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神话物理局 > 第22章 分歧与统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巅”茶室的雅致隔绝不了现实世界的沉重。回到王大锤那充满金属与机油气息的工坊,赵先生那彬彬有礼的笑容和意味深长的话语,如同附骨之疽,在三人心中持续发酵。那份装着“非公开资料”的文件袋被随意地放在中央工作台上,像一枚已然启动的定时炸弹,沉默地挑战着团队的信任与底线。

紧张筹备的节奏第一次出现了不和谐的杂音。分歧,在压力之下,悄然滋生。

王大锤是受影响最直接的一个。与赵先生的短暂接触,以及那份沉甸甸的、确实包含了一些珍贵信息的资料,让他内心那杆原本倾向于独立的天平,开始微妙地晃动。傍晚时分,他一边调试着一台新到的便携式磁场梯度仪,一边忍不住嘟囔:

“我说……咱们是不是有点太……太较真了?”他停下手中的螺丝刀,看向正在核对物资清单的南曦和审阅昆仑山地质图的顾渊,“那姓赵的,虽然神神秘秘的,但人家确实真金白银砸钱了,还给了这些干货。”他指了指工作台上的文件袋,“五十万美金啊!说捐就捐,眼睛都不带眨的。这气魄,比那些抠抠搜搜的科研基金会强多了!”

他拿起文件袋,抽出一张标注着巴比伦遗址区域地下水位历史波动与特定声波传播模式关联的图表:“你们看这图,这数据精度,靠咱们自己,猴年马月能搞到?有了这些,咱们去伊拉克,就能少走多少弯路,直奔最有可能出结果的地方!”

他越说越觉得有理,语气也激动起来:“我知道老顾你担心被控制。可人家也说了,不干涉咱们研究,就是支持!咱们拿着他们的钱和资料,干咱们自己的事,出了成果是咱们的,他们顶多就是个早期投资人,到时候分他们点名声不就完了?这叫互利共赢!总比咱们自己吭哧吭哧众筹,还得挨网友骂强吧?”

南曦停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眉头微蹙。王大锤的话代表了一种非常现实的、功利主义的考量。她无法完全否认其中的逻辑。资金的充裕和信息的优势,对科研工作的诱惑是巨大的。而且,从表面上看,“熵减基金会”至今为止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解释为“慷慨的支持者”。

但内心深处,那种源自女性直觉和科学家良知的不安感,却越来越强烈。她放下清单,走到工作台前,拿起文件袋,却没有打开,只是轻轻摩挲着光洁的纸面。

“大锤,我理解你的想法。”南曦的声音很轻,但很清晰,“资源的诱惑,确实难以抗拒。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偏偏是我们?赵先生的知识渊博得可怕,他对我们研究领域的理解,绝不仅仅是一个‘支持者’该有的程度。他提到‘本质’时的那种语气……我感觉,他们不是在投资一个不确定的项目,更像是在……等待一个他们早已预期的结果被证实。”

她看向顾渊,寻求支持:“顾老师,我始终觉得,他们知道的,远比表现出来的多。这种信息不对称,让我非常没有安全感。如果我们接受了这种深度的‘帮助’,将来还能理直气壮地说,成果完全属于我们自己吗?当我们的发现触及到某些……可能他们也在追寻的东西时,我们还有能力保持独立和自主吗?”

顾渊一直没有说话,他背对着两人,站在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似乎穿透了纸张,落在了那些即将踏足的、遥远的坐标点上。南曦和王大锤的争论,他听在耳中。

良久,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镜片后那双眼睛,闪烁着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光芒。

“大锤,”顾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你觉得,熵减基金会是一个慈善机构,还是一个商业投资公司?”

王大锤愣了一下,下意识回答:“当然不是慈善机构,但……应该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吧?”

“投资,追求的是回报。”顾渊走向工作台,手指点在那份文件袋上,“那么,你认为,他们期望的回报是什么?是区区学术声誉吗?还是我们未来可能产生的、微不足道的技术专利分成?”

他停顿了一下,让问题在空气中沉淀。

“一个旨在‘熵减’——逆转宇宙无序化趋势——的基金会,其图谋的,会是世俗意义上的金钱或名声吗?”顾渊的目光扫过王大锤和南曦,“他们追求的,很可能是某种……更根本、更终极的东西。某种可能触及物理规律本身,甚至改变现实运行方式的东西。”

他的语气变得更加沉重:“在这样的宏大目标面前,我们这三个人,我们这个小小的‘回响计划’,算什么?我们可能是他们偶然发现的一把钥匙,一块拼图,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测试用的实验品。他们现在提供的‘帮助’,或许只是为了让我们这把钥匙更快地打磨成型,这块拼图更快地放到正确的位置。”

“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便利,接受了这种目的不明的深度捆绑,那么当有一天,他们需要我们‘打开某扇门’,或者‘完成某幅拼图’时,我们还有说‘不’的权利吗?或者说,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自身,是否已经成为了他们庞大计划的一部分,无法脱身了?”

顾渊的分析,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剖开了“支持”表象下可能隐藏的残酷真相。王大锤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顾渊的每一个推断都逻辑严密,直指核心,让他后背不禁冒出一层冷汗。他之前只看到了钱和资料的便利,却忽略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终极目的。

南曦用力点了点头,顾渊的话完全印证了她内心的担忧。

顾渊走到三人中间,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我知道,独立探索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更慢的进度、更大的不确定性。众筹来的资金有限,我们需要精打细算,可能需要面对更多的质疑和挑战。但是,唯有保持独立,我们才能确保探索的纯粹性,确保成果的真实性,也确保我们自身……不被卷入无法控制的洪流。”

他伸出手,掌心向上:“我们是探索者,不是任何势力的工具。我们的目标,是揭开真相,无论那真相是什么,而不是去实现某个神秘基金会的宏大愿景。这条路可能更艰难,但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工坊内一片寂静。王大锤脸上的挣扎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醒悟后的坚定。他看了看南曦,南曦也正看着他,眼中是同样的决心。

“妈的!”王大锤骂了一句,但这次不再是抱怨,而是一种释然和决断,“老子差点被糖衣炮弹打晕了!你说得对,老顾!咱们自己搞出来的事儿,凭什么让别人摘桃子,还他妈可能被当枪使!这钱,咱们就当是捡的,该花花!但这资料……”他一把抓过文件袋,作势要扔进废纸篓。

“等等。”顾渊阻止了他,“资料可以看,可以作为参考,但必须带着最大的质疑去验证,绝不能作为决策的唯一依据。我们要把它当成一个潜在的‘干扰项’,而不是‘指南针’。”

分歧在深刻的剖析和坦诚的交流中消弭。三角团队经历了一次内部的思想震荡,最终在维护探索的独立性与纯粹性这一根本原则上,达成了高度统一。

这次分歧与统一的过程,仿佛一次淬火。团队的凝聚力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更加坚韧。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的未知,还有来自人类社会中复杂势力的潜在干预。这让他们更加警惕,也更加团结。

王大锤不再纠结于基金的来源,转而更加专注于利用现有资源,将设备性能优化到极致。南曦在规划行程时,更加注重行动的隐蔽性和数据的保密措施。顾渊则开始有意识地构建一些“误导性”的研究路径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熵减基金会”的阴影依然存在,但它不再是一个令人彷徨不前的威胁,而是变成了一个促使他们更加谨慎、更加独立、也更加坚定的外部压力。他们的“回响计划”,在经历了这次内部的风波后,如同经过锤炼的合金,带着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更加坚定的意志,准备迎接真正挑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