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启明将那小块泛着灰白光泽的金属疙瘩紧紧攥在手中,快步返回制造局。

他的心跳微微加速,不是因为坊市可能的跟踪,而是因为掌心这块被称为“白铜”的金属。

镍!

这可能是解决燧发枪撞针和机床主轴脆断问题的关键!

一回到书房,他立刻紧闭房门,将那小块金属放在灯下仔细端详。

刮去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内里露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地坚硬,与他认知中的镍特性极为相似。

量太少了,甚至不够打造一枚完整的撞针。

但这是一个无比珍贵的开始,是零的突破!

他需要验证这金属的成分,更需要找到更多的来源。

他沉浸意识,沟通系统。

“系统,扫描分析手中金属样本的主要成分。”

【收到指令,开始物质成分扫描……】

【扫描完成。样本主要成分:镍(Ni)含量约72%,铜(cu)含量约25%,杂质(Fe、S等)含量约3%。】

【结论:一块成分粗糙的镍白铜合金。】

果然是镍!而且含量很高!

陈启明精神大振,立刻追问:“根据当前世界背景,检索此类含镍矿石或金属锭最可能的来源地及获取途径。”

【信息不足,无法精确检索。】

【基于现有地理知识库推断:高镍矿藏多见于极北苦寒之地或海外孤岛。当前时代背景下,少量镍金属或镍白铜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流入:】

【1、西域或漠北商队作为珍奇异物携带入境。】

【2、东南沿海海商从吕宋、暹罗乃至更远的弗朗机人手中交易获得,被视为无用废料或误认为是银矿。】

【3、前朝遗留或矿监进献的未被识别的奇特矿样。】

线索依然模糊,但至少指明了方向——西域、海商、矿监。

他需要更多人手去调查这些渠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利用好这仅有的一点宝贝。

他再次兑换。

“兑换【小型坩埚炉设计与高温焦炭制备基础】(需80点)!”

“兑换【基础合金熔炼与浇铸安全要点】(需50点)!”

【兑换成功。消耗文明点数130点。当前点数:41点。】

新的知识涌入,重点是如何建造一个小型高温熔炼炉,以及如何将这块镍白铜与现有的铁料进行熔合,尝试炼制最初的镍钢。

点数再次见底,但他觉得值。

他立刻将王铁匠和几位核心工匠叫到密室。

没有展示那小块金属,而是先铺开了坩埚炉的设计图。

“王师傅,立刻带人,按此图建造一座小熔炉,要求绝对保密,就建在枪械工坊的最里间。”

“李师傅,你带人挑选一批最好的精铁料,锻打成细条备用。”

“赵师傅,制备一批最上等的木炭,捣碎备用,我有大用。”

工匠们看着那结构奇特的炉子图纸,虽然不明所以,但看到陈启明异常严肃郑重的表情,都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纷纷凛然领命。

密室中,陈启明才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小块镍白铜。

“此物,我称之为‘秘银’,极其珍稀,是提升铁料韧性的关键。”他编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名字,“我们将尝试将其与精铁熔合,炼制一种全新的坚钢。”

工匠们围拢过来,看着那小块不起眼的金属,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就这么点小东西,能有如此神效?

陈启明没有过多解释,亲自监督指挥。

小型坩埚炉很快搭建起来。

精选的铁料细条和那小块被仔细切下一部分的镍白铜被一同放入耐火的黏土坩埚中。

炉火点燃,使用的是特意制备的焦炭,鼓风机被改造到最大功率,猛烈地吹入空气。

温度迅速升高,远超平日打铁的炉温,灼热的气浪让周围的工匠都感到皮肤发烫。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那在烈火中逐渐变得通红、继而开始熔化的金属。

陈启明根据脑中的知识,仔细估算着温度和熔炼时间。

当时机成熟,他亲自用长钳夹起坩埚,将炽红的金属液小心地浇注入事先准备好的砂型模具中。

模具里,是一根撞针和一小段主轴的模样。

嗤——

高温金属液遇冷产生大量的蒸汽,发出刺耳的声响。

等待冷却的过程无比漫长。

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

终于,模具温度降了下来。

陈启明亲手敲开砂型,取出了那根新炼制的、略带暗灰色泽的金属撞针。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根小小的撞针上。

王铁匠接过撞针,仔细掂量,又用锉刀小心地锉了一下。

“咦?这分量…这硬度…”他眼中露出惊异之色,“似乎确与寻常铁料不同!”

“淬火!”陈启明下令。

按照新工艺,撞针被重新加热到特定温度,然后迅速浸入冰冷的盐水之中。

滋啦!

又是一阵白汽升腾。

再次取出时,撞针表面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幽深光泽。

“打磨!装机测试!”陈启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一名最老练的工匠小心翼翼地将这根新撞针安装到一支燧发枪的枪机上。

演武场上,气氛比上次试射更加凝重。

陈启明亲自拿起那支装配了新撞针的燧发枪。

装药,填弹,压实。

扳开击锤,瞄准百步外的包铁木靶。

他深吸一口气,扣动扳机。

锵!砰!

燧石擦出耀眼的火花,点燃药池,一声爆响清脆利落!

枪口喷出火焰,后坐力清晰地传来。

远处,木靶再次被轰出一个窟窿。

“成功了!”

“没炸!也没裂!”

工匠们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

陈启明没有停下,命令继续装填。

砰!

砰!

砰!

连续射击五次!每一次击发都清脆有力,撞针肉眼观察没有任何变形或裂纹的迹象!

“大人!神了!真是神了!”王铁匠激动得声音发颤,捧着那根只是微微发热的撞针,如同捧着绝世珍宝,“这‘秘银’真是神物啊!竟真能炼出如此韧硬的钢来!”

虽然这只是最初步、最粗糙的镍钢,性能远未稳定,但这小小的成功,无疑照亮了材料困局的前路!

陈启明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放松。

解决了材料瓶颈,燧发枪的量产才算真正看到了曙光。

就在这时,李总旗匆匆从外面回来,脸色不太好看。

他屏退左右,低声道:“大人,坊市那两人,跟丢了。那两人警惕性极高,在巷子里七拐八绕,最后进了一家…一家叫‘醉金樽’的酒楼后门,就没再出来。那地方…背景似乎有些复杂,守备森严,弟兄们没敢硬闯。”

“醉金樽?”陈启明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眉头微皱。

他知道这家酒楼,是京师有名的销金窟,达官显贵云集之处。

探子钻进那里,是去汇报情报?还是那里本就是某个情报据点?甚至可能与朝中某些人有关?

“知道了。让我们的人撤回来,不必再跟,以免打草惊蛇。”陈启明沉吟道,“‘醉金樽’…我记下了。”

暗处的影子,果然都藏着不小的来头。

他转身,看着工坊里因为镍钢初成而兴奋不已的工匠们,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无论暗处有多少双眼睛,有多少人想阻挠,技术前进的脚步,绝不会停止。

他拿起那根珍贵的镍钢撞针,对王铁匠道:“集中所有人手,优先炼制这种新钢,不惜工本,先造出一批合格的撞针和主轴!”

“是!大人!”王铁匠轰然应诺。

技术的星火已然点燃,虽前路漫漫,但终将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