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 > 第178章 贾蔷同行,盛大献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8章 贾蔷同行,盛大献俘

牛继宗率领宣府众将、以及尚未离开的援军将领,在城外相送。

“贾佥事,赵将军,一路顺风!”牛继宗抱拳,声若洪钟。

“多谢牛总兵!多谢诸位!”贾琮与赵淮滨在马上齐齐还礼。

贾琮深吸一口气,望了一眼这座他浴血奋战的雄关,一拉缰绳,调转马头,踏上归程。

贾琮与赵淮滨率领着得胜之师,押解着长长的俘虏队伍和象征战功的仪仗、旌旗,沿着官道,不徐不疾地向京城行进。他们刻意控制了速度,既要保证大军威风凛凛,又要确保人马不至于因急行军而显得疲惫狼狈,务求以最昂扬、最整肃的姿态,踏入帝国的都城。

队伍之中,除了五千精锐骑兵和垂头丧气的北胡俘虏,还多了一行特殊的人——十数名在宣府保卫战中负伤严重的勋贵子弟。景平帝体恤功臣,特旨准许他们随献俘队伍一同返京休养。这其中,便有宁国府的贾蔷。

贾蔷当日被宁府推出来顶替贾珍、贾蓉上战场,导致景平帝斥责宁国府,而被正式立为世子,代替了贾蓉的位置,虽然有博取这一场富贵的想法,但更多的是对边疆九死一生的恐慌。

在惨烈的守城战中,他所在段遭受北胡精锐猛攻,混战中不幸被砍掉一只手,虽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也落下了终身残疾。

此刻,贾蔷虽断腕处依旧隐隐作痛,脸色也有些苍白,但想到自己虽然失去了一只手,但是保住性命,得以回京,将来可以继承宁国府的偌大家业,富贵荣华唾手可得,心中反倒觉得这一只手丢的倒也不算亏。

队伍行进四日,京城那巍峨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距离城门尚有十里,便见前方旌旗招展,冠盖云集。早有快马回报,景平帝已下旨,由忠顺亲王带队,率领兵部、礼部等一众文武官员,在此设下香案仪仗,迎接凯旋之师!

“止步!整队!”贾琮一声令下,身后五千铁骑令行禁止,瞬间由行进转为静止,动作整齐划一,只有战马偶尔发出的响鼻声和甲叶摩擦的轻微声响,一股肃杀而威严的气势自然流露。

忠顺亲王虽然不喜贾家人,但是此刻还是得代表朝廷上前,宣读迎师诏书,对贾琮、赵淮滨及全体将士褒奖有加。简短的迎接仪式后,忠顺亲王一声令下:“奏凯乐!献俘队伍,入城!”

霎时间,礼炮轰鸣,钟鼓齐奏,激昂雄壮的凯旋乐响彻云霄。贾琮与赵淮滨一左一右,护卫着忠顺亲王的车驾,率领着盔明甲亮、刀枪耀日的五千铁骑,押解着垂头丧气、绳索加身的北胡俘虏以及装载着缴获旌旗、兵器的车辆,浩浩荡荡地通过早已清扫净街、挤满了欢呼百姓的京城主干道!

道路两旁,万头攒动,欢呼声、赞叹声如同海啸般一浪高过一浪。鲜花、彩带如同雨点般抛向这支为帝国带来无上荣耀的军队。贾琮端坐于骏马之上,身姿挺拔,面容沉静,接受着万民的瞩目与欢呼,心中亦是波澜起伏。这是他凭借自己的智勇与血汗,赢得的荣耀!

队伍并未在城中过多停留,而是径直前往位于皇城东南侧的太庙。那里,才是今日仪式的最终目的地。

太庙前,广场肃穆,守卫森严。以景平帝为首,太上皇虽未亲至但也派了代表,所有留京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按品级肃立于御道两侧,庄严肃穆。

见到献俘队伍抵达,礼官高唱:“献俘官,引俘至庙门——”

贾琮与赵淮滨翻身下马,按剑而行,亲自押着被特意挑选出来的几名北胡高级俘虏,一步步走向太庙那威严神圣的大门。俘虏们被强迫褪去上衣,背负绳索,形容狼狈,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瑟瑟发抖。

至庙门前丹陛之下,贾琮与赵淮滨单膝跪地,朗声禀奏:“臣贾琮(赵淮滨)奉旨征讨北胡,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今已克敌,擒获虏酋及党羽若干,谨献于太庙,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其声清越,回荡在寂静的广场上。

景平帝身穿庄严的祭服,立于太庙殿前高阶之上,神色肃穆,微微颔首。

接下来,便是整套繁琐而庄严的献俘礼仪。礼官依次高唱:

“奏乐!”

“行献俘礼!”

“奠帛!”

“行初献礼!”

“读祝文!”

祝文由礼部尚书亲自诵读,文中详细阐述了北胡犯边之罪,大虞将士征讨之功,以及今日献俘于太庙,彰显祖宗庇佑、帝国武功之意。

每进行一项仪式,皆有对应的乐舞和跪拜。整个过程中,太庙前庄严肃穆,只有礼乐声、唱礼声和官员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声。那几名北胡俘虏被按跪在冰冷的石板上,面对大虞的列祖列宗和威严的皇帝,早已面如土色,魂飞魄散。

最后,礼官高唱:“受俘——”

景平帝上前一步,目光扫过阶下俘虏,声音沉稳而充满威仪:“尔等蛮夷,不识天威,屡犯边陲,罪孽深重!今既被擒,乃天佑我大虞!着有司按律处置,以儆效尤!”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在场将士齐声山呼,声震屋瓦。

献俘大典,至此礼成。这套沿袭古礼的仪式,不仅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对皇权、对国威最隆重的宣示!

仪式结束后,那五千风尘仆仆、功勋卓着的精锐骑兵,被早已安排好的官员引领至京营早已备好的营房休整。朝廷的赏赐也随即下发,每人皆得丰厚赏银,营中更是备好了美酒佳肴,任由这些功臣们尽情享用,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与荣耀。

而贾琮与赵淮滨,则卸下戎装,换上朝廷准备的吉服,随同景平帝的銮驾以及文武百官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紫禁城。

皇宫,太极殿。

盛大的庆功宴即将在这里举行。贾琮与赵淮滨作为此战的首功之臣,位置被安排在了极为靠前的地方。殿内金碧辉煌,灯火通明,宫女太监穿梭不息,一派喜庆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