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空境镜空 > 第25章 智借东风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个小时后,技术研究院。

廖永兴站在拆解的测距仪前,神色凝重:云净,你来得正好。前线急需这批观测器材,但现在遇到了棘手的问题。这台测距仪的末端传动系统回差严重超标。我已经以参谋本部技术研究室的名义,向兵工署、实业部申请调拨备件,也联系了沪上的德国洋行,但......

廖永兴叹了一口气:“得到的回复都一样,欧洲局势紧张,对华精密仪器禁运或无限期延迟交付。 我们等不起,前线等不起。”

罗云净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接过图纸和测量数据,开始专注地研究。经过数小时的演算和测量,他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廖工,罗云净指着图纸上的轴承座位置,问题可能不在齿轮本身。我怀疑是基座箱体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导致齿轮的实际安装中心距发生了偏移。

他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示意图:我们新加工的齿轮是按照理论尺寸制作的,但安装在已经变形的基座上,自然无法正常啮合。

廖永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们只想着提高齿轮精度,却忽略了安装基础的问题。那你看如何解决?

彻底解决方案是重新设计铸造箱体,但耗时太长。罗云净提出务实方案,我们可以采取补偿办法:精确测量箱体变形量,在加工新齿轮时进行反向修正。这个工作在这里就能完成。

廖永兴点头:好,机械部分就按你说的办。但他的神色依然凝重,不过,真正棘手的是另一个问题。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光学测微头:这个核心部件在运输中受损,微型丝杆弯曲,刻度环移位。机械部分尚可修整,但光学基准一旦失效,就必须更换整个模块。

“我已经想尽办法,”廖永兴无奈地说,“通过官方渠道向沪上各相关单位发函求助,但这类精密光学部件,国内根本没有储备。”

“廖工,我借这里电话打个长途电话吗?”罗云净的心跳突然加快。

“你有办法?”

“我试试。”

罗云净拿起电话听筒,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嗡嗡电流声。片刻后,本地电话局的女接线员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您好,要接哪里?”

“接沪上,中央银行业务局。”

“好的,请稍等。”

电话几经转接,听筒里交替响起金陵和沪上接线员短促的指令声,咔嗒的插线声像没完没了的摩斯密码。

他握着听筒等了许久,杂音终于沉淀为一个清晰的振铃音——长途总算通了。

“喂,回来那么久终于知道打电话了?你回来也不回家看看你母亲?”沈国钧声音响起。

“ 舅舅,我有急事找您帮忙,家里的机械行,最近有没有经手过或者库存里有没有德国产的精密光学仪器?最好是那种……二手但精度尚可的,或者有些小毛病的也行。”

听筒那头沉默了片刻,沈国钧的声音压低了少许,带上了公事公办的审慎:“云净,你要的东西,可不是市面上随便能买到的五金零件,你是为技术研究室问的?”

罗云净的心提了一下,立刻跟上:“您都知道了,研究室没办法了,我只能来问您。精度要求很高,最好是蔡司或者莱茨的货,哪怕是战前的老型号,或者报损的残件都行,只要能看清内部结构……”

“等着!”沈国钧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听筒被轻轻放下,但没有挂断。几分钟后,脚步声回来,沈国钧的声音再次清晰,每一个字都透着精准:“业务局经手过一批海关罚没的精密仪器,来源复杂,正在核价。里面有一台蔡司旧式测距仪的残骸,光学部分似乎完好,但机械传动部分严重损坏,原本计划拆解处理。”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像是在签署一份重要文件:“你让技术研究室,以‘协助鉴定评估’的名义,正式行文至中央银行业务局。文件一到,我这边就可以办理手续,将物品‘暂借’给你们研究。记住,流程,必须合规。”

罗云净瞬间抓住了舅舅话中的深意——这不仅提供了物资,更提供了一个完美且受保护的官方渠道。一切行为都将被掩盖在“公务”之下,任何后续的调查都会看到一份无懈可击的公文。

“太好了!谢谢舅舅!我立刻请廖总工出公函!”

