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分钟后。

“我就知道……”

一个由凝实耀光以太构成的平台上,艾尔、雨果还有阿布稳稳地坐着。雨果一手扶着平台边缘,一手指引着方向,语气里带着几分早已料到的无奈和轻微的埋怨。

“抱歉抱歉啊,才出关没多久,好多新手段用起来还不太熟练,有些一时没想起来。”

艾尔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转头看向下方那片仿佛被猛烈轰炸过的大面积焦黑废墟,总觉得有些眼熟。

“嗯呐嗯呐。”(老大,这里就是当时镇压零号空洞爆发时的外围主战场。)

“谢谢阿布提醒,我就说怎么这么眼熟。这么说来……”艾尔顺着雨果指引的方向望去,那个方位,似乎正是他当初远距离投掷耀光枪,轰击躲藏起来的尼尼微的方向。

当几人抵达目标区域上空时,艾尔凝神注视着下方的断壁残垣。一旁的雨果伸手指向某处:“就是那里!我当时就是在那片区域的半空中发现的!”

艾尔闻言,立刻释放出更多耀光以太,编织成一张细密的感知网向下方延伸。在他的感知中,几块被掩埋在高楼废墟深处的物体正对耀光以太产生共鸣,发出规律的波动。

艾尔见状,右手在空中轻轻挥动。在雨果目瞪口呆的注视下,下方巨大的断壁残垣被无形之力缓缓掀开。

“这简直就是超人!”

当废墟被清理出一片空隙后,几块闪烁着银白色光泽的灰黑色巨石从中升起,稳稳地悬浮在艾尔面前。在艾尔的操控下,这些巨石开始高频震动,表面的附着物纷纷剥落,显露出它们的真实面貌。

光滑的银白色主体上点缀着灰色纹路,若是在其他地方见到,艾尔一定会赞叹这是件精美的艺术品。但在这里发现,而且这材质看起来有些眼熟,似乎像是某种以太生物的外壳……

看着艾尔抱臂沉思的模样,阿布突然想起了什么。它全力运转记忆数据库,双眼因为过载而闪烁着光芒,疯狂比对眼前的物体。

阿布的电子屏幕瞬间变成一个闪亮的灯泡图案,它激动地挥舞双手:“嗯呐嗯呐嗯呐!”(老大老大!是尼尼微!)

经阿布提醒,艾尔立刻联想到之前第二次见到尼尼微时,也就是防卫军集结主力前去镇压零号空洞时……它躲藏的大致方位应该就是这里。原来这竟是当时被击落的尼尼微外壳碎片。

“但那个辉瓷成分又是怎么回事?”

带着这个疑问,艾尔继续探查下方的土壤,果然感知到了秽息的气息,同时发现周围分布着辉岭石矿脉。

所以,这种新型材料其实是高纯度辉瓷+以骸外壳+耀光以太轰击的产物?

答案竟然一直在自己手中!

艾尔心念微动,眼前的巨大碎片立即响应他的召唤,在高浓度耀光以太的作用下开始变形,最终融合成一颗巨大的金属球。

难道自己的耀光以太具有加工和提纯辉瓷的能力?

不对啊?之前在莱姆尼安空洞尝试时毫无反应,而且辉瓷对耀光以太向来没有特殊反应。

还有尼尼微的外壳,难不成每次都要去空洞里找六级以骸“进货”?

“尼尼微在吗?把衣服脱了?!”

这未免太耗费精力了吧,艾尔表示自己懒得动!

还是把这些发现带给莱昂内尔他们吧,顺便分享自己的思路。毕竟自己不是材料学专家,专业问题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解决。

离开零号空洞后,艾尔将雨果送到光映广场附近便先行离开,他迫不及待地要找两位好友商讨这个重大发现。

“话说回来,我是不是忘了什么事?”艾尔挠了挠下巴,随即摇了摇头,“算了,懒得想了。”

另一边,自从艾尔回归后就一直期待他登门拜访的宗一郎:“…………”

─────────────

“我一收到消息就立刻赶来了!”

仲夏匆忙套上实验防护服冲进实验室,却发现所有研究人员都穿着休闲装。他正要开口询问,艾尔抢先解释道:“你忘了我的耀光以太护盾吗?”

仲夏这才恍然大悟。确实,有艾尔的贴身护盾保护,这些笨重的防护服反而成了麻烦,影响灵敏度。

待众人准备就绪后,艾尔在临时会议桌上讲述了他的发现,同时让一直悬浮在身后的那颗散发着金属光泽的巨型球体缓缓落下。

听完艾尔的讲述,一部分研究人员立即着手分析新材料与两年前样本有何不同,另一部分则开始思考这种材料形成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几小时后。

研究人员重新聚集讨论,各小组代表轮流在电子屏幕上进行汇报:“根据检测结果,艾尔先生这次带来的新材料与两年前的样本在成分结构上完全一致……”

“根据艾尔先生的描述,这是几年前出现的互利型共生以骸群——尼尼微,在受到高浓度耀光以太攻击后脱落的躯壳碎片,与周围的辉岭石原矿,可能还有秽息的参与,共同形成了这种特殊材料……”

“如果真是这样,那量产就太困难了。难道每生产一批材料,都要麻烦艾尔先生去空洞里找六级以骸群?”

见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艾尔撇了撇嘴:“也不是不行……不过除了最开始几次,后面完全要看我的心情……”

事实上,艾尔真的不想经常做这种事,太麻烦了

就在教授和研究员们激烈讨论时,作为以太材料学专家的莱昂内尔突然灵光一现。他迅速在数据库中翻找,很快在某个久远的档案中找到了想要的内容。

将资料同步发送给在场的每个人后,莱昂内尔起身发言:“众所周知,以骸无法离开空洞环境,因此很少有人愿意近距离研究它们,毕竟空洞环境时刻都有着侵蚀危险,更何况以骸又不是小白鼠。

大多数学者更关注它们的弱点与习性。但请各位看我刚刚分享的资料——这是亚契教授的研究报告。”

“报告中指出,以骸的躯壳虽然看起来散发着金属光泽,但本质上是一种以太造物,介于活性与惰性之间。这就是为什么在骸核破损时,它们的躯壳会随之消散,而不像普通的惰性以太结晶那样稳定存在于空洞中。”

说到这里,莱昂内尔看着亚契教授记录中某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表述,无奈地继续:

“虽然不确定他老人家所说的颇有实力的小以骸到底是什么水平,但他的研究告诉我们,低级以骸和高级以骸的外壳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以太浓度含量的差异。”

“所以我在想,对于艾尔先生提到的尼尼微躯壳碎片,我们是否可以用高浓度惰性以太结晶来替代?或者,直接使用高浓度耀光以太来代替这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