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十三章:新格局

张杨率部加入黑山营的消息,如同燎原的野火,迅速燃遍了周边区域。那些原本在夹缝中观望的小股势力,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此前,他们或许觉得黑山营只是运气好些的“黄巾余孽”,如今却不得不正视这个拥有正规军背景和强悍战斗力的新兴力量。

短短数日,便有不下三股小规模的流民武装和山贼团伙,通过各种渠道向黑山营表达了善意,甚至试探性地提出了依附的请求。徐衍负责接待应对,一律以礼相待,但并未立刻接纳,而是要求他们先遵守黑山营“不扰民、不内斗”的基本规矩,并愿意接受一定的调度指挥。

张恒深知,盲目扩张只会带来消化不良和内部混乱。他需要的是真正能融入、能增强实力的力量,而非一群乌合之众。

黑山营内部,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和…一丝微妙的紧张。

近六百新人口的涌入,让原本就有些拥挤的山寨更加不堪重负。徐衍带着手下人忙得脚不沾地,登记造册,分配临时住所,协调物资供应。李拙的工坊也接到了新的任务,为“并州营”赶制补充兵器和必要的甲胄。

最核心的变化,在于军事力量的整合与权力的重新分配。

张恒信守承诺,保留了“并州营”的独立编制,由张杨全权统领,主要负责山寨北面及东北方向的防务,那里也是通往并州和应对可能来自公孙瓒方向威胁的前沿。张杨麾下那三百并州老兵,虽然经历逃亡,装备不整,但那股子百战余生的彪悍气息和正规军的纪律底子,是陈莽手下那些由农民和溃兵成长起来的士兵所不完全具备的。

陈莽依旧统领原黑山营主力,称“黑山营”(为区分,有时也称“本营”),负责南面及东南方向,主要警惕黑风峪的韩烈。陈莽对此并无异议,他性格直率,佩服有本事的人,张杨在鹰愁涧(他听说了那场战斗)表现出的韧性和带兵能力,让他认可了这个新来的“张大哥”。但他麾下的一些老兄弟,尤其是几个资历较老的头目,看着“并州营”那些“外来者”享受着同等待遇,甚至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心里难免有些疙瘩。

张恒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明白,这种隔阂和潜在的竞争,短期内无法消除,处理不好甚至会酿成祸患。他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明确表态:

“黑山营也好,并州营也罢,从此只有一家,便是黑山营!诸位兄弟,无论来自何方,此前身份如何,既入此门,便是一体!往后,功过赏罚,一视同仁!若有拉帮结派,区分彼此,搬弄是非者,严惩不贷!”

他言辞犀利,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包括陈莽和张杨麾下的几个头目。众人凛然,纷纷称是。

会后,张恒又私下分别找了陈莽和张杨。

他对陈莽说:“陈莽,张都尉是客,更是我们自己人了。你性子直,要多尊重他,也要管好你手下那些老兄弟,别让人看了笑话,寒了人心。”

陈莽拍着胸脯保证:“先生放心!俺老陈晓得轻重!张大哥是条好汉,俺服他!手下谁要敢炸刺,俺第一个收拾他!”

他对张杨说:“张大哥,初来乍到,难免有些不适。陈莽性子粗豪,但为人仗义,绝无坏心。营中弟兄若有冲撞之处,还望大哥海涵,也请大哥约束部下,尽快融入。你我兄弟,当同心协力,共度时艰。”

张杨感慨道:“主公(他逐渐改用了这个更显尊重的称呼)放心,杨既来投,便已下定决心。定当约束部下,与陈莽兄弟和衷共济。”

内部在磨合中逐步走向稳定,而外部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韩烈在最初的震惊和暴怒之后,迅速采取了行动。他不再掩饰敌意,直接切断了与黑山营的一切物资交易和人员往来,并在边境线上增派兵力,构筑工事,摆出了一副严防死守、随时可能翻脸的架势。

同时,柳清颜的侦察队汇报,发现黑风峪的人频繁与公孙越残部接触,似乎有联合的迹象。

山雨欲来风满楼。合并带来的实力提升是实实在在的,但随之而来的挑战和威胁,也同样巨大。张恒知道,他与韩烈之间,必有一战。而这一战,将决定谁才是这片山区真正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