“嗯。”沈国钧的语气缓和下来,变回了长辈,“做事要周密。还有,忙完这阵,回海城一趟,你母亲很挂念你。”

“是,舅舅。只是我刚进研究室,不好请假,等忙完这一阵,我抽空回海城一趟。”

电话挂断。罗云净握着尚有余温的电话听筒,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胸腔中连日来的积郁和焦虑,几乎随着这个电话烟消云散。

廖永兴听完罗云净与舅舅通话的简要汇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大半,他兴奋地一握拳,捶了下手心,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好!太好了!云净,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不仅是解决了备件问题,更是找到了一条能绕过禁运的潜在渠道!”

他快步走到办公桌前,几乎是立刻抽出了公文纸,拿起钢笔:“事不宜迟,我这就以研究室的名义起草给中央银行业务局的正式公函。理由就按沈先生说的,‘协助鉴定评估海关罚没精密仪器之性能与价值’。”

他笔下如飞,言辞恳切又符合官样文章,最后郑重地盖上了技术研究室的公章。

“小张!”他朝门外喊了一声,一名年轻的助理应声而入。“立刻把这封公函送到本部机要处,走加急流程,请他们尽快签发并安排送达沪上。”

助理接过公文,小跑着离开了。

廖永兴这才长长吁了口气,看向罗云净的眼神充满了赞赏与庆幸:“云净啊,真是没想到,你刚来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不仅技术眼光独到,这…这人脉关系也恰到好处。”他这话说得含蓄,但两人都心知肚明,没有沈国钧在中央银行的关键位置和巧妙安排,光有技术也无法破局。

罗云净谦逊地笑了笑:“廖工过奖了,只是恰巧舅舅在相关领域工作,能帮上忙就好。”他话锋一转,神色认真起来,“廖工,既然光学模块有望解决,机械部分修正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我们这里的设备恐怕……”

“我明白。”廖永兴点头,“精密铣床和坐标镗床只有城外七〇四兵工厂的精密车间才有。原本申请使用他们的设备流程繁琐,但现在情况特殊,前线急等。我这就以紧急军务的名义,向兵工署和工厂同时发文,申请优先使用权限。

“你,”他看向罗云净,目光灼灼,“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技术人员,必须亲自去现场指导加工。一旦银行那边手续办妥,你可能还需要去一趟沪上,亲自确认那光学模块的状况。”

罗云净的心脏猛地一跳!机会!他等待的,正是这样一个能够合理、合法离开金陵,前往城外甚至更远地方的“公务”!

他强压下心中的波澜,面色平静如常,甚至带着一丝技术人员接到任务时的专注:“是,廖工。我会立刻开始准备修正数据图和加工工艺要求。只要权限批准下来,我随时可以出发去七〇四厂。”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廖永兴极为满意,“你今天也累坏了,先回去休息,养精蓄锐。公文往返最快也要明天才有消息。明天一早,你先来研究室,我们把修正方案的细节最终敲定。”

“好的,廖工。”

离开研究室时,金陵已是万家灯火。夜风拂面,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罗云净心头的炽热与紧迫。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特意绕道买了些点心和高档茶叶,又去洋行买了一支新款的派克金笔。

道路上的临检还是没撤消,轮到他的车时,一名宪兵上前例行公事地敬礼。罗云净主动降下车窗,将参谋本部签发的证件递了出去,语气自然地带着一丝晚归的疲惫:“参谋本部技术研究室,刚下班。”

宪兵仔细查看了证件,又对照了一下他的脸。一名便衣也凑过来,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车内——空荡的后座,副驾驶座上除了那几份显眼的礼物别无他物。

“这么晚,罗工程师是去?”便衣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去拜访一位世伯,就在前面的宁海路。”罗云净坦然回答,甚至微微侧身,用下巴示意了一下后座的礼物,“初来乍到,承蒙长辈关照,总算工作上有了些眉目,特来答谢。”

便衣的目光在礼物上停留了一瞬,又看了看他那张年轻、带着书卷气却又坦然的脸,终于挥了挥手。宪兵将证件递还:“打扰了,罗工程师。请吧。”

