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后勤科周科长的合作一旦步入“正轨”,资金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来。旧设备生意的利润远超夜市和运输队的总和,赵红梅的账本上,数字几乎每天都在刷新。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底气,也催生着更大的野心。

“王朝歌舞厅”的装修进度因此大大加快。刘卫东不再斤斤计较于每一颗钉子的价格,而是开始追求档次和效果。他从南方请来了专门的灯光师傅,音响设备也选了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目标很明确:不仅要开业,而且要一炮打响,在硬件上彻底压倒对面的“百乐门”。

同时,生意的触角也开始向更多灰色地带延伸。

有了充足的资金和初步建立起来的关系网,刘卫东不再满足于被动地等待周科长提供的“报废”设备信息。他开始主动出击,利用运输队走南闯北的便利,悄悄涉足一些紧俏商品的跨市流通。当时政策环境下,某些商品存在价格双轨制,地区差价明显。刘卫东看准机会,利用积累的现金和逐渐打通的关系,开始小批量地倒腾香烟、名牌白酒,甚至一些电子元件。这些生意风险更高,但利润也更为惊人,往往一趟下来,就能赚回普通工人几年的工资。

胡小军的情报网也随之扩展,不再局限于打听江湖消息,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市场信息、政策动向,甚至是一些实权人物的喜好和把柄。这个机灵的年轻人,在巨大的资源和信任支持下,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地下情报头目。

团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除了核心的厂区子弟,一些市区里不得志、但有些门路和手段的边缘人物,也开始被吸引过来。陈山河“厂区王”的名声,加上肉眼可见的财势,形成了强大的吸附效应。

然而,快速的扩张就像一辆不断加速的卡车,车身开始出现吱嘎作响的松动声。

最突出的问题依旧是管理。尽管刘卫东竭力规范,赵红梅严控财务,但新加入的人员背景复杂,心思各异。耿大壮虽然按照安排,主要精力放在对外威慑和“王朝”工地的安保上,但他那套简单粗暴的作风,在处理新成员间的摩擦时,依然时常引发不满。只是碍于陈山河的绝对权威和当下的红火势头,矛盾被暂时压制着。

其次是对周科长这条命脉的过度依赖。几乎七成以上的利润都来自旧设备生意,这使得周科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刘卫东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来维系这条关系,投其所好,同时也在暗中收集可能反制周科长的材料,这种走钢丝般的感觉让人身心俱疲。

陈山河站在“王朝歌舞厅”日渐华丽的门厅里,看着工人们安装巨大的水晶吊灯,脸上却没有太多喜悦。他对身旁的刘卫东说:“卫东,咱们现在像坐在火山口上赚钱。钱来得太快,未必是好事。下面的人心浮了,外面的眼睛也红了。”

刘卫东深有同感:“是啊,山河。李宏伟那边最近安静得反常,我总觉得他在酝酿什么大招。四爷虽然没动静,但绝不会善罢甘休。咱们现在树大招风。”

“加快歌舞厅的进度,尽快开业。”陈山河决断道,“只有把摊子铺得更大,根基扎得更深,才能抗住风浪。另外,让你找的其他财路,有眉目了吗?”

刘卫东摇摇头:“正在接触几个南方来的老板,想搞点服装贸易,但门槛高,需要大本钱,而且咱们不熟悉,不敢轻易下水。”

生意在狂飙突进中扩张,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声望,也将更多的明枪暗箭吸引了过来。陈山河感到,自己正被这股急速膨胀的力量推着,冲向一个未知的、必然充满血腥的战场。

就在歌舞厅即将完工的前夕,胡小军带来了一个最新的、令人不安的消息:李宏伟的心腹,最近频繁出入市局招待所,似乎在与某个层面的人物接触。

风暴眼的中心,似乎开始转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