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小石头成长记 > 第109章 归家与新起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深港市的晨光透过招待所薄薄的窗帘,洒在兄弟二人肩头。

王石安看着洗漱干净、换上自己旧衣的弟弟,虽仍显清瘦,但眼中半年未见的浑浊与惊惧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沉静和坚定。

他知道,是时候为这段艰难的寻弟之旅画上一个暂时的句点,并为未来铺路了。

吃过早餐后,王石安拨通了刘队长的电话,言简意赅地汇报了王望祖平安归来的消息,并委婉而坚定地提出了自己的决定:他将先带弟弟返回向阳县老家安顿休养。

电话那头,刘队长在短暂的惊讶后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祝贺。

“石安同志,你弟望祖能安全回来比什么都重要!你们兄弟先回家好好团聚,让望祖缓一缓。赵三毛的案子,我们已经通过正式渠道向香市警方发出了协查通报,并提供了楚记者挖掘出的关键线索。后续的跨境追捕,将由我们专业力量接手主导。”

刘队长的语气沉稳,透着公安机关的底气,“你放心,这个案子我们一定会追查到底。你们已经做了最关键的一步,剩下的,交给我们。”

这番话,让王石安肩头的重担骤然减轻。他明白,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案件纳入正规的法律程序,才是对所有人最负责的选择。

他郑重地向刘队长道谢,并承诺会安顿好弟弟后,全力配合警方的后续调查取证工作。

从孤身寻亲的哥哥,到配合警方工作的公民,王石安完成了身份的平稳转换,这也标志着他和弟弟的生活将逐步回归正轨。

接着又打给楚薇,告诉她准备带望祖回去的消息。

临行前,楚薇赶来深港市火车站来送他们兄弟俩。火车站广场上人流熙攘,进站口前,离别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楚薇将一个厚厚的文件袋递给王石安,里面是她整理的关于赵三毛团伙在深港市活动的大量背景资料,以及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媒体、保护个人安全的建议。

“这些资料或许你们回乡后用得上,”楚薇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但眼神中透着不易察觉的关切,“保持联系。赵三毛的案子,我会继续跟进报道,有重要进展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王石安接过文件袋,感觉分量沉重。这不仅是资料的重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并肩作战的情谊。

他看着楚薇,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化作一句朴素的:“谢谢。保重。”

“保重。”楚薇微微一笑,目光转向一旁的王望祖,鼓励道:“望祖,回家好好生活,一切都过去了,未来会好的。”

“谢谢楚薇姐!”王望祖用力点头,眼中充满感激。

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矫情的仪式,三人的默契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早已形成。

兄弟俩挥手进站,楚薇的心里莫名的失落,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

列车缓缓启动,王石安透过车窗,看着深港火车站大楼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他知道,这段在深港市经历的生死危机与温暖相助,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磨灭的印记。

离别不是为了结束,而是为了各自更好的前行,他们之间的联结,早已超越地理的距离。

列车行驶在返回向阳县的路上,窗外的景物从繁华的都市逐渐变为连绵的田野和起伏的山丘。

王望祖靠在窗边,沉默地看着窗外,眼神复杂。这半年,他像一只惊弓之鸟,在陌生的城市底层挣扎求生,如今踏上归途,恍如隔世。

王石安没有过多打扰弟弟,只是默默地陪在一旁,偶尔递上一瓶水或一块面包。他知道,弟弟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消化这半年的遭遇,重新拼接破碎的心灵。

他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份安稳的陪伴,让弟弟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家永远是港湾。

火车一个昼夜的时间,到达省城潭州,又转乘到向阳县的长途汽车,归心似箭,他们俩几乎没有任何逗留和耽误。

当长途汽车终于颠簸着驶入向阳县那个熟悉又略显破旧的汽车站时,夜幕已经降临。养父母李秀莲和王老实早已接到消息,在县汽车站不知等了多久。

车灯照亮了父母焦急而期盼的脸庞。车门一开,王望祖几乎是踉跄着冲下车,李秀莲一把抱住失而复得的儿子,眼泪瞬间决堤,泣不成声。

王老实站在一旁,用力拍着儿子的背,眼圈通红,嘴唇哆嗦着,反复念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回到这个简单农家小院,因为小儿子的归来,重新充满了久违的生机和暖意。

饭桌上,摆满了王望祖小时候爱吃的菜。李秀莲不停地给儿子夹菜,看着他狼吞虎咽,既心疼又欣慰。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灯光柔和,絮叨着家常,那些担忧、恐惧和分离的痛苦,在这一刻都被浓浓的亲情缓缓融化。

对于王石安和王望祖而言,这顿团圆饭,意味着漂泊的终结与生活的重启。

夜深人静,王石安和弟弟坐在院子里。远离了深港的喧嚣,乡村的夜格外宁静,只有偶尔的犬吠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哥,谢谢你。”王望祖轻声说,这是重逢后他最郑重的一次道谢。

王石安摇摇头,“我们之间,不说这个。以后有什么打算?”

王望祖望着星空,沉默了片刻,说:“先帮爸妈把家里的地种好,然后……看看凭我的技术,能不能在县里找点活干。哥,我不想再让你们担心了。”

王石安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心中感到欣慰。弟弟真的长大了,懂得了责任和安稳的可贵。

然而,王石安也清楚,赵三毛尚未归案,阴影并未完全散去。

他带回的不仅是弟弟,还有对未来潜在的警惕。

他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为家庭构筑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安全屏障。

同时,他也会默默关注着案件的进展,与楚薇和刘队长保持联系。

归乡不是逃避,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以更成熟的姿态面对未来可能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