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后院正房我要了 > 第278章 真正困难的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双腿一软,若不是旁边傻柱赶紧扶住,差点瘫坐在地上,嘴里不停念叨:“完了,这下全完了……”

傻柱扶着易中海,心里又急又气。

没了 “一大爷” 的头衔,以后贾家再想找帮衬,可就更难了。

可没等众人消化完易中海被撸职的事,王主任又抛出一个更让人揪心的消息:“还有件事跟大家说,从下个月起,粮食定量再减一成,现在只能领到粮本上的 70%,粮票、油票这些副食品票据,也一样按 70% 发。”

“什么?还要减?”

“这可怎么活啊!现在顿顿喝稀的都不够,再减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院里瞬间炸开了锅,原本还算平静的人群变得骚动起来。

前院的闫阜贵更是冲上前,一把抓住王主任的手,哭丧着脸说:“王主任,您可不能再减了!我们家六口人,现在每天就靠稀粥填肚子,连个干的都见不着,再减粮,我连上班的力气都没了!我每个月就 27 块钱,根本养不起一家人啊!”

王主任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了然:“闫老师,您确定每个月就 27 块?要不我现在给您学校打个电话,问问您的实际工资?”

闫阜贵的脸 “腾” 地红了,手瞬间松了下来。

他哪是 27 块?

作为中学的数学老师,他每月基本工资 38 块,加上补贴能有 40 块左右,比院里不少工人都高。

只是他一辈子抠惯了,总爱哭穷,没想到今天被王主任当场戳穿。

他赶紧往后退了两步,低着头嘟囔:“我…… 我就是随口说说,您别当真,别打电话……”

人群里传来一阵低笑,闫阜贵的脸更红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贾家是真的慌了。

贾东旭站在原地,手脚冰凉。

家里五口人,就他一个城市户口,每月定量本就少,现在再减一成,他自己的粮都不够吃,更别说还要买高价粮养着母亲、媳妇和两个孩子。

贾张氏也忘了哭,直愣愣地站着,嘴里反复念叨:“怎么还减啊…… 这可怎么活啊……”

王主任看着贾家的样子,也有些无奈。

他知道贾张氏是农村户口,按规定该回原籍,可贾东旭是出了名的孝子,硬是把母亲留在城里,他也没辙。

这年头,农村户口往城里跑的太多了,街道办根本管不过来。

他扫了眼贾东旭瘦得跟麻杆似的身子,又看了看贾张氏圆滚滚的肚子,心里忍不住叹气:好好的一个青年,硬是被家里拖成了这样,再这么下去,怕是连工作都保不住。

“大家别慌,”

王主任提高声音,“现在只是暂时的,以后情况肯定会好转,大家再坚持坚持。”

可这话没人信。饭都快吃不饱了,谁还顾得上 “以后”?

王主任看着众人麻木的表情,也没再多说,叮嘱了几句 “别闹事、按规定领粮”,就带着干事走了。

王主任一走,贾家的哭声就没停过。

贾张氏坐在院里的台阶上,拍着大腿哭骂:“都怪易中海!连个捐款都搞不定,现在好了,钱没拿到,粮还得减,我这日子没法过了!”

她一边骂,一边死死攥着口袋里的十块钱。

那是刚才退钱时,她趁人不注意,偷偷把易中海捐的十块和傻柱捐的五块藏了起来,只退了其他人的钱。

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可惜:“要是陈大力那兔崽子早点捐钱,王主任也不会发现,咱们家也能拿点钱买粮,都怪他!一家子讨债鬼!”

陈大力本来不想跟她计较,可听到这话,忍不住皱起眉:“贾大妈,你这话就不对了。是你自己不按规定回农村,非要在城里占着粮,把东旭哥的定量都吃了,现在还怪别人?你看看东旭哥,都瘦成什么样了,再这么下去,他在厂里出点事,你们贾家才真的没法过。”

“你个小兔崽子敢咒我儿子!”

贾张氏瞬间炸了,站起来就要冲上去打陈大力,“我看你是活腻了!”

林微微赶紧拦住她:“贾大妈,你别不讲理!大力说的是实话,东旭哥现在的样子,谁看了不心疼?你要是真为他好,就该回农村,别再拖累他。”

贾张氏被拦住,气得跳脚,却没辙,只能继续骂:“我就不回!我儿子愿意养我,关你们屁事!”

这时,陈大力把目光转向易中海,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易大爷,您是东旭哥的师傅,他可是要给您养老的人。您每月七级工工资,差不多九十块,家里就您和嫂子,还有聋老太太 。聋老太太是五保户,有政府救济,根本花不了您多少钱。您要是真疼东旭哥,怎么不自己多帮衬,反而让我们这些邻居捐款?您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吧?”

这话一出,院里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反应过来。

是啊,易中海的工资在院里是最高的,家里又没什么负担,怎么每次贾家有困难,他都先想着让别人捐钱?

易中海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心里又急又气。

他哪是没帮衬?

这几个月,他每月都偷偷给贾家塞二十多块,有时候还让媳妇送点粮过去,可这些事他没法说啊!

他跟秦淮茹的那些猫腻,要是被贾东旭知道了,别说养老,他在院里都没脸待。

“我…… 我也帮了东旭的……”

易中海结结巴巴地辩解,却没底气。

“帮了多少?”

陈大力追问,“前院的赵婶子,儿子儿媳没了,带着两个孙子,靠街道办的活计过活,比贾家难多了,怎么没见您帮她?还有陈大婶家,就一个人上班,养三个孩子,您怎么也没想着帮她们?”

被点到名的赵婶子和陈大婶眼睛一红,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赵婶子哽咽着说:“是啊,我家俩孙子,快半年没吃过白面了,我……”

众人看着两位老人可怜的样子,再想想贾家。

贾东旭再难,每月还有 32 块工资,比赵婶子她们强多了,可易中海偏偏只帮贾家,这不明显偏心吗?

“我每个月给赵婶子送五斤白面,”

陈大力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以后也会多帮衬陈大婶家。院里真正困难的人,咱们该帮,但不是帮贾家这种不按规定来、还把壮劳力粮吃了的家庭。二大爷、三大爷,你们要是条件好,也可以多帮帮赵婶子她们,毕竟大家都是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