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书房的烛火已燃过半截,烛泪顺着烛台缓缓滴落,在青砖上凝成半透明的痕迹。赵烬与萧惊寒领命离去后,书房内终于恢复了宁静,只剩下太子赵衡独自站在案前,指尖还残留着方才翻阅密报的油墨气息。
“殿下,这卷古籍残卷您留着吧。” 萧惊寒临走前,特意将那卷泛黄的残卷递到太子手中,语气带着郑重,“末将粗通古文字,只看懂了‘幽冥裂隙’与‘腐蚀之力’的关联,残卷后半部分似乎还有关于裂隙封印的记载,或许对后续破解柳家阴谋有用。” 他顿了顿,补充道,“墨影阁的人说,这残卷来自前朝昆仑神宫的遗址,上面的文字是上古神纹,寻常人很难完全解读,殿下若有时间,可仔细研究一番。”
太子接过残卷,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时,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残卷边缘因年代久远而微微卷曲,纸面上还残留着淡淡的土腥味,像是刚从地下挖掘出来不久。他将残卷放在案上,小心翼翼地展开 —— 只见上面的文字歪歪扭扭,既不像篆书,也不像隶书,笔画间带着奇异的弧度,像是某种图腾,又像是自然形成的纹路,确实如萧惊寒所说,是难以解读的上古神纹。
太子耐着性子,逐字逐句地研究。他自幼跟随太傅学习古籍,对上古文字略有涉猎,可面对这卷残卷上的文字,却只认得零星几个。“幽”“冥”“裂”“隙”…… 他轻声念出认出的字,结合上下文,勉强拼凑出 “幽冥裂隙,蚀万物,唯昆仑神纹可封” 的句子。
“昆仑神纹?” 太子眉头微蹙,这个词让他莫名觉得熟悉,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他指尖划过 “昆仑神纹” 四个字,目光停留在残卷旁绘制的图案上 —— 那是一个简单的线条画,画着一枚玉佩,玉佩背面刻着细碎的云纹,纹路蜿蜒曲折,与他记忆中的某样东西渐渐重合。
突然,太子心中一震,猛地想起八弟赵珩腰间的那枚 “珩” 字玉佩!那玉佩是母后临终前留给赵珩的,羊脂白玉质地,背面刻着细碎的云纹,当时他只当是普通的装饰纹路,如今看来,那云纹竟与残卷上绘制的 “昆仑神纹” 有着惊人的相似!
太子快步走到书架前,从暗格里取出一个锦盒 —— 里面存放着他与赵珩儿时的旧物,其中就有一枚与赵珩玉佩同款的玉佩,只是上面刻的是 “衡” 字,是母后当年特意定制的,兄弟二人各一枚。他打开锦盒,取出那枚 “衡” 字玉佩,将其与残卷上的图案对比 —— 玉佩背面的云纹与图案上的昆仑神纹,不仅纹路走向一致,连细节处的转折都分毫不差!
“原来如此…… 八弟和我的的玉佩,竟与昆仑神纹有关!” 太子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手中的玉佩险些掉落在地。他重新拿起残卷,仔细研读,发现残卷后半部分虽然字迹模糊,却能隐约看到 “神纹护主”“裂隙封印需神子之力” 等字样。结合之前赵珩晕倒时,太医说他 “似有邪祟入体”,以及苏云说赵珩体内有 “裂隙腐蚀之力”,太子忽然意识到,八弟的玉佩或许不仅仅是普通的信物,更是能抵御幽冥裂隙之力的关键!
“难怪八弟接触到裂隙烟雾后,虽染病却未危及性命,原来是玉佩在暗中护着他……” 太子喃喃自语,心中的疑惑渐渐解开,却又生出新的疑问,“母后为何会有昆仑神宫的玉佩?她与昆仑神宫又有什么关联?八弟的体质,难道与‘神子’有关?”
一连串的疑问在太子脑海中盘旋,让他愈发觉得,这枚玉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与幽冥裂隙、柳家阴谋,甚至前朝昆仑神宫的兴衰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知道,要解开这些疑问,必须找到八弟赵珩,仔细询问玉佩的来历,同时验证玉佩是否真的能抵御裂隙之力。
太子将残卷小心地收好,放入锦盒中,又将自己的 “衡” 字玉佩放回暗格 —— 这枚玉佩如今看来意义非凡,绝不能轻易示人,否则恐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他走到窗边,望着八皇子府的方向,心中满是急切,恨不得立刻见到赵珩,解开所有谜团。
“来人!” 太子对内侍喊道,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去八皇子府看看,八殿下醒了没有。若醒了,就说我有要事找他,让他即刻来东宫一趟;若还没醒,便让苏先生好生照看,等殿下醒了再回话。”
“是,殿下。” 内侍躬身应下,快步走出书房,朝着八皇子府的方向而去。
太子重新回到案前,拿起清溪村的灾情简报,却再也无法集中精神。他的目光一次次落在锦盒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残卷上的文字与玉佩的纹路。他隐隐觉得,八弟的玉佩,很可能是破解幽冥裂隙危机、粉碎柳家阴谋的关键,而接下来与赵珩的谈话,或许会揭开更多隐藏在岁月中的秘密。
书房内的烛火依旧跳动,将太子的身影拉得很长。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 “昆仑神纹”“玉佩”“神子” 三个词,用墨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 一个模糊的轮廓渐渐在他脑海中形成,而这个轮廓,或许将改变整个大靖的命运。太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静静等待着赵珩的到来,准备揭开这场跨越千年的秘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