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世子去哪了? > 第125章 拜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说我那个未过门的媳妇已经上路了,预计三月初才能到,我越发好奇她长什么样,也期盼着她千万别是个母老虎,万一真是,以后可就完了。”——李华《世子升职记》

李华一日忽发奇想,竟未带任何仪仗,只换了一身寻常文士的便装,溜溜达达地就去了任亨泰府上。任亨泰原先为了节省,只在离蜀王府不远处的巷子里租住了一间小宅院,如今夫人和女儿都来了,实在挤迫不堪,这才狠狠心,咬牙赁下了一处稍显宽敞的院落。

李华踱至门前,只见门庭略显朴素,他将自己的世子令牌随手递给门口值守的老苍头。那老仆接过令牌一看,虽不识得眼前这衣着普通的少年,却认得那令牌上清晰的蜀王府印记和世子名号,顿时吓得一个激灵,腿都软了半分,慌忙躬身道:“小……小人有眼无珠!不知贵人驾临!贵人快请进!快请进!” 一边说,一边手忙脚乱地将李华往里请。

此时,内堂之中,任亨泰正与妻子王氏爆发着激烈的争吵。王氏哭得双眼红肿,声音带着哭腔和积压已久的怨愤:“……当初我就说那家子不是良配!你偏不听!为了你那所谓的前程,硬是把澜儿往火坑里推!如今好了,女儿一辈子都叫你毁了!你赔我女儿!你赔我!”

任亨泰被妻子连番指责,面色铁青,额角青筋微微跳动。他自觉理亏,却又拉不下脸来承认错误,只能梗着脖子,声音又高又急地强行辩解,试图找回一丝家长的威严:

“你……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当初议亲之时,那薛大人在朝中是出了名的清廉正直,薛家门风亦是严谨!我……我自然是想着,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家的子弟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谁……谁曾想那小子竟是这般。”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气急败坏,却也在提及“薛大人”时流露出一丝当初看走眼的懊悔。但旋即,他似乎又找到了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语气变得复杂而无奈,甚至带着点迁怒:

“可……可是话说回来!澜儿她……她过门这些年,未能为薛家诞下一儿半女,这……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啊!在那等注重香火传承的人家,这……这终究是落下了话柄,让她处境艰难……”

谁……谁曾想他会是这般?”

王氏听着丈夫这番不仅不反思自身择婿不当、反而将责任归咎于女儿无子的言论,整个人如同被冰水浇透,瞬间从方才的激动变得一片冰冷。她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去了,眼中原本还残存的些许期望彻底化为乌有,只剩下浓浓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失望。

就在这时,那老苍头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也顾不得主人正在气头上,急声禀报:“老爷!夫人!世子……世子殿下驾到!已经到院门口了!”

这声通报如同一声惊雷,瞬间炸响在争吵的两人耳边。任亨泰和王氏同时愣住,脸上的怒容和泪痕都僵住了,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子殿下?怎么会突然驾临他们这寒酸简陋的宅子?!

任亨泰一听世子亲临,也顾不得再与妻子争吵,慌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压下脸上的怒容,快步迎了出去。王氏也急忙止住哭泣,用手帕胡乱擦了擦脸,低声吩咐吓呆了的侍女:“快!快去沏家里最好的茶来!再看看有什么能上的点心,赶紧端来!”

整个院子确实比任亨泰之前租住的那间狭窄小屋宽敞了许多,但也仅止于宽敞而已,陈设依旧简单朴素,并无多少奢华之物,与王府的气派自是云泥之别。

任亨泰疾步走到院中,只见李华正负手而立,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方小院。他连忙上前躬身行礼:“不知殿下大驾光临,寒舍简陋,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李华笑着虚扶一把:“任师傅不必多礼,是本王唐突了。”说罢,对身后的张恂示意了一下。张恂立刻捧上几个精致的礼盒。

李华语气轻松地说道:“听闻任师傅乔迁新居,一点薄礼,聊表祝贺。”

