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神话物理局 > 第21章 第一次会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熵减基金会”那笔如同烫手山芋却又无法拒绝的五十万美元,像一针强效催化剂,注入了“回响计划”的血管。工坊内的节奏陡然加快,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机油和数据的味道,更增添了一种临战前的、混合着紧迫与审慎的气息。

资金到位,意味着承诺必须兑现。众筹页面上,项目状态更新为“已成功,筹备首次考察中”,支持者的欢呼和期待如同无形的鞭策。而那个匿名的捐赠记录,则像一枚冰冷的徽章,时刻提醒着他们与那个神秘组织之间,那根纤细却坚韧的连线。

按照既定计划,首次实地考察的目标锁定在三个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可能存在“物理回响”的神话-历史遗址: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遗迹(对应苏美尔恩基符号与通天塔传说)、中国昆仑山脉的特定区域(探寻“天帝之下都”的物理痕迹)、以及墨西哥的玛雅库库尔坎金字塔(春分光影奇观与声学异常)。

王大锤进入了连轴转的状态。他利用那笔资金,如同最精明的采购员,在全球各地的专业设备供应商和二手仪器市场中穿梭(主要是线上)。他订购了数套高精度的便携式次声波\/声波传感器阵列,其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远非之前工坊自制的设备可比;采购了用于测量局部磁场微扰和重力场梯度的尖端仪器;甚至还搞到了几台经过特殊改装、能够承受恶劣环境的小型化频谱分析仪和数据记录仪。所有设备到货后,他都会在工坊内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校准,确保其性能可靠,并且——按照顾渊的强烈要求——仔细检查是否存在任何未经授权的后门或追踪模块。

南曦则负责考察的后勤与学术准备。她与专业的探险旅行社合作,规划复杂的行程路线,办理前往伊拉克(巴比伦)、中国青海\/新疆(昆仑山)、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签证和特殊科考许可。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尤其是伊拉克的安全局势和昆仑山部分区域的准入限制,需要大量的沟通、担保和繁琐的手续。同时,她深入研读了关于这三个地区的考古学、地质学、声学以及当地民俗传说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实地测量筛选最具体、最有价值的目标点。她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数据管理流程,确保野外采集的数据能够安全、加密地传输和存储。

顾渊是团队的大脑和理论基石。他进一步优化了他的“神话频率”模板库,针对巴比伦塔的共振结构、昆仑山可能存在的特殊地质共鸣点、以及库库尔坎金字塔的光-声耦合效应,分别建立了更精细的物理模型和预测波形。他将这些预测与南曦捕获的宇宙信号进行比对,试图找出那些在特定地点可能被“放大”或“调制”的关键频率特征,为实地测量提供精确的“搜索指南”。此外,他还负责制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从设备故障到自然险情,甚至……包括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来自“熵减基金会”或其他不明势力的“意外”干扰。

就在考察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到一半时,那个预料之中又带着几分突兀的“意外”,还是来了。

一封邮件直接发送到了南曦为项目注册的邮箱,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加密域名,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

“赵先生期望与诸位进行一次简短的面对面交流,确认考察细节与安全事宜。明日午后两点,‘云巅’茶室,清水阁。”

没有寒暄,没有询问,只有直接的通知。地点是市内一家以隐秘和高档着称的会员制茶室。

该来的,终究躲不掉。

第二天午后一点五十分,南曦、顾渊和王大锤准时出现在了“云巅”茶室门口。茶室坐落在一座摩天大楼的顶层,环境清幽,视野极佳,但消费高昂,通常只有商界精英和特定圈子的人士光顾。在身着旗袍的侍者引导下,他们穿过曲折静谧的廊道,来到了名为“清水阁”的包间。

赵先生已经在那里了。他依旧是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坐姿端正,面前的白瓷茶杯里,碧绿的茶汤氤氲着热气。见到三人,他站起身,脸上露出那标志性的、无可挑剔的微笑。

“三位,请坐。”他伸手示意,态度从容,仿佛只是约见几位普通的老友。

包间内茶香袅袅,古琴音乐若有若无,环境雅致得与王大锤那充满机油味的工坊仿佛是两个世界。但三人都没有放松警惕,他们在赵先生对面的藤椅上坐下,姿态或多或少都带着些僵硬。

