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呸!这啥味儿啊?又苦又涩,跟第一次做的完全不一样!”大刘猛地吐出一口刚蘸了辣椒酱的馒头,眉头拧成了疙瘩,把手里那个印着红双喜的搪瓷缸子重重顿在案板上,发出“哐当”一声响。

案板上,一字排开五六个碗,里面盛着颜色深浅不一的辣椒酱,但无一例外,都散发着一股隐隐的焦苦气。几个参与试制的工人低着头,大气不敢出。刚子拿起另一个碗闻了闻,也沮丧地摇头:“锋哥,邪门了,步骤都一样,火候也盯着,可这味道……就是不对!”

陈锋没说话,走上前,用干净的筷子尖逐一蘸了点,送入口中。他的眉头也渐渐锁紧。确实,有的苦,有的涩,有的只有蛮横的辣味,毫无香气层次可言,与记忆中那款成功样品醇厚鲜香、豆豉风味突出的口感天差地别。

目标明确而急迫——必须立刻找出问题根源,复现出成功辣椒酱的味道,绝不能让新品在起步阶段就夭折!这不仅是产品成败的问题,更关乎团队士气和公司多元化战略的第一步。

“步骤真的一样?”陈锋放下筷子,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从选料到处理,到炒制,每一个环节,谁负责的,给我一步步说清楚!不要漏掉任何细节!”

大刘赶紧汇报:“辣椒用的是同一批干辣椒,手工剪的段。豆豉也是按您说的,选了浏阳豆豉,提前用料酒泡软了。”

“火候呢?”陈锋追问。

“一直守着,按您说的,先小火焙香花椒、八角,然后下葱姜蒜末,再下辣椒段……”一个负责炒制的工人小声回答。

“油温!”陈锋猛地抓住关键点,“下辣椒段的时候,油温多少?”

“油……油温?”那工人愣了一下,“就……看着油热了,冒青烟了,就下了……”

“问题就在这儿!”陈锋一拍大腿,“油温太高了!冒青烟时油温起码超过二百五十度,辣椒籽和辣椒肉瞬间被炸糊,不苦才怪!香味物质也全被破坏掉了!”

他前世模糊的记忆瞬间清晰起来,成功的辣椒酱,关键之一是“浸炸”而非“爆炒”,需要控制油温,让辣椒的香气和辣味缓慢释放到油中。

众人恍然大悟,面面相觑。

“还有,”陈锋又指向那些豆豉,“豆豉只是泡软了?有没有试着切碎,或者用刀背压扁?它的香气才能更好地融到油里!”

大刘挠着头:“啊?还要切碎?我以为泡软就行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陈锋语气严肃,“做食品,尤其是调味品,就是细节的比拼!现在,听我指挥,重来一遍!”

陈锋挽起袖子,亲自上阵。他让人重新准备原料,自己则站到了灶台前,俨然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师傅。

“油烧到五成热,看到油面微微波动,就行!决不能再冒烟!”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现在,下花椒、八角,对,慢慢炸香,捞出来……好,现在下葱姜蒜末,保持这个火,把它们的水分煸干,煸出香味……”

整个临时改造的小厨房里鸦雀无声,只有锅里油脂轻微的滋啦声和陈锋沉稳的指令声。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林婉秋也闻讯赶来,站在门口,紧张地看着丈夫忙碌的背影。

“现在,下辣椒段!对,慢慢下,别溅着……保持中小火,用勺子慢慢推,看,辣椒颜色开始变深,但没有变黑,闻到香味了吗?对,就是这个味道!”陈锋的动作有条不紊,对火候的掌控妙到毫巅。

“好,现在把切碎的豆豉放进去,还有芝麻、花生碎……继续推炒,让所有味道融合……最后,加点白糖提鲜,白酒增香防腐……对,就是这样!”

随着他的操作,一股复合而浓郁的香气逐渐弥漫开来,辛辣中带着豆豉特有的酵香和坚果的焦香,完全不同于之前几次的焦糊味,勾得人食指大动。

当陈锋将新炒制好的辣椒酱盛到碗里,那红亮油润的色泽,那扑鼻而来的诱人香气,已经让所有人眼睛一亮。

“来!都尝尝!”陈锋抹了把额头的汗,自信地说道。

大刘第一个冲上来,用馒头蘸了满满一下,塞进嘴里,咀嚼了两下,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含糊不清地喊道:“唔!对了!对了!就是这个味儿!香!太香了!一点都不苦,又辣又鲜!”

刚子也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紧接着又狠狠蘸了一大块:“我的娘诶!锋哥,神了!这味道……这味道拌面条我能吃三大碗!”

其他工人也纷纷上前,品尝之后,无不交口称赞,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之前的沮丧和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陈锋近乎崇拜的信服和对新产品的无限期待。

林婉秋也走上前,用筷子轻轻蘸了一点,小心翼翼地尝了尝,她的眼睛微微睁大,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冲着陈锋用力点了点头。

“锋哥,这酱……得起个名儿吧?”大刘咂摸着嘴,意犹未尽地问。

陈锋看着碗里红亮诱人的辣椒酱,又看了看身边激动不已的团队成员和林婉秋欣慰的笑容,胸中豪情涌动,他朗声说道:“好!那咱们这款新产品,就叫做——‘婉锋香辣酱’!”

“好!婉锋香辣酱!”

“这名字好!”

众人齐声欢呼,气氛热烈。新品研发的最大技术难关,被陈锋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和精准的洞察力,一举攻克!

看着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团队,陈锋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但他心里清楚,实验室的成功只是第一步。他拍了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味道定了,名字也有了,但是——”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带上一丝凝重:“这毕竟只是小锅炒出来的。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大规模生产。同样的配方和工艺,放大到一次炒制五十斤、一百斤原料的时候,火候、搅拌、每一个环节还能不能精准复制今天这个味道?这,才是对我们真正的考验!”

大规模生产的工艺稳定性,我们能把握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