任亨泰看着那明显价值不菲的礼物,更是惶恐又不好意思,连声道:“这……这如何使得!殿下厚爱,老臣受之有愧……”

“诶,乔迁之喜,理应庆贺,任师傅就莫要推辞了。”李华不容分说,示意张恂将礼物交给任家的仆人。

任亨泰只得再三谢恩,然后恭敬地引着李华往内厅走去。一进内厅,李华的目光便看似无意地扫过正垂首站在一旁、努力保持镇定的王氏。

王氏此刻心中已是惊涛骇浪!她万万没想到,那日雨中好心相助、背她上车、俊俏又善良的“少年公子”,竟然就是当今蜀王世子殿下!她紧张得手心冒汗,头垂得更低,生怕被认出或失了礼数。

然而,李华的目光在她身上只是一掠而过,并未停留,仿佛从未见过她一般,神色自然如常,笑着对任亨泰道:“任师傅这新居倒是清雅安静,是个读书休憩的好地方。”

他这般态度,反而让王氏稍稍安心了些,心中对这位世子的好感又添了几分,觉得他不仅心地好,还如此体贴,顾及他们的颜面。

李华与任亨泰又闲聊了几句家常,气氛看似缓和。李华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了些,目光看向任亨泰,问道:“任师傅,令爱之事……我也有所耳闻。那厮竟敢如此欺辱朝廷命官之女,简直无法无天!若需要本王出面,替你讨个公道,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单凭他殴妻这一条,就足够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任亨泰闻言,脸上闪过挣扎之色,但最终还是那副息事宁人的老样子,习惯性地摆摆手,叹了口气:“唉……殿下好意,老臣心领了。只是……罢了,罢了。终究是家丑,闹将开来,于澜儿名声也无益,只怕她日后更难……”

一旁的王氏见丈夫又是这般退缩忍让,心中焦急,正要开口反驳。

李华却率先开口,看着任亨泰,语气沉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缓缓说道:“任师傅,话不是这么说。女子生存本就不易,如同风中浮萍,无所依凭。若是连生身父母都不能、不愿为她撑腰庇护,你让她一个弱女子,日后还能指望谁?如何能活下去?”

他微微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难得的沉重与真诚:“有时候,退一步,并非海阔天空,反而可能是让作恶者更加肆无忌惮,让受害者寒心绝望。罢了,我也只是这么一说,具体如何,终究是任师傅的家事。”

任亨泰听着,如遭重击,僵在原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与挣扎之中。王氏则感激地看了李华一眼,眼中含泪。

李华说完,就离开了。

王氏听着李华那番话,再看着丈夫依旧犹豫不决的模样,积压已久的委屈、愤怒和对女儿的心疼瞬间冲垮了理智。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也顾不得失礼,用手帕掩面,低声啜泣着转身快步离开了客厅。

她径直来到女儿任澜仪的房间。任澜仪正独自对着窗外垂泪,神情凄楚,脸上未散的淤青更显刺目。她见母亲哭着进来,先是一惊,随即心中的委屈也涌了上来,母女二人顿时抱头痛哭。

王氏紧紧搂着女儿,感受着她单薄肩膀的颤抖,心如刀割。她轻轻抚摸着女儿脸上的伤痕,声音哽咽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我的儿,苦了你了……娘没用,让你受这等欺辱……”

她替女儿擦去眼泪,自己也止住哭泣,语气变得坚定起来:“澜儿,你还记得那日在大慈寺外,下雨天,将娘背到马车上的那位俊俏公子吗?”

任澜仪泪眼朦胧地点点头,那个雨中俊朗又温和的少年形象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氏深吸一口气,说道:“娘今日才知道,他……他竟然是蜀王世子殿下!他今日来家中,不仅没提前那日之事,还主动提出,愿意为你做主,替你讨回公道!”

她越说越激动,握住女儿的手:“他说,单凭那畜生殴妻这一条,就足够严惩!澜儿,这口气我们不能就这么咽下去!娘这就去求世子殿下!无论如何,定要让那个丧尽天良的畜牲为他做的事付出代价!绝不能让我儿白白受了这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