“多谢。”罗云净接过证件,升上车窗。直到车子平稳地驶过路障,开出近百米,融入幽静的林荫道中。

他将车子稳稳地停在离陈公馆稍远的一条僻静巷子里,提上礼物,步行前往宁海路陈公馆。

经过岗哨的通报、放行,仆人恭敬地将他引了进去。陈兆谦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听收音机,见是他来露出笑容:“云净,这么晚过来,是研究室那边有什么事?” 陈夫人也在座,微笑着点头示意。

罗云净将礼物递给佣人,“陈世伯,伯母,打扰了。刚从廖工那里出来,心里实在激动,想着一定要先来感谢您。”

“哦?看来事情很顺利?”陈兆谦示意他坐下,感兴趣地问道。

“托您的福,非常顺利!”罗云净将今天在研究室的情况简要说了,获得了廖永兴的认可和即将开展的工作,需要去城外兵工厂和可能去沪上出差的任务,语气中充满了对参与重要项目的自豪与期待。

“……多亏了世伯您之前的引荐,廖总工才如此看重,让我一进去就能参与到核心项目里。这份知遇之恩,云净没齿难忘。”他郑重地下说道。

陈兆谦听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拿起茶杯轻轻吹了吹:“廖永兴是个实干家,他赏识你,是因为你确实有真才实学。你能这么快立足,我很高兴。”

他话锋微转,带着长辈式的关怀与提醒,“去兵工厂出差是好事,能接触最一线的实务。不过,那边管理严格,规矩也多,你初次去,要多看多学,谨言慎行。需要我提前跟那边的熟人打个招呼吗?”

罗云净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此行的目的——获得陈兆谦对这趟“公差”的知晓与默许,这无异于一道护身符。

他连忙道:“谢谢世伯关怀!廖工说他会协调好公文手续,我就不额外给您添麻烦了。我会牢记您的教诲,一切按规矩办事,绝不敢行差踏错。”

陈兆谦满意地点点头,似乎很欣赏他这种态度:“嗯,这样也好。凭本事吃饭,腰杆才硬。去吧,好好干,做出成绩来。”

又闲谈了几句家常,罗云净便识趣地起身告辞。陈兆谦夫妇将他送到门口。

陈兆谦似乎随口问了一句:“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估计就这一两天,等研究室和兵工厂那边的手续齐备就走。”罗云净恭敬回答。

“嗯,路上小心。”陈兆谦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自然。

走出宁海路,回车内,罗云净脸上那副精心维持的表情彻底褪去。疲惫如潮水般涌上。这场拜访,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

现在,他必须回去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回到家中,已是夜深人静。陈妈还在等他,脸上忧色未褪。

罗云净先示意她去休息,然后迅速上楼,轻叩几下后打开了夹层。

里面的青年立刻投来询问的目光,他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比之前多了些神采。

罗云净压低声音:“我这一两天内,需要出差去城外的七〇四兵工厂公干。”

青年眼睛一亮,刚要说什么,发现他脸色有些难看,立刻察觉不对:“是不是路上出什么事了?”

罗云净深吸一口气,语气沉凝:“今天车开出北平路时,我后视镜里有一辆黄包车不近不远地跟了一段。拐过街角时,街角时,我余光瞥见一个靠在墙边看报纸的人,在我的车经过时,非常自然地把报纸往下放低了寸许,露出了视线。”

青年的心猛地沉了下去,这些细节勾勒出的是一张严密且专业的监视网。

他喉咙发紧:“他们……怀疑你了?”

“不像。”罗云净眼神冷静地分析,“更像是常规的、不加区别的监视。他们在我这里一无所获,但又不敢完全撤掉眼线、关卡和盯梢,既是施加压力,也是等待我们自己露出马脚。”

他看向青年,语气斩钉截铁,“所以,我们必须借助这次公务的机会,一举成功。”

青年的手无意识地攥紧了薄被,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深知其中的风险,但正如罗云净所说,这是唯一的路。“我明白。”他哑声道,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你不用担心我的伤,我可以。”

罗云净点点头,不再多言,轻轻合上了夹层的暗门。

他走到窗边,将窗帘掀开一条极细的缝隙,向外望去。夜色中的街道看似平静,不知道那静谧之下潜藏着多少双眼睛。他刚才对青年说的话,既是为了安抚,也是事实。然而,他自己心中那根弦,却绷得前所未有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