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DeepBlack深渊 > 第225章 艺术品的价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卫·陈的屈服,为“暗影”的资金流动打开了一道隐秘的阀门。但陈默和素察深知,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银行渠道虽然高效,但风险集中,且大卫·陈这颗棋子能承受的压力有限。他们需要更加多元化、更难以追踪的洗钱路径。

艺术品市场,这个充斥着天价交易、主观估值和高度保密性的领域,进入了“幽灵”的视野。这里,一幅画的价值可以一夜之间飙升百万,也可以流拍无人问津,是隐匿和转移资金的绝佳温床。

任务再次落到了苏菲肩上。这一次,引路人依然是维克多·王,他对这种“雅痞”式的洗钱手法似乎颇为熟稔。

香港,一家顶级的艺术品拍卖行预展现场。空气中弥漫着香槟、古龙水和上流社会的低语。衣香鬓影的收藏家、策展人、投机客穿梭其间,对着展出的画作、古董瓷器评头论足。苏菲穿着一身低调但剪裁精良的黑色礼服,跟在维克多·王身边,感觉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她熟悉的战场是法庭和会议室,而不是这种浮华而虚伪的名利场。

“苏小姐,放松点。”维克多·王递给她一杯香槟,低声笑道,“在这里,钱只是一种数字,艺术才是最好的‘外衣’。你看那幅,”他指了指墙上的一幅色彩狂放、笔触混乱的抽象画,标签上写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东欧画家,估价20-30万港币。“这种货色,最适合‘洗澡’。”

苏菲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幅画在她看来毫无美感可言,甚至有些刺眼。“具体怎么做?”她保持冷静,低声询问。

“很简单。”维克多·王抿了一口酒,像个耐心的导师,“首先,你需要一个在艺术圈有点名气的‘白手套’——比如一位看似很有眼光的独立策展人或者小画廊主。由他出面,去一些偏远地区的画廊或者私人手里,用很低的价钱(比如几万块)买下一批这种没什么名气、但看起来有点‘潜力’的画作或者古董。”

“然后,”他继续道,“通过我们控制的一家离岸公司(比如你在开曼的那家),以‘赞助艺术’或‘战略性收藏’的名义,向拍卖行捐赠一笔巨款,或者直接作为神秘买家,委托那位‘白手套’在拍卖会上,以惊人的高价——比如两百万、三百万——拍下我们自己提供的这幅画。”

苏菲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左手倒右手。黑钱通过离岸公司注入拍卖行,支付巨额“成交价”和佣金,这笔钱在拍卖行走一圈,扣掉费用后,大部分以“合法”的拍卖收入形式,支付给画作的“卖方”——也就是他们自己控制的另一个实体。一幅原本只值几万块的画,经过这番操作,就变成了价值数百万的“资产”,黑钱也披上了“艺术品交易所得”的合法外衣。

“拍卖行不会怀疑吗?”苏菲提出疑问。

“怀疑?”维克多·王嗤笑一声,“拍卖行靠佣金吃饭。只要你的资金来路在他们系统里‘过得去’(这就要靠大卫·陈或者类似渠道了),他们巴不得成交价越高越好。至于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呵呵,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不值钱,说不定明天某个评论家一吹捧,就价值连城了呢?这就是艺术市场的‘魅力’所在。”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拍卖行,不同的拍品类别(油画、古董、珠宝),分散进行,避免引起注意。甚至还可以玩得更复杂一点,比如几家空壳公司互相竞拍,抬高价格,制造市场繁荣的假象。”

就在这时,一位拍卖行的资深客户经理认出了维克多·王,热情地迎了上来。“维克多先生!好久不见!这位是?”他看向苏菲。

“这位是苏小姐,来自新加坡的资深收藏家,对当代艺术很有兴趣。”维克多·王熟练地介绍道。

客户经理立刻堆起职业笑容,向苏菲递上名片:“苏小姐,幸会!有任何收藏方面的需求,随时找我。我们下个月有一场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夜拍,有几件珍品非常值得关注……”