“考察准备工作还顺利吗?”赵先生率先开口,语气关切,如同一个尽职的项目监理。

“劳您挂心,一切按计划进行。”顾渊代表团队回答,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那就好。”赵先生微微颔首,从身旁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轻薄的文件袋,推到桌子中央,“基金会虽然尊重诸位的独立性,但也希望能为这次重要的探索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是一些关于三个目标地区的……补充资料,包括一些非公开的地质结构图、历史气候数据,以及……某些区域近些年记录到的、未被公开的微弱异常现象报告。或许对诸位的测量点选择有所帮助。”

南曦心中一动。非公开的资料?异常现象报告?这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信息,但同时也是最明显的饵料。

顾渊没有立刻去碰那个文件袋,只是看了一眼,然后目光平静地迎向赵先生:“赵先生,基金会的好意我们心领。但我想明确一点,这次考察,是由‘回响计划’团队独立发起和执行的科学研究。我们感激匿名的捐赠,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接受任何形式的指导或附加条件。”

赵先生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他轻轻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动作优雅:“顾教授多虑了。这些资料,只是共享信息,绝非指导。基金会相信诸位专家的判断力。至于附加条件……我之前已经承诺,那笔捐赠是无条件的。此次会面,也仅仅是为了表达支持,并确保诸位在可能具有一定风险的区域活动时,能够有更充分的信息准备,毕竟,诸位的安全,也是基金会所关心的。”

他话说得漂亮,但“安全”这个词,在他口中似乎带着双重含义。

王大锤忍不住插嘴,语气有些冲:“赵先生,你们基金会是不是对谁都这么‘关心’啊?又是给钱又是送资料的?”

赵先生看向王大锤,笑容依旧,眼神却深邃了几分:“王先生说笑了。基金会资源有限,只会投向那些我们认为最具潜力、也最可能触及……‘本质’的项目。‘回响计划’的独特视角,值得我们关注和投资。”

他再次强调了“本质”这个词。

“那么,基金会对我们可能触及的‘本质’,有何预期呢?”顾渊抓住这个词,直接发问。

赵先生放下茶杯,双手交叉置于膝上,姿态依旧放松,但眼神变得格外专注:“宇宙的规律,生命的起源,意识的本质,历史的真相……这写宏大的命题,不正是所有终极探索者所追寻的吗?基金会期望的,是诸位能够遵循科学的指引,勇敢地向前,无论前方是什么。我们提供资源,正是为了减少诸位在探索世俗障碍上耗费的精力,让诸位能更专注于真正重要的问题。”

他的回答依旧宏大而模糊,仿佛在背诵一段准备好的章程。

会谈在一种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的气氛中进行着。赵先生没有再提出任何具体的要求,只是不断地表达支持、提供信息(至少是表面上的)、并询问筹备进度。他知识渊博,无论谈到考古学、物理学还是工程学,都能接上话,显示出极其广博的见识,这让南曦暗暗心惊。

然而,每当谈话触及研究的具体内容、核心数据,或者基金会自身的运作模式和最终目的时,赵先生总能巧妙地用一些冠冕堂皇的宏大叙事将话题荡开,或者以“基金会尊重独立性”为由回避深入。

他就像一堵包裹着天鹅绒的墙,柔软,却无法穿透。

大约四十分钟后,赵先生似乎认为此次会面的目的已经达到,他看了一眼手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腕表,优雅地站起身。

“时间差不多了,不耽误三位宝贵的筹备时间。”他微笑着说,“预祝诸位考察顺利,满载而归。如果途中遇到任何困难,或者……有任何有趣的发现,随时可以通过之前的渠道联系我。基金会是诸位坚实的后盾。”

他将那份文件袋再次向前推了推,然后微微颔首,率先离开了包间。

包间内,茶香依旧,古琴声悠扬,但三人却感觉空气格外凝重。

王大锤一把抓过那个文件袋,粗略地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咂舌道:“妈的,有些图确实没公开过……这帮人能量真不小。”

南曦看向顾渊,眼中带着询问。

顾渊沉默地看着赵先生消失的门口,良久,才缓缓说道:“他在释放两个信号。第一,他们无处不在,拥有我们难以想象的信息渠道和资源。第二,他们在等待,耐心地等待我们拿出‘成果’。”

他拿起那份文件袋,掂了掂,眼神冰冷:“这些资料,可以用,但必须反复验证,不能尽信。这第一次会面,不是结束,只是一个开始。他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这场‘独立探索’,从一开始,就在某些‘观众’的注视之下。”

第一次会面,在彬彬有礼的茶香中开始,在无形的压力与警告中结束。“熵减基金会”的阴影,并未因他们的婉拒而散去,反而以一种更加贴近、更加“关怀”的方式,缠绕了上来。他们的考察之旅,在启程之前,就已经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复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