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陆队,收好你的生日帽 > 第125章 是谁为这个“完美家庭”按下了暂停键?(1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是谁为这个“完美家庭”按下了暂停键?(10)

林静的心理侧写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在专案组内部激起了新的涟漪。

调查的重心开始从漫无目的的海量筛查,转向更具针对性地挖掘程家社会关系中有特殊倾向的个体。

陈默带着重新燃起的斗志,再次扎进了“幸福里”社区,这一次,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维修工、快递员这类流动人员。

而是更深地投向那些长期居住在此,如同背景板一样容易被忽略的固定面孔。

他调整了走访策略,不再直接询问程家的事,而是以“社区人口普查补充”、“老年人关怀走访”等更温和的名义,

与那些常在社区花园晒太阳、下棋、散步的老人们攀谈。

话题从社区环境、家常里短慢慢引向对邻里关系的看法。

几天下来,收获甚微。

大多数老人对程家的印象都停留在“那家知识分子,挺安静的,不怎么跟人来往”的层面。

直到陈默遇到了那位姓韩的退休老工程师。

韩老爷子年近八十,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是社区里有名的“百事通”,每天雷打不动地在花园固定长椅上晒太阳、听收音机。

陈默递上一根烟,陪着韩老爷子聊了会儿天气和戏曲,才看似不经意地问起:

“韩大爷,您在这小区住得久,见识广。像咱们这楼上楼下的,有没有那种……特别关心别人家孩子,或者对怎么教育孩子特别有自己一套看法的邻居?”

韩老爷子眯着眼,吐出一口烟圈,想了一会儿,用带着点沙哑的嗓音说:

“你这么一问,倒是让我想起老孙头了。”

“老孙头?”陈默心里一动,面上不动声色。

“嗯,孙厄辛。以前也是老师,退休好些年了,就住在隔壁单元三楼。”

韩老爷子朝不远处一栋楼指了指,

“他啊,老伴走得早,一儿一女都在国外,一年也回不来一趟,就他一个人过。”

“这位孙老师,人怎么样?”

“人嘛,表面上看挺和气,见面也打招呼。就是……”

韩老爷子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就是有点……太老派,或者说,有点轴。脑子里那套东西,还是几十年前的。见不得孩子吵,见不得孩子跑跳,总觉得没规矩。”

陈默立刻捕捉到了关键词——“规矩”。

他引导着问:“哦?他怎么个在意法?”

“我记得,大概一年前吧,有一次社区里有几个半大小子踢球,不小心把花坛边的一盆花撞倒了,泥土撒了一地。”

“那几个孩子吓得够呛,正不知道怎么办。”

“老孙头正好路过,就站在那儿,对着那几个孩子足足训了有十分钟,什么‘行为不端’、‘缺乏家教’、‘不成体统’……把孩子们都训哭了。”

“后来还是孩子家长过来,差点跟他吵起来。”

韩老爷子摇了摇头,

“自那以后,孩子们看见他都绕着走。”

陈默的心跳微微加速,他继续追问:“那……他跟程工程师家,有过接触吗?”

“程工家?”

韩老爷子想了想,

“哎,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来了。程工家那俩孩子,以前也挺活泼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变得特别安静,见人就低头。”

“老孙头有一阵子,好像挺关注他们家的。有好几次,我坐在这儿,看到老孙头在楼下碰到程工爱人带着孩子回来,他就会凑上去说几句话,还笑眯眯地摸摸那两个孩子的头。”

韩老爷子努力回忆着:

“我记得他好像夸过那俩孩子,说他们‘有规矩’,‘像个小大人’,比现在那些疯跑的孩子强多了。”

“好像……好像还跟程工爱人说过什么‘孩子就得从小立规矩,不能由着性子来’之类的话。”

“不过我看程工爱人那时候,也就是笑笑,没怎么接话,后来好像也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了。”

独居,退休老教师,对“规矩”有异乎寻常的执着,曾关注并称赞过程家的孩子,其关注的时间点似乎也与程家开始出现变化的时间有所重叠……

所有这些信息,都与林静侧写中的“对家庭、孩子教育有异于常人执着”、“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关系破裂或极度孤独”等特征高度吻合。

孙厄辛,这个看似与案件毫不相干的独居老人,瞬间从背景中凸显出来,身上笼罩了一层可疑的阴影。

陈默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仔细记录下所有细节,并向韩老爷子再三确认后,立刻返回市局汇报。

“……陆队,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陈默站在陆珩的办公桌前,详细汇报了关于孙厄辛的情况,尤其重点强调了“规矩”这个关键词,以及孙厄辛曾关注过程家孩子并表达过赞赏的细节。

陆珩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当听到“规矩”二字时,他敲击的动作骤然停止,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同发现了猎物踪迹的鹰隼。

“‘规矩’……”陆珩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声音低沉。

在林静的分析中,凶手对“绝对控制”和“僵化完美”的追求,其外在表现,不就是一种极致的、不容置疑的“规矩”吗?

将父母变成绝对符合“规矩”的人偶,将孩子“规范”成沉默的玩偶,这背后扭曲的逻辑,与孙厄辛所执着的“规矩”,在核心上似乎有着某种黑暗的共鸣。

“继续查他。”

陆珩没有任何犹豫,下达了指令,

“查他的背景,退休前在哪所学校,风评如何。查他的家庭关系,特别是与子女的具体情况。”

“查他退休后的生活轨迹,兴趣爱好,社会交往。最重要的是,查清楚他与程家到底有过哪些具体的、实质性的接触。”

“明白!”陈默立刻应道。

这时,苏棠正好拿着一份报告走过来,准备递给陆珩,恰好听到了后半段对话。

她没打扰,只是靠在旁边的文件柜上,一边听着,一边无意识地用指尖卷着自己一缕垂下的头发,琥珀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等陈默领命离开后,苏棠才直起身,将报告放在陆珩桌上,语气带着她特有的、将诡异之事说得稀松平常的口吻:

“喜欢孩子有规矩的独居老人……这设定听起来就像悬疑片开场。”

她歪了歪头,看向陆珩,

“一般来说,这种角色要么是深藏不露的终极boSS,要么就是编剧扔出来干扰视线的烟雾弹。你觉得,我们这位孙老师,会是哪一种?”

陆珩拿起她递过来的报告,目光依旧深沉,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淡淡地说:

“是哪一种,查下去就知道了。直觉告诉我,他和‘规矩’这个词,值得我们投入精力。”

一个新的,具备明确动机和侧写吻合度的嫌疑人——孙厄辛,正式进入了警方的侦查视野。

围绕着他的深入调查,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