。”陈屿和苏晚晚在靠窗的位置坐下。

等待的时间里,小馆子安安静静,只有后厨隐约传来擀面杖接触案板的有节奏的声响。陈屿注意到,从他们进来到现在,除了他们,再没有别的客人上门。

墙上的挂钟滴答走着,更显得店里有些冷清。

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端了上来。青翠的菜心,滑嫩的蘑菇,还有常安本地特有的一种野生松树蕈,褐色的菌盖带着山野的香气,铺在筋道的手擀面上,汤色清亮,飘着点点油花。

陈屿先喝了一口汤,入口是恰到好处的咸鲜,细细品味,喉间竟泛起一丝淡淡的回甘,鲜得让人舒坦。面条爽滑弹牙,带着麦香,和汤汁、浇头搭配得相得益彰。

“秦叔,您这手艺真是半点没退步,还是这么好吃!”陈屿由衷地赞叹。苏晚晚也小口吃着,不住点头,眼睛弯弯的。

“你们喜欢吃就好。”秦叔在一旁的椅子坐下,脸上带着笑,但眼神里似乎藏着点别的东西。

陈屿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秦叔,我看今天……店里好像没什么客人?”

提到这个,秦叔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轻轻叹了口气:“哎,别提了。你也看到了,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来的都是些老街坊老主顾,像你们这样的。现在年轻人,哪有多少愿意爬半山腰专门来吃碗面?等不及我这手工慢功夫。位置又偏,好多人找不着道。我和你魏姨,又不懂现在网上那些花花绕,不会宣传……”

陈屿心里明白了七八分。好手艺也怕巷子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一家安静藏在山腰的小面馆,生存确实不易。

“那……您和魏姨还打算继续开下去吗?”苏晚晚轻声问,语气里带着关切。

秦叔看了看后厨方向,压低了些声音:“再看吧。打算开到年底,要是还这样……可能就真不做了。年纪也大了,折腾不动了。”

陈屿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碗里的面似乎也带上了一点淡淡的惆怅。

吃完面,陈屿要付钱,秦叔说什么也不肯收。“难得你们来,就当叔请客了。”他转身又从后厨提出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些清洗干净的松树蕈,“这个拿着,今早上山刚采的,干净得很,带回家让方姐他们尝尝鲜。”

“秦叔,这怎么好意思……”陈屿推辞。

“拿着拿着!”秦叔态度坚决,“跟我们客气什么?再说,这店还不知道能开多久,你们爱吃,就多带点回去。”

盛情难却,陈屿只好接过竹篮,和苏晚晚一起道了谢。

离开面馆,两人继续往山顶走。登高望远,常安城的轮廓在脚下铺开,心境也开阔了些。苏晚晚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拿出速写本画眼前的风景。

陈屿则举着相机,拍远山,拍流云,也偷偷拍了几张苏晚晚写生的侧影和背影——画面上女孩低着头,碎发被山风吹得微微拂动,神情专注,融在山色里,自成一道宁静的风景。

他一直记得不让她正脸出镜的原则。

在山顶流连了一阵,又去古街转了转,两人才搭乘傍晚的公交车回家。

到家时,方苏然和陈锋已经下班回来了,正在厨房准备晚饭。

“回来啦?玩得开心吗?”方苏然从厨房探出头。

“挺好的,妈。这个是秦叔给的松树蕈,特别新鲜。”陈屿把竹篮递过去。

“你们去余山吃面了?”陈锋正在摘菜,随口问道。

“嗯,”苏晚晚换好鞋,语气有些低落,“不过秦叔说他们生意不好,可能年底就不开了。”

“是吗?”陈锋和方苏然都有些意外,“他们家面味道挺正的,关了可惜了。”

晚饭桌上,一家人吃着用秦叔给的蕈子炒的菜,味道确实鲜美。吃到一半,陈锋忽然放下筷子,看向陈屿:“小屿,我听说……你最近好像在弄什么网络账号?”

陈屿夹菜的手一顿,有些意外:“爸,你怎么知道的?”他记得自己没特意跟父母提过这事。

“什么账号?”方苏然好奇地问。

“就……随便拍拍照片视频发着玩。”陈屿含糊地解释,不太想深入讨论。

陈锋笑了笑:“前几天我单位同事刷手机,刷到一个叫什么《见人间》的视频,里面拍乡下风光的,他看着觉得好,就转给我看。我一看,里面那俩背影和侧脸,越看越像你和晚晚。再仔细瞅瞅,可不就是你们嘛!”

陈屿没想到老爸会以这种方式发现,有点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哦,那个啊……就是记录一下。”

“我没别的意思,”陈锋语气温和,“我看你那账号,关注的人好像还不少。你要是真觉得秦叔他们的店关了可惜,或许……可以试试用你的方式帮他们宣传一下?”

这话像是一下点醒了陈屿。他之前光顾着感慨,却没想到这一层。“对啊!”他眼睛亮了起来,“我今天在店里还拍了几张照片……早知道就多拍点细节了。”

“其实不光是照片,”陈锋继续建议

“我觉得你拍视频可能更合适。可以把秦叔他们做面的过程拍下来,那种手工的、用心的感觉,透过镜头应该能传递出去。让大家看到一碗好面是怎么来的,也许就能吸引些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找过去。”

陈屿听着,心里渐渐有了个模糊的念头。是啊,为什么不试试呢?用他喜欢的的方式,或许真的能为这份即将消失的传统味道做点什么。

他抬头看向父母,又看看旁边静静听着、眼睛也微微发亮的苏晚晚,一种新的期待感慢慢升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