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总,还是不行!这芝麻要么粘成一团往下掉,要么就撒不匀,好几包里面都找不到几粒!”李工抹了把额头的汗,指着那台嗡嗡作响却不断吐出瑕疵品的自动撒料机,语气里带着挫败。

陈锋眉头紧锁,拿起一包刚刚封装好、芝麻明显聚在一角的“营养条”,用力一捏,面筋碎裂,芝麻簌簌落下,远达不到他要求的“每一口都有芝麻香”的标准。车间里弥漫着一种焦灼的气氛,几个负责调试的工人也都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停机!”陈锋果断下令,轰鸣的机器声戛然而止。“问题出在哪里?是喷头孔径还是气流?”

李工指着机器内部一个不断旋转的勺状部件:“主要是这个送料斗,设计的是匀速旋转撒料,但芝麻本身有油脂,容易粘连,转速一快就成团甩出,转速慢了又覆盖不全。我们试了好几种转速,都不理想。”

“能不能改振动?”大刘抱着胳膊,提出一个简单直接的想法,“像筛沙子那样抖下来?”

“刘经理,我们也想过,”李工的一个徒弟苦着脸接话,“但振动频率不好控制,而且机器运行本身就有震动,干扰太大,更容易堆在一起。”

一时间,研发车间陷入了僵局。距离预定的新品上市时间越来越近,如果无法解决这个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工艺问题,所谓的“价值战”和高端定位都将成为空谈。那高出50%的成本,也将彻底压垮这本就大胆的产品。

陈锋沉默地盯着那台不听话的机器,大脑飞速运转。他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但具体的工艺细节,确实需要专业人才来解决。他不能乱,他是所有人的主心骨。

“大家辛苦了,先休息十分钟,喝口水,我们再想想办法。”陈锋沉稳地说道,自己却拿起一个废品,反复观察着芝麻粘附的状态。

林婉秋一直安静地跟在陈锋身边,看着丈夫紧锁的眉头和地上越堆越多的不合格产品,心里也跟着着急。她没有打扰男人们讨论技术问题,而是走到一旁堆放原料的区域,下意识地拿起一小把芝麻,在指尖捻动,感受着那微小的颗粒感和轻微的油腻。

她想起小时候跟着母亲去中药房抓药,老中医用的那杆精致的小秤(戥子),以及药剂师抓药后,在一个小巧的铜制网格筛子上轻轻抖动,让药粉均匀筛落的情景。那种轻柔而规律的振动……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她的脑海。

“李工,”林婉秋快步走到正在对着机器图纸发愁的李工身边,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如果……我们不追求用气流吹或者用勺子撒,而是模仿中药房筛药粉的那种方式呢?”

“筛药粉?”李工愣了一下。

“对!”林婉秋比划着,“做一个很细的网状漏斗,下面连接一个可以调节频率的小型机械振动器——就像……就像以前那种老式闹钟,后面那个左右摆动的小锤子那种感觉?让芝麻在这个高频率、小幅度的振动下,自己均匀地、慢慢地‘漏’下去,覆盖在面筋上。这样是不是就能避免成团,也能控制流量了?”

李工的眼睛猛地亮了!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振动筛!频率固定,幅度微小,不受主机震动影响!林会计,你这想法太妙了!这完全可行!”

他立刻抓起粉笔,在地上画起了简易的草图:“网状漏斗,控制初始流量,下面加装偏心轮马达,调节转速就能控制振动频率和下落速度……妙啊!这结构简单,改造起来也快!”

陈锋看着瞬间进入状态的李工,又看向因为想出办法而脸颊微红、眼神发亮的林婉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和温情。他走过去,轻轻握了握她的手,低声道:“婉秋,你又立了一大功。”

林婉秋有些不好意思地抽回手,小声道:“我就是瞎想的,也不知道行不行……”

“肯定行!”李工已经兴奋地站了起来,“陈总,给我一天时间,不,半天!我这就去找材料加工这个振动筛!”

说干就干。李工带着徒弟,立刻骑着三轮车去附近的五金市场和机械加工小作坊,寻找合适的金属网和微型马达。陈锋和大刘也没闲着,帮着清理场地,准备工具。

下午四点,一个看起来有些简陋但结构清晰的“定量振动筛”被安装到了撒料机的位置上。接通电源,一阵轻微而密集的“嗡嗡”声响起,芝麻在细密的网面上高频跳跃,然后如同金色的细雨般,均匀、持续地洒落在下方匀速传送的面筋带上。

成了!

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刚子拿起一包刚封装好的产品,对着光仔细看,金黄的面筋上,白色的芝麻粒分布得星星点点,极为匀称。“太棒了!就是这样!锋哥,嫂子,你们看!”

陈锋撕开包装,取出一根“营养条”放入口中,酥脆可口,辣度温和,咀嚼之间,芝麻的醇香充满整个口腔,与面筋的韧劲相得益彰。他满意地点点头:“就是这个味道,就是这个品质!”

李工看着稳定运行的机器,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陈总,林会计,改造成功!按照这个速度,调试好后,算上封装环节,日产五千包绝对没有问题!”

产能问题解决了,品质达标了。然而,陈锋看着那源源不断产出的、成本高昂的“精品”,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再次浮上心头。

他环顾了一下因为成功而兴奋的团队,深吸一口气,抛出了那个无法回避的、关乎成败的关键问题: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说服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这比普通辣条贵上一倍的美味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