苏菲勉强应付着,感觉像在演一出蹩脚的戏。她注意到,不远处,一位穿着中式褂子、气质阴郁的老者正静静地看着一幅水墨画,维克多·王低声告诉她,那是澳门某赌场的大佬,也是用这种方式“处理”资金的常客。

预展结束后,苏菲将这次“学习”的详细情况汇报给了“幽灵”。她重点描述了操作的流程、潜在的风险(如拍卖行内部审查、艺术品估值争议)以及维克多·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边境基地,指挥室内。

陈默看着苏菲发回来的报告和几张拍卖预展的照片(由苏菲秘密拍摄),冰冷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当他读到关于如何操纵价格、如何利用主观估值来洗白资金的描述时,他的嘴角似乎微微动了一下,那不是笑容,更像是一种……欣赏?

他让素察调出了一些关于全球艺术品市场洗钱的典型案例和数据。屏幕上滚动着惊人的数字:每年有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非法资金通过艺术品市场被洗白。那些光鲜亮丽的画廊、备受瞩目的拍卖会、天价成交的记录背后,可能都隐藏着肮脏的秘密。

【批准。进行小规模测试。选择目标:东南亚某新兴画家,作品估价低。由bVI的A公司作为买方,开曼的b实体作为委托方。苏菲负责物色‘白手套’和对接拍卖行。维克多提供技术支持。目标洗白金额:一百万美元。】陈默下达了指令。

他对这种手段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兴趣。这不同于直接的暴力掠夺,也不同于复杂的金融欺诈,它带着一种近乎嘲讽的“优雅”——利用人类对“美”和“价值”的主观界定,公然将罪恶伪装成风雅。这种隐藏在文明外壳下的掠夺,似乎更符合他内心不断滋长的、对现有秩序的蔑视和破坏欲。

苏菲接到指令后,开始着手准备。她在维克多的引荐下,物色了一个在新加坡艺术圈小有名气、但经济拮据、有吸毒丑闻的独立策展人作为“白手套”。素察则伪造了该画家的背景资料和一系列“学术评论”,试图为其作品增加一丝“潜在价值”。

一切都在隐秘中进行。

不久后,在新加坡一家二线拍卖行的例行拍卖会上,一幅色彩灰暗、题材晦涩的油画(由“白手套”从印尼以五千美元购得),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价(主要是“白手套”和另一个由维克多安排的“托儿”在抬价),最终被代表bVI A公司出席的“白手套”,以一百零五万美元的“天价”拍下。

拍卖现场响起了一阵礼貌性的掌声,夹杂着一些窃窃私语和不解的目光。谁都看得出来,那幅画根本不值这个价钱。但拍卖师落槌成交,资金从神秘的离岸公司账户划入拍卖行,扣除佣金后,剩余的近百万美元,几经周折,最终流入了“暗影”控制的另一个干净账户。

一次典型的艺术品洗钱,完成了。

苏菲在拍卖行后台,看着那幅被包装好的、如今“价值连城”的画作,感到一种巨大的荒谬感。这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不过是罪恶资金流转的一个道具罢了。

而远在基地的陈默,通过加密渠道看到了成交确认书和资金到账的信息。他站在巨大的显示屏前,屏幕上一边是那幅在他看来毫无美感的油画,另一边是代表着资金流动的绿色箭头。

他沉默了片刻,对身边的素察说:

“记住这个模式。以后,可以多准备一些这样的‘艺术品’。”

他的语气平静,却仿佛在欣赏一件真正的杰作。

这种将黑暗资本注入看似纯洁高雅的领域,并肆意扭曲其价值规则的行为,带给他的掌控感和破坏快感,似乎并不亚于一场成功的武力突袭。

艺术品的价值,在“暗影”这里,被重新定义。它不再是美学的载体,而是洗刷血腥的漂白剂,是黑暗帝国点缀其虚伪王冠上的一颗扭曲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