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 > 第174章 追击敌军,众人齐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4章 追击敌军,众人齐迎

很快,联军一万两千余名骑兵集结完毕。赵淮滨本想亲自带队,但考虑到步军大营仍需坐镇,便将追击的指挥权交给了地位虽低,但是能力功绩能让众人信服的贾琮。

“贾佥事,追击之事,就交给你了!务必扩大战果,扬我军威!”

“末将领命!”贾琮抱拳,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他翻身上马,扫视着身后的骑兵队伍,拔出腰间佩刀,向前用力一挥:

“出发!目标——北胡溃军!用胡虏的鲜血,祭奠我大虞死难的将士!杀——!”

“杀——!”

宣府北,贾琮一马当先,率领一万两千名大虞骑兵,朝着前方溃逃的北胡军席卷而去,狠狠地撞入了北胡溃军的尾部!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

北胡军早已军心涣散,建制全无,各个部落只顾亡命奔逃,哪里还有半分回头迎战的勇气?他们听到身后如同死神咆哮般的马蹄声和喊杀声,唯一的反应就是拼命抽打战马,惊恐地回头瞥一眼,然后发出绝望的嚎叫,更加疯狂地向前逃窜。

没有人愿意停下,没有人愿意为了掩护他人而牺牲自己。甚至,为了跑得更快,他们不惜将挡在前面的、其他部落的伤兵或速度稍慢的同袍撞开、砍倒!人性的自私与卑劣,在死亡的威胁下暴露无遗。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不是跑在最后,死的就不是自己!

“噗嗤!”贾琮长枪疾刺,一名回头试图张弓的北胡百夫长被轻易洞穿咽喉,栽落马下。

韩烈挥舞着斩马刀,如同虎入羊群,刀光闪过,便是残肢断臂飞起。

岁平率领一队弓骑兵,在侧翼游弋,精准的箭矢如同长了眼睛,将一个个试图组织起零星抵抗的北胡军官射落。

整个大虞骑兵队伍,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入凝固的牛油,所过之处,北胡军人仰马翻,死伤枕籍。弯刀、皮甲、残缺的旗帜……被遗弃得到处都是。鲜血染红了枯黄的草地,惨叫声和求饶声不绝于耳,但回应他们的只有冰冷的刀锋和铁蹄。

贾琮目光冷冽,心中并无怜悯。战争便是如此残酷,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自己袍泽的残忍。他不断调整着追击的方向和力度,时而集中兵力猛冲一点,将溃军队伍截断;时而分兵包抄,将小股掉队的胡虏尽数歼灭。

这场追击,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大虞骑兵们不知疲倦地砍杀着,战刀卷刃了便换备用的,马匹疲累了便换乘缴获的北胡战马。被斩杀的北胡军数以千计,俘虏更是不计其数,缴获的战马、兵器、辎重堆积如山。

直到日头偏西,追击了超过数十里,眼看着前方溃散的北胡军已经跑远,而己方的战马也喷着粗重的白气,显露出疲态,将士们虽然士气高昂,但连续作战的体力消耗也到了极限。

贾琮勒住战马,举起手中长枪。清脆的鸣金声响起,传令兵挥舞旗帜,追击的命令变为收兵。

“停止追击!各部清点战果,收拢俘虏,原地休整!”贾琮的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将士们虽然意犹未尽,但也严格执行命令。他们知道,主将的判断是正确的。再追下去,一旦马匹力竭,或者遇到北胡军狗急跳墙组织的反击,反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贾琮并非贪功冒进之人,深知“穷寇莫追”与“宜将剩勇追穷寇”之间的分寸。此役,已取得空前大胜,足以震动朝野,没必要为了些许战果而冒险。

大军在一片有水源的背风坡地停下,饮马喂料,将士们也得以啃食干粮,稍事休息。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汗味,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休整了约一个时辰,待人马都恢复了部分体力,贾琮下令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和俘虏,凯旋而归。

当贾琮率领着得胜之师返回联军大营时,却发现营中已空了大半,只剩下部分步卒在留守将领的指挥下,收拾着营帐辎重。

一名留守的校尉快步迎上,递给贾琮一封信:“贾将军,您可回来了!赵将军和诸位将军已经先行前往宣府城了。这是赵将军留给您的信。”

贾琮展开信件,赵淮滨在信中言道,宣府之围已解,牛继宗总兵邀请所有援军将领入城,共商善后及庆功事宜。他让贾琮回来后,统领剩余骑兵及步卒,一同押送缴获物资和俘虏,前往宣府汇合。

贾琮收起信件,不再耽搁,立刻下令拔营,带着大军,押解着长长的俘虏队伍和满载缴获的大车,浩浩荡荡地向着那座历经血火洗礼却依旧巍然屹立的宣府雄关行去。

抵达宣府城外时,只见城门大开,城头旌旗招展,守军士兵们挺直了胸膛,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激动和自豪。先一步入城的联军将士们正在城外协助清理战场。

贾琮命令大军在城外指定区域扎营,安置俘虏,自己则带着韩烈、岁平等少数亲随,策马入城。

宣府城内,虽然处处可见战争留下的痕迹——破损的房屋、尚未完全清理干净的血迹、忙碌的民夫和士兵——但一种欢庆和生机已然重新弥漫在空气中。百姓们挤在街道两旁,争相目睹这位年纪轻轻却靠着战绩名震边关的将军风采,欢呼声、赞叹声不绝于耳。

早有飞骑将贾琮入城的消息报与总兵府。

当贾琮一行来到总兵衙门所在的街道时,远远便看到一大群文武官员簇拥在衙门门口。为首一人,身材魁梧,披着沾染征尘的铠甲,鬓角虽已斑白,但精神矍铄,正是宣府总兵牛继宗!

贾琮见状,心中一惊,不敢有丝毫托大,连忙在距离衙门口尚有十余步的地方便勒住战马,翻身跃下,将缰绳扔给亲兵,自己则整理了一下因赶路而略显凌乱的衣甲,快步小跑上前。

来到牛继宗面前,贾琮毫不犹豫,抱拳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末将贾琮,参见总兵大人!劳总兵大人与各位上官亲迎,末将愧不敢当!”

牛继宗看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年轻得过分却已立下擎天之功的将领,眼中满是复杂之色,有感激,有欣慰,更有深深的赞赏。他上前一步,伸出双手,稳稳扶住贾琮的双臂,将他托起。

“贾小子!”牛继宗的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豪爽,却又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本想率众给你小子行个大礼,好好谢谢你挽狂澜于既倒,救我宣府满城军民于水火!没想到你小子手脚麻利,先给老夫行上礼了!也罢,既然礼已行过,我们这帮老家伙的谢礼,可就免了啊!”

这话语看似玩笑,其中蕴含的感激与肯定却重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