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油纸不行!”陈锋将一包在自行车后座颠簸了半日、边缘已渗出油渍、显得有些狼狈的辣条拍在桌上,语气斩钉截铁,“赵老四这单生意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想把生意做大,走得远,这包装必须换!”
作坊核心成员再次围拢过来。看着那包品相受损的辣条,大家都沉默了。林婉秋拿起辣条,摸了摸渗油的边缘,眉头紧锁:“确实,天再热一点,这样运出去,味道和卖相都要打折扣,时间长了还可能变质。”大刘挠挠头:“可不用油纸用啥?咱这附近供销社卖的包装纸都差不多啊。” 刚子则更关心成本:“锋哥,换更好的包装,肯定更贵吧?那咱们是不是得涨价?”
“涨价是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陈锋否定了刚子的想法,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林婉秋身上,显然已经有了思路,“婉秋,你还记得上次我们去市里百货大楼,看到那些高级糖果用的什么包装吗?”
林婉秋眼睛一亮:“你是说……那种透明的,有点软,能封口的塑料袋?”
“对!就是塑料袋!”陈锋肯定道,“虽然成本比油纸高,但它密封性好,防潮防油,还能直接看到里面的东西,干净卫生!咱们的辣条油润鲜亮,装在透明袋子里,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这个想法让众人都感到新奇。回想起之前只能用粗糙油纸、靠盖个红戳来彰显不同的窘迫,与现在居然能用到百货大楼里才见的塑料袋包装,这种跨越让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的产品档次瞬间提升了一大截。
“我明天就去市里找找,看哪里能订做这种袋子。”林婉秋主动请缨,她对这种能提升产品形象的事情格外上心。
“不止是换材料,”陈锋补充道,他拿起铅笔,在纸上画了起来,“袋子的设计也得变。正面,要印上咱们‘陈记辣条’四个大字,要醒目!下面可以画一根诱人的辣条图案。背面,”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超前的意识,“要印上简单的‘食用说明’,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生产日期!”
“生产日期?”大刘和刚子都愣了,这年头,除了少数高级食品,谁在乎这个?
“对!”陈锋语气坚定,“这叫诚信,也是对顾客负责!让买东西的人知道咱们的东西是新鲜的,吃得放心!这一步,我们必须走在别人前面!”
林婉秋仔细记下要求,第二天一早就坐班车去了市里。经过一番周折,她终于找到一家小的塑料印刷厂,对方听到要求后虽然觉得新奇,但看在钱的份上答应接单。谈好价格,定制了五千个印有“陈记辣条”商标、图案、食用说明和生产日期位置的透明塑料袋,每个袋子成本比油纸贵了一厘五毫。
几天后,新包装袋送达。当第一批辣条用这透明塑料袋封装起来,红色的商标清晰醒目,金黄的辣条若隐若现,背后还有规整的文字说明时,整个作坊的人都围了过来,发出阵阵惊叹。
“太漂亮了!这看着就跟上海来的高级货一样!”张婶爱不释手地摸着光滑的袋子。
“这下再也不怕路上渗油了!”刚子高兴地说。
林婉秋拿起一包,对着光看了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新包装完全达到了她预期的效果,甚至更好。陈锋看着这焕然一新的产品,心中也充满成就感。这不仅仅是包装的改变,更是品牌意识和经营理念的一次飞跃。
然而,喜悦之余,林婉秋拿着计算器仔细核算后,走到了陈锋身边,语气带着一丝忧虑:“陈锋,新包装每个成本增加一厘五,算下来,每包辣条的成本差不多提高了将近10%。这笔开销不小,咱们……真的坚持原价,不提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