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天地翻覆 > 第48章 建材涨价的纠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10年腊月的寒风,裹着碎雪灌进李建国建材厂的铁门缝隙,把堆在墙角的水泥袋吹得簌簌响。袋口的防潮纸已经冻得发硬,手指一摸就掉渣,像李建国此刻的心情——账本摊在临时搭的木板桌上,红笔圈着的“水泥每吨涨150元”“钢筋每吨涨200元”格外刺眼,最后一行的总成本核算,比上个月多了整整20%,数字下面被他画了三道横线,每一道都像压在心上的石头。

“李哥,库房里的钢筋只剩三吨了,下一批货要是还按原价,咱们得赔本。”老工人老王裹着军绿色棉袄,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走进来,手里攥着张供货单,“刚才供应商打电话,说下周还要涨,要么现在订,要么就等开春再说。”老王跟着李建国干了五年,从建材零售到开厂,看着李建国为了跟林晟的地级市项目,贷了100万扩产能,现在却要面临赔本的风险。

李建国没抬头,指尖反复摩挲账本上的红圈,声音有点哑:“订,先订五吨,记在账上。”他心里清楚,不订不行——林晟的鼎盛城正在打地基,每天要拉两车建材,要是断供,之前的供货定金就拿不回来了。可一想到每吨涨200元,五吨就是1000元,他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他把账本合上,塞进帆布包,包里还放着跟林晟签的“独家供货协议”,折痕处已经磨得发白,他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就盼着能从“价格包干”的条款里找出点协商的余地。“我去趟鼎盛公司,跟林晟谈谈涨价的事,你们先把今天的货送过去,别耽误工期。”李建国把帆布包甩在肩上,踩着雪往门外走,鞋底咯吱咯吱响,像在数着心里的焦虑。

鼎盛公司的办公室里,暖气开得很足,林晟正对着鼎盛城的规划模型发呆,模型上的“商业裙楼”标签歪了,他却没心思扶。桌上的信托催款单压在规划图下面,“本月应付利息5万”的字样用红笔标着,旁边还放着深圳旧车票,边缘被他摸得发毛。听到敲门声,他头也没抬:“进。”

李建国走进去,帆布包往桌上一放,掏出账本和供货协议,推到林晟面前:“林总,你看这账本,水泥、钢筋都涨了,我这成本比上个月多了20%,鼎盛城的供货价,能不能也涨点?不然我实在扛不住。”他指着账本上的红圈,语气带着恳求——他知道林晟资金紧张,可自己也没办法,贷款要还,工人工资要发,再不涨价,就要亏损了。

林晟终于抬起头,目光扫过账本,又落在供货协议上,突然笑了:“李总,咱们签的是‘价格包干’协议,合同里没写可以涨价,你现在跟我谈涨价,不合适吧?”他把协议推回去,身体往后靠在椅背上,手指敲了敲桌面,“我这鼎盛城也是借钱盖的,信托利息每个月5万,我还没跟你说要降供货价呢。”

“可这涨价不是我能控制的!”李建国的声音提高了些,把协议又推过去,“你看供应商的报价单,钢筋都涨到4800一吨了,我按之前的4000一吨给你供货,每吨赔800,一天两车就是1600,一个月就是,我这厂还怎么开?”他想起贷的100万,每个月要还5000利息,要是再赔本,就要面临破产的风险。

林晟的脸沉了下来,把规划模型往旁边一推,声音冷了:“李总,合同是你自愿签的,当时我没逼你吧?你想跟我做地级市项目,扩产能也是你自己决定的,现在涨价了就来找我,要是降价了,你会不会给我退钱?”他突然提高声音,“我告诉你,供货价不能涨,要么按合同来,要么你就别供了,我找别的供应商。”

李建国的心猛地一紧,找别的供应商?那自己之前交的50万供货定金就拿不回来了,那可是他贷的钱,用来买设备的。“林总,你不能这么不讲理!”他伸手去抓供货协议,想再跟林晟理论,却被林晟一把按住。

“我不讲理?”林晟的手用力按住协议,指节泛白,“是你想违约在先!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价格包干,不得变更’,你现在要涨价,就是违约!我没让你赔违约金就不错了,还想要定金?”他把协议往地上一扔,“你要是不供,明天我就找别的供应商,定金就当赔偿我的损失。”

李建国看着掉在地上的协议,心里凉了半截——他知道林晟说得对,合同没写涨价条款,自己没理,可他实在没办法。“林总,就算我求你了,稍微涨一点,哪怕5%也行,我实在扛不住了。”他的声音带着颤抖,眼里满是无奈。

林晟却没再理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号码:“张经理,你那边的钢筋多少钱一吨?对,鼎盛城要货,每天两车,明天能不能送?”他挂了电话,看着李建国,嘴角带着嘲讽:“你看,别的供应商也能供,价格还比你之前的低50,我没找你降已经够意思了。”

李建国站在原地,看着林晟的脸,突然觉得陌生——以前林晟做建材零售时,还会跟他商量价格,现在却变得这么无情。他弯腰捡起地上的协议,塞进帆布包,声音轻得像叹气:“行,我知道了,以后咱们再也不合作了。”说完,他转身就走,帆布包甩在肩上,里面的账本和协议硌得他肩膀疼,却比不上心里的疼。

回到建材厂,李建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算着亏损——按现在的供货价,每个月要亏损10万,五个月就是50万,刚好是贷的100万的一半。他掏出裁员名单,上面有10个工人的名字,都是最近扩厂时招的,其中还有两个是老家的亲戚。他的手指划过“老王”的名字,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老王家里有生病的母亲,全靠他的工资治病。

“建国,别太难受,实在不行,就把产能缩了,咱们还是做零售,稳当。”妻子端着一碗热汤走进来,放在桌上,“我跟儿子商量了,他说可以先把大学学费缓一缓,等咱们缓过来再说。”

李建国看着妻子,眼眶有点热——他以前总想着赚大钱,跟林晟赌一把,却忘了“稳”才是最重要的。“缩,明天就缩产能,只留五个老工人,剩下的10个,按规定给补偿金。”他把裁员名单放进抽屉,掏出林晟的欠条,上面“欠供货定金50万”的字样格外刺眼,他把欠条锁进保险柜,心里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跟林晟合作,再也不赌了。

第二天,建材厂的机器停了一半,10个工人拿着补偿金走了,老王走的时候,拍了拍李建国的肩:“李哥,以后有需要,我还来帮你。”李建国看着空荡荡的厂房,心里却松了口气——虽然亏损了50万,裁了10个工人,但至少不用再跟着林晟赌下去,以后还是做回零售,稳当过日子。

他把帆布包里的供货协议拿出来,放在火盆里烧了,火苗舔着纸页,“独家供货”的字样渐渐消失,像在烧掉过去的贪心。他看着火苗,突然明白——以前总想跟着红利赚大钱,却忘了风险,现在虽然亏了,但至少保住了建材厂,以后只要踏实做零售,总会缓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