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 第243章 东林夜火,暗流初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3章 东林夜火,暗流初涌

晨雾未散时,苏慕烟已带着红鸾穿过江州城门。

她裹着月白棉襦,鬓边银簪在雾中泛着淡光,像极了寻常进香的贵家娘子。

腰间的檀木珠串随着步伐轻响——那是暗卫传递消息的暗号,每颗珠子里都藏着薄如蝉翼的密纸。

娘子,东林寺的香火旺得很。红鸾压低声音,目光扫过街角卖糖人的老丈。

那老丈正用糖稀画着鲤鱼,可握勺子的手在抖——这是他们与庐山密探约定的信号。

苏慕烟脚步微顿,转身往街角的茶棚走去。

竹帘掀起时,三个戴斗笠的香客正围着火炉烤手,最右边的汉子指甲缝里沾着松脂——那是潜伏庐山半年的。

这茶苦得很。苏慕烟端起粗瓷碗,前日在扬州喝的雨前龙井,才叫人回味。

扬州的茶再香,也比不过庐山的云雾。松针搓了搓冻红的手,昨夜东林寺后门开了三次,来的都是黑衣短打,蒙着面不说话。

小僧去送斋饭,听见他们说、。

苏慕烟的手指在桌下掐紧,檀木珠串硌得生疼。

梁国是朱温旧封,徐知诰早年投过朱温帐下——这绝不是普通僧事。

她抬眼时已换了副温婉模样,笑着对红鸾道:去买两包桂花糖,给寺里的小师父们分。

红鸾应了一声,借故离开。

苏慕烟摸出块碎银推给松针:替我多备柱高香,要沉水香的。松针点头,指腹在桌沿轻敲三下——这是情报紧急的暗号。

暮色漫上东林寺飞檐时,苏慕烟跪在大雄宝殿的蒲团上。

香炉里的沉水香烧得正旺,她借添香的由头,将半片碎玉压在香炉底下。

那是寿州暗桩的信物,待松针取走后,自会有人将今夜的发现写成密信,绑在信鸽腿上。

同一时刻,江州城南的茶肆里,段凝缩在二楼雅间的布帘后。

炭盆的火映得他甲叶发亮,耳中听着楼下赵崇珪的声音:徐公讲经时说潜龙在渊,待云起,咱们若再不动,可就真成池里的死鱼了。

将军慎言!有人压低声音,李昭耳目多如牛毛......

怕什么?赵崇珪拍了下桌子,茶盏跳起来,那老匹夫最近总往观星台跑,我听说帝星都暗了——这是天要变!

等徐公的人联络上契丹使者,咱们里应外合......

段凝的手指在案上敲了两下,窗外传来两声鸦鸣。

楼下的暗卫得了信号,将对话一字不落地记在绢帛上。

他盯着赵崇珪泛红的脸,想起李昭今早说的钓大鱼——徐党余孽若全跳出来,才好一网打尽。

寿州宫中,李昭望着案头徐知诰的讲经记录,烛火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几个字上摇晃。

崔道融的青衫被夜风吹得鼓起来,他正捧着茶盏道:徐公的《易》讲得妙,可这二字,怕不是指陛下。

崔卿怎么看?李昭拨了拨灯芯,火星噼啪溅在字上,烧出个焦洞。

崔道融放下茶盏,指节叩了叩案上的《科举改制十策》:徐党根基在江南士族,羽翼是军中旧部。

若要剪除,春祭大典是个好由头——陛下登坛祭天,满朝文武皆在,正是立威的时候。

李昭望着窗外的星子,忽然笑了:崔卿这十策里,说要取士不问门第,倒和朕想的一样。

等苏娘子回来......他顿了顿,这天下,确实该换副模样了。

子时三刻,李昭独自登上观星台。

寒风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他望着紫微垣西侧那片偏移的星群,喉结动了动。

前世史书里写着乾宁二十三年春,江州兵变,可具体日期却模糊不清——此刻帝星暗,太子星躁,分明是乱起之兆。

传郭从训。他对随侍的小太监道,带五百精兵南巡,就说朕要查江防。小太监应了,跑下台阶时差点摔一跤。

李昭望着他的背影,想起二十年前寿州城墙上,徐知诰也是这样跑着传递军令——那时的徐知诰,眼里只有流民和城墙,哪有现在这许多算计?

东方刚泛白,段凝就撞开了含元殿的门。

他甲叶上沾着血,手里攥着半截染血的信纸:陛下,苏娘子的密信被劫了!

刺客伪装成驿卒,杀了传信的暗卫......

李昭接过信纸,东林寺藏兵五个字还沾着暗红的血。

他忽然想起昨夜观星时,紫微垣旁那颗忽明忽暗的客星——原来不是兵变,是兵藏!

宣太医。他对段凝道,声音里带着疲意,就说朕偶感风寒,近日不见外臣。段凝一怔,随即领命退下。

李昭望着案头未批完的奏疏,嘴角扬起半分冷笑——既然有人等不及,那便让这出戏,唱得更热闹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