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锋哥,真的顶不住了!刚子一头冲进办公室,抓起桌上的搪瓷缸猛灌几口凉白开,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东城那片新谈的五个供销点,答应明天一早送货,可大刘那边说人手不够,根本做不出来!老王那边又催着要补一百瓶辣椒酱,咱们库房都快空了!

几乎同时,大刘也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进来,衣服上还沾着面粉和油渍,嗓音沙哑:锋哥,机器可以连轴转,但人不行啊。现在两班倒,兄弟们都快累瘫了,再这样下去要出事的。至少还得招十个人手,否则下礼拜的订单肯定完不成!

业务极速扩张与严重人手不足的矛盾已尖锐到无法忽视。目标明确而急迫——必须立刻找到可靠的人手,而且不能是普通的力工,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础、能快速上手的生产骨干,以及能分担管理压力的专业人才。传统的招工方式效率太低,必须打破常规。

去劳务市场看过了吗?陈锋沉声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去了,一上午问了不下二十人,刚子一抹嘴, frustration evident in his voice,一听咱们是个体户,要么扭头就走,要么开口就要正式工待遇,可咱们现在连个劳保用品都还没办齐呢!稍微像样点的,都奔着国营厂去了。

大刘补充道:倒是招到两个肯出力的,但字都不认识几个,教他们操作封口机都费劲。锋哥,咱们现在需要的是能顶事的人,不是来混日子的。

一直安静坐在旁边核算账目的林婉秋抬起头,轻声插话,却一语中的:锋哥,现在的问题是,好的人才根本不会去劳务市场蹲着。他们可能有固定的工作,只是不满意现状;或者刚毕业,不知道哪里有机会。我们得主动让他们知道需要人。

陈锋猛地停下敲击的手指,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没错!守株待兔不行,咱们得主动出击!刚子,你知道《新民晚报》的发行量有多大吗?

刚子一愣:知道啊,家家户户差不多都订……锋哥,你的意思是?

登报!陈锋斩钉截铁,就在《新民晚报》上登招聘广告!

登报招聘?大刘和刚子异口同声,都愣住了。这年头,企业招工要么等劳动局分配,要么去市场蹲守,私人登报招聘,闻所未闻!

对,登报!陈锋站起身,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要招的,不是只会出苦力的人。我们要招有文化的销售,能看懂图纸的技术工,甚至能管事的!这些人,会看报纸!

他看向林婉秋:婉秋,你文笔好,你来拟这个招聘启事。记住,要突出几点:第一,婉锋食品有限公司是正规注册企业,不是小作坊;第二,我们待遇优厚,底薪加奖金,具体面议,敢写就比国营厂高!第三,我们有清晰的发展前景,是员工能实现价值的地方!

林婉秋立刻领会,拿出纸笔,略一思忖,便低头唰唰写起来。她摒弃了这个时代招聘启事常见的刻板官腔,用词真诚而富有鼓动性。

陈锋对刚子吩咐:你下午就去报社,问清楚广告价格、排版和见报时间。要最快的!钱不是问题! 他现在深刻理解到,时间成本远比那点广告费高昂。

锋哥,这……这能行吗?大刘还是有些疑虑,会不会太招摇了?而且,这得花不少钱吧?

招摇?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陈锋目光灼灼,要让全城都知道,在招兵买马,在扩大规模!这笔广告费,不是成本,是投资!投资给我们未来的人才!

三天后,带着油墨香的《新民晚报》飞入千家万户。在并不起眼的中缝广告位,一则题为婉锋食品诚聘英才,携手共创辉煌明天的招聘启事,吸引了不少有心人的目光。

广告效果之猛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第二天一早,婉锋食品那部花一百二十元安装的黑色摇把式电话,就几乎没停过。叮铃铃的响声从清晨持续到傍晚,刚子和大刘轮流接电话,嗓子都说哑了。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核心都围绕着待遇、工作内容和公司前景。

更让人惊喜的是,接下来的几天,开始有求职信通过邮局寄到厂里。开始是一两封,后来是七八封,再后来是用大信封装着的厚厚一沓。信封上用工整的钢笔字写着婉锋食品有限公司 负责人 收,落款有本市,也有周边县城的。

林婉秋专门准备了一个纸箱来放这些信件。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陈锋和她一起拆阅这些来信。信纸各式各样,有单位稿纸,有学生作业本,还有带着香味的信笺。字迹也各不相同,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工整娟秀。

锋哥,你看这个,林婉秋递过一封信,语气带着惊喜,这是个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在家待业,字写得很漂亮,还在自学会计……

这个也不错,陈锋扬了扬手里另一份,原来在国营食品厂干过三年维修工,嫌工资低想出来闯闯……

还有这个,师范毕业,在小学代过课,想转行做销售……

每一封信,都代表着一个渴望改变的灵魂,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看着这满满一箱子的求职信,陈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一步,走对了!他不仅是在招聘员工,更是在为的未来播种。

初步筛选出的十五份看起来最有潜力的简历被单独放在一边。陈锋看着这些陌生的名字和经历,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着,对林婉秋说:通知这些人,后天上午来厂里面试。咱们得亲眼见见,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

林婉秋点头,正准备去安排,却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转身有些犹豫地开口:锋哥,还有个事……刚才我整理信件的时候,发现有一封比较特殊,落款是……是市工业局的一个退休干部,他推荐了他儿子过来,说想应聘管理岗位。这……

陈锋的眉头微微皱起。

这通过登报招来的,究竟是真正的人才,还是夹杂着各种人情关系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