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 > 第180章 如父如兄,夜访赵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0章 如父如兄,夜访赵家

宫宴终散,百官依序退出太极殿。

夜色已深,宫灯在晚风中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贾琮随着人流走出宫门,夜风一吹,他看似微醺的眼神瞬间恢复了清明。在方才那等场合,他岂敢真正放开了饮酒?不过是借着各种由头,或浅尝辄止,或巧妙周旋,将大部分敬酒都应付了过去,以免在御前失仪,授人以柄。

宫门外,各府的车马轿辇早已等候多时。开国一脉的勋贵们又围上来寒暄了几句,约定日后府中再聚,这才各自散去。贾琮正欲寻找自己的亲兵,目光却瞥见不远处一盏熟悉的灯笼下,立着一个清瘦文雅的身影,正是他的师兄赵正诚。

贾琮心中顿时一暖,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快步小跑过去,语气带着几分难得的轻快:“师兄!你是在等我吗?”

赵正诚看着跑到跟前、虽身着伯爷吉服却依旧带着少年气的师弟,故意板起脸,眼中却含着笑意:“都是御封的定武伯了,还这般毛毛躁躁,成何体统?也不怕被旁人看了笑话。”

贾琮嘿嘿一笑,也不接他这调侃的话茬,探头向他身后那辆朴素的青篷马车张望:“师父可在车上?我今日想跟着师兄和师傅回去,看看师娘和大嫂,还有良弼他们。”

赵正诚早有所料般,笑道:“随你,只要你不怕明日荣国府那边怪罪,说你这凯旋的伯爷连家门都不先踏进一步,我们赵府自然是扫榻相迎。”

贾琮无所谓地耸耸肩:“他们爱说道便说道去,我自去见我想见的人。”经历了沙场生死,又得了皇帝亲封,他如今对荣国府那套规矩和眼光,越发看不在眼里了。

赵正诚见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引着他走向马车。掀开车帘,果然见到师傅赵文渊正端坐其中,闭目养神。

贾琮见状,立刻收敛了笑容,弯腰钻进车厢,二话不说,便要在那狭小的空间里跪下给赵文渊行大礼。

“行了行了,这车厢里如何施展得开?莫要多礼了,快坐好,这就要出发了。”赵文渊睁开眼,语气带着长辈特有的慈和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伸手虚扶了一下。

贾琮这才依言在赵正诚对面坐下,腰杆挺得笔直,依旧是军中做派。

马车缓缓启动,辘辘而行。赵文渊和赵正诚的目光都落在贾琮身上,充满了询问之意。方才宫宴之上,文武分席,贾琮身边又始终围着道贺的人群,他们并未找到机会细谈。此刻,这才是贾琮回京后,师徒三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谈。

“琮儿,边关……苦吧?”赵文渊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疼惜。

赵正诚也关切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

贾琮心中一暖,那股在朝堂宫宴上时刻紧绷的心弦悄然松弛了几分。他笑了笑,刻意避开了那些真正惊险惨烈的片段,只挑了些相对轻松甚至带点趣味的经历讲述。比如如何与斥候队的弟兄们一起辨识兽踪、寻找水源,如何在袭扰敌军时虚张声势、吓得胡虏疑神疑鬼……他将那些生死一线的搏杀、血肉横飞的场景轻轻揭过,语气轻松,仿佛只是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远游。

然而,赵文渊和赵正诚是何等人物?一个是宦海沉浮多年的礼部尚书,一个是见识不凡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岂能听不出他话语中刻意淡化的凶险?但他们都没有点破,只是静静地听着,眼中那份如父兄般的关爱,让贾琮觉得安心和温暖。

马车抵达赵府,贾琮随着师傅二人入内,先是郑重拜见了闻讯迎出来的师母和大嫂,又见了闻讯赶来的赵良弼两个师侄。看着眼前温馨和睦的一家人,贾琮心中满是歉意:“师母,大嫂,这次回来的匆忙,给你们的礼物都还在营中放着,明日我再差人送来。”

师母拉着他的手,连声道:“人平安回来就好,要什么礼物!快让师母好好看看,瘦了,也黑了,定是吃了不少苦……”

寒暄过后,贾琮关心起赵良弼的会试成绩。赵良弼有些不好意思,又带着掩不住的兴奋回道:“回琮师叔,侄儿此次侥幸,名列第八。”

“第八?”贾琮闻言,真心为他高兴,“这可是极好的名次了!良弼,恭喜恭喜!”

赵正诚在一旁却是轻轻一叹,目光复杂地看向贾琮:“良弼这孩子还需磨砺。倒是师弟你,天资远超于他,若非……若非府中……唉,你本该在文试之上大放异彩,今科亚元,何等荣耀,可惜……”他未尽之语,众人都明白,是在惋惜贾琮被荣国府逼着弃文从武之事。

赵文渊摆了摆手,示意长子不必再提此事,他看着贾琮,目光深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琮哥儿文武双全,从军未必不是一条更好的出路。至少,能凭自身本事,更快地挣脱桎梏,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今你以军功封伯,自立门户,谁还能轻易拿捏于你?”

这话说得在理,众人皆点头称是。又说了会子话,多是关切贾琮身体、询问边关风土人情等家常话题。

眼看时辰不早,赵文渊沉吟片刻,对贾琮正色道:“琮哥儿,你今日能先来探望我们,师父和你师母、师兄都很高兴。不过,你还是得回荣国府一趟。”

贾琮微微蹙眉。

赵文渊知他心思,解释道:“我知道你心中自有丘壑,不惧他们议论。但人言可畏,你如今身份不同往日,更是万众瞩目。出征归来,凯旋封伯,若不先回自己府邸,反而宿于外家,落在那些有心人眼里,难免会编排你‘不孝’、‘不睦亲族’。这等名声,于你日后在朝为官,有百害而无一利。大丈夫行事,当顾全大局,不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授人以柄。”

贾琮闻言,沉默片刻。他知道师傅是为他长远考虑,所言句句在理。他可以不惧荣国府,但不能不顾及朝野清议。如今他羽翼未丰,任何一点道德上的瑕疵,都可能被对手无限放大。

“师傅教诲的是,是弟子思虑不周了。”贾琮起身,恭敬应道,“那我这便回去。”

赵文渊欣慰地点点头:“去吧。记住,无论荣国府内如何,面上功夫需做得圆满。若有难处,随时可来寻为师。”

贾琮再次向师母、师兄等人告辞,这才在一众亲兵跟随下,坐上赵府马车朝荣国府驶去。