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把配料间的门打开!我们要检查原材料和添加剂使用记录。穿着灰色制服的王科长板着脸,手指重重敲在登记簿上,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办事员,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车间每个角落。

整个生产线瞬间安静下来,工人们紧张地停下手中工作。大刘额头渗出细汗,林婉秋握紧了账本。只有陈锋面色如常地迎上前:王科长,我们全力配合检查。大刘,带路。

突如其来的工商检查直击生产核心,必须在保持生产秩序的同时化解监管危机,更要借机展现企业规范性,将危机转化为树立企业形象的契机。

就在检查组走向配料间时,那台关键封口机突然发出刺耳的声,传送带骤然停转。一个年轻工人惊慌报告:刘、刘主任,机器又卡住了!

王科长立即转身,目光如炬:设备故障?看来生产流程存在隐患啊。

只是小问题,马上就能解决。大刘急忙解释,却见几个老工人围着机器束手无策。现场气氛顿时凝固。

让老夫看看。李工提着旧工具包稳步走来。他先向王科长微微颔首,随即蹲下身,耳朵贴近机器外壳,手指轻敲几个部位。

轴承缺油,传动齿轮磨损。李工准确报出故障点,打开工具包。里面各式工具擦得锃亮,摆放得像手术器械般整齐。

王科长好奇地走近:老师傅很专业啊?

原国营第二食品厂设备科,李建国。李工手上动作不停,拆开防护罩的动作行云流水,这套设备我维护了二十年,听声就知道毛病在哪。

只见他先用煤油仔细清洗轴承,接着涂抹上特种润滑脂,更换磨损齿轮的动作精准利落。最后,他指着设备铭牌对王科长说:

这是七十年代的老设备,原本设计寿命只有十年。但只要保养得当,再用五年没问题。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设备档案,每次检修都有记录。

说着,他示意林婉秋取来维修日志。上面工整记录着每次故障现象、处理方法和更换零件,连润滑油的品牌都标注清楚。

王科长翻阅日志,脸色渐渐缓和:比有些国营厂的记录还规范。

十分钟后,机器重新运转,声音平稳有力。李工又带着检查组查看了车间的电路改造方案:这是按最新安全规范设计的,每个工位都安装了漏电保护器。

最终,检查圆满通过。王科长临走时破天荒地露出笑容:没想到民营企业能做到这个水平。下个月有个安全生产交流会,你们可以来分享一下经验。

看着检查组远去的背影,大刘激动地握住李工的手:李工,今天多亏您!不仅修好机器,还给咱们挣足了面子!

李工谦逊地摆手:分内事。不过...他神色转为严肃,这台设备确实该更换核心部件了。我估算过,改造费用约八百元,但能提升30%效率,半年就能回本。

改!必须改!陈锋毫不犹豫,李工,您列个详细方案,需要什么设备我都支持。

众人还沉浸在化解危机的喜悦中,张平却悄悄把陈锋拉到一旁,脸色凝重:

陈总,我刚才在工商局听到个消息。赵斌的父亲下个月要调任轻工局副局长,主管民营企业审批...

他压低声音,而且赵斌最近在接触银行的人,似乎想从资